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区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8:19 点击:1098563

四川西昌市樟木箐镇突发山火:烟雾迷漫天空 火线清晰可见  中新网凉山4月20日电 (岳依桐)20日14时40分左右,中新网记者一行从凉山州喜德县驱车前往西昌市途中,突然发现道路右侧不远处的山体冒着浓烟滚滚,可见明火。 西昌市樟木箐镇突发山火。 岳依桐 摄   记者一行随即调转方向奔赴火场附近的西昌市樟木箐镇。15时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火线沿着山脊向上,已蔓延至隔壁山头,呈“V”字型。 西昌市樟木箐镇突发山火。 岳依桐 摄   15时24分,打火队、公安民警陆续到达火场附近。当地居民纷纷外出观察火情,部分居民驱车离开,躲避山火。   火场附近风力较强,15时40分左右,火线开始向下蔓延,下方不远处有数间民房。 西昌市樟木箐镇突发山火。 岳依桐 摄   15时45分左右,数十名打火队员开始打火。16时左右,明火已经被扑灭一部分。 西昌市樟木箐镇突发山火。 岳依桐 摄   记者从西昌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4月20日14时20分,西昌市樟木箐镇李家沟村突发火情。目前正在全力组织扑救,起火原因待进一步调查。(完) 【编辑:白嘉懿】 辽宁自贸区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0日电 (张玮 吴少卿)2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政府获悉,近日,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迎来驯鹿宝宝出生季。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两国的跨国界民族,在中国境内约有3万人,生活在内蒙古的人数接近90%,其余的散居在黑龙江及新疆。根河境内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历史上被称作“使鹿部”,有“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和“世界级的狩猎部落”之称,目前有驯鹿1400余头。   近日,敖鲁古雅乡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只驯鹿宝宝,这可把猎民达玛拉一家乐坏了。达玛拉说:“这可是我家的‘大宝贝’,再辛苦也开心。”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驯鹿产仔的季节,也是敖鲁古雅乡的猎民最忙碌和最开心的季节。   达玛拉向记者介绍道,每到产鹿时节,鄂温克猎民选好宿营地后要立即在森林中点火放烟燃放鞭炮,吓走附近的野兽。   “小驯鹿都是在野外降生,除了日夜不停地巡护,还要抓回小鹿,去除小驯鹿的野性。”达玛拉说,降生的小鹿要圈养1个月左右,才能逐渐去除野性不再害怕人。   根河市政府官方表示,近几年,当地高度重视驯鹿繁育及保护工作,驯鹿幼仔的成辽宁自贸区

福建复课再按“重启键”:又闻琅琅读书声  中新网福州4月20日电 (叶秋云 魏兴谷)经历了一个“超长假期”,4月20日,福建各地学校再次按下“重启键”,初三学生陆续返校复课。 永安市初三学生进校后洗手。 魏兴谷 摄   三明市永安市15所学校的3836名初三学生迎来了开学第一天。上午7时左右,永安市第六中学校门口,学生戴着口罩,保持距离排好队,逐一进行热成像红外测温仪检测后有序入校。为守好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该校校领导、值班教师、校医和安保人员早早到岗。 永安市初三学生返校复课,医护人员在校园内值守。 魏兴谷 摄   “开学前的这段时间,我们都在按疫情防控的要求进行准备,定时对重点场所进行消毒、通风。”永安第六中学校长林斌介绍,在提醒学生“不要扎推”“保持距离”“错开进门”的基础上,教室内,学生的课桌也已一个个独立开来,不再一排排连在一起。   上午8时整,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一人一桌在教室内端坐着。老师们戴着口罩,在简短的问候后,开始一天的课程。开学第一课由学校校医传授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随后,安静的校园内再次响起琅琅读书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比想象中好。”之前虽一直在上网课,但永安六中初三(3)班语文老师刘礼霞对学生们在家辽宁自贸区

四川广汉教育局:对广汉中学教师陈某某问题开展调查  中新网4月20日电 据四川广汉市教育局官方微博消息,近日,有网民发帖反映广汉中学教师陈某某有关问题,广汉市教育局已于4月17日始,会同相关部门对所反映的情况开展调查。目前,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微博截图   此前,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广汉中学高三年级多名女生被该校教师陈某某骚扰。 【编辑:张楷欣】 辽宁自贸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迎回三批161位援鄂医疗队队员  中新网上海4月20日电 (记者 殷立勤)“市一,我们回来啦!”4月20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三批先后驰援武汉的161位援鄂医疗队员悉数解除隔离观察,正式完成援鄂任务。当日,他们回到市一医院,整齐列队,高喊“我们回家了”。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61位援鄂医疗队队员回到医院。 殷立勤 摄   在上海市交警总队铁骑开道、警车护航之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雷神山整建制医疗队156位医护人员回到了熟悉的医院。虹口交警在沿途路口设立执勤岗位,当援鄂医疗队大巴驶入虹口经过各个路口时,都能看到民警转向车队,庄严敬礼,以最高礼仪迎接英雄们凯旋。周边市民也微笑挥手向逆行勇士致敬。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与孩子拥抱。 殷立勤 摄   自除夕夜首批上海援鄂医疗队星夜奔赴武汉以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派出3批次医疗队奔赴武汉前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和雷神山医院都留下了市一医院医疗队专家、队员的足迹。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达66岁,年龄最小的仅24岁。有作为领队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完成包括全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理解剖研究在内的多个前线新冠危重症救治“突破性成果”的郑军华教授;有带领市一整建制辽宁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