逸夫图书馆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18:37 点击:1099047

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学生和家长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目前,不少地方已相继公布了高三、初三毕业班的开学日期,各地学校也在紧锣密锣开展开学前的防疫和教学准备工作。 特殊期间,如何支持配合孩子迎接即将到来的毕业大考,在生活上能给予孩子什么帮助,特别是家长们最担心的安全防护问题,就此,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执行主任林明贵教授,他首先对学生提出了复课“七项纪律”: 第一,暂时先别让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家离学校距离远的,家长最好能接送一下,距离近的学生徒步上下学就可。 第二,防疫保持免疫力很重要。尽管是毕业班学生,回家后家长也不要让孩子熬夜学习,要注意休息;另外,要加强孩子的营养和饮食均衡,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在咨询医生的前提下,可适当给毕业班学生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包括虫草之类的一些中草药。 第三,孩子们即使在上课期间也都需要戴口罩。口罩最好4个小时左右要更换一个。一天至少要两个口罩,上午一个,下午一个。 第四,学生要注意洗手,尤其吃饭前和便后。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用手乱摸自己的面部,特别是眼角、口腔等。以往有些孩子用眼累了习惯逸夫图书馆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的质量,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面临这个让很多人头痛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自我调节呢?这些小妙招帮你缓解睡眠问题!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睡眠问题? 从睡眠时间来看,睡眠障碍存在一个“333原则”:当我们准备睡眠的时候,躺在床上大约30分钟以上难以入睡,越努力想睡着,越进入一个辗转反侧的状态;好不容易睡着以后,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觉醒,一晚上的觉醒次数大于三次以上,每一次醒来以后想要再次睡着,需要持续30分钟以上;这个状况如果在一周之内发生大于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持续三个月,依然没有好转,就代表睡眠存在问题,便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从睡眠质量来看,目前的指南并没有强制要求我们必须睡够几个小时,常规建议需要睡到6~8个小时,但睡眠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可能需要睡8~9个小时才能维持第二天良好的状态,也有一些人可能只需睡5~6个小时,第二天便能很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但当我们的睡眠不能够满足我们第二天的生活需要,我们因而变得疲惫、困倦、焦虑、心情不好,或者精神恍惚,记忆力衰退,做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丢三落四,工作效率下降,甚至逸夫图书馆

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向好,全国多地学校纷纷迎来即将开学的喜讯。学校人员相对密集,如何做好预防工作?上课和室外活动需要戴口罩吗?孩子们在学校该如何防护? 孩子如何佩戴口罩?目前市面上儿童口罩型号比较多,家长要按照孩子的年龄和脸型选择合适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就足以满足日常所需。儿童不建议佩戴N95口罩,因为N95口罩会导致孩子佩戴时感觉憋气,甚至不由自主把口罩扯掉。应在孩子书包里多准备几个备用口罩,每4小时让孩子更换一个新口罩。 往返学校途中如何防护?如果家里离学校不远,尽量选择步行,遇到人多的地方千万不要去凑热闹。尽量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果必须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需要全程佩戴好口罩,且双手尽量不要触碰公共物品,双手不要触碰脸部,同时随身携带一个免洗手消毒液,如果双手触碰到了公共物品,可以随时进行手部消毒,回家后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进学校前如何防护?建议学校按照年级安排学生错峰入校或放学,进校门时学生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家长接送孩子时也要避免扎堆聚集。 进学校测量体温时要注意,遇到孩子体温偏高(比如37.5度)也不要贸然判断就是发烧,因为刚吃完饭或运动后体温都会有所升高,建议逸夫图书馆

谷雨前后,正是秧苗栽插最佳时节。在江西,已落实早稻种植意向面积超过1800万亩,比去年增加150万亩;在湖南,今年计划种植早稻1830万亩,比去年增加188万亩;安徽省要求,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等双季稻主产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早稻播种面积250万亩左右……春耕备耕时节,各地有序推进粮食生产,确保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实现主副食品供应无忧。 手中有粮心不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安全问题近期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警示,疫情的扩散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一个国家,如果人们面临“吃饭难”的问题,其他很多行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我们只有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争取主动、增加底气。 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用只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喜人的“连年丰”,让人们不用再为吃饱饭问题发愁,这是一份来自不易的成果。但并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紧张等现状。逸夫图书馆

  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负责人周海燕用手机拍下工人从货车上卸下藕种的照片,这些藕种将被加紧种植,为今年冬天白鹤返回鄱阳湖区越冬提供食物保障。   “去年冬天飞来五星越冬的白鹤,最后一批已于3月17日左右北迁。”才分开没多久,周海燕就十分思念这些“小家伙”们,时常翻阅此前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在朋友圈分享它们曼妙的身姿。   位于江西南昌高新区的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被誉为“人类距离白鹤最近的地方”,高峰期聚集上千只白鹤,最近观测距离仅几十米。而这片被白鹤眷恋的藕田,则是被周海燕和众多鸟类爱好者众筹资金“救”回来的。   近年来,随着鄱阳湖湖内鹤类传统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种群数量减少,大量白鹤及其他越冬候鸟迁往湖外农田觅食。2012年,白鹤首次出现在与鄱阳湖一坝之隔的南昌高新区五星垦殖场的藕田觅食。从那以后,这里每年都能见到白鹤的身影。   2017年,在当地藕农面临“人鸟争食”的窘境,不得不选择改种水稻时,周海燕发动百余名爱鸟人士租下498亩藕田,购置藕种、整理农田、修建道路、建立水位调控系统,建起五星白鹤保护小区。   “我们今年从湖北和安徽采购了优质藕种,吃起来是脆甜的口感。”周海燕介绍,今年五星白鹤逸夫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