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伍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7-01 14:08 点击:1082528

  面对面丨抗疫前线 张伯礼院士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1月27日,年逾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年逾古稀临危受命,轻伤不下火线,连续奋战五十多天,他有着怎样的心愿?抗击疫情的哪个瞬间,触动了他的泪点?《面对面》专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3月19日,已经在武汉抗疫前线奋战了50多天的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迎来了72岁生日。同一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张伯礼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临危受命“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绝对不能推”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忙于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飞赴武汉的通知。1月27日,作为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张伯礼随中央指导组乘机抵达武汉。说到来武汉时的情形,张伯礼一时哽咽难言。   张伯礼: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要来,甚至自己想申请来,但是来那个瞬间。这么一下触到泪点上了。   记者:为什么说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杰西伍

你守护生命,我守护你!医疗队背后强大的后勤团队  你守护生命,我守护你!这支医疗队背后有个强大的“后勤团队”   1月28日,贵州省首批支援鄂州的医护人员凌晨3点抵达鄂州。   3月20日,支援鄂州的部分医护人员离开鄂州。   从零下4摄氏度到27摄氏度,从寒冬到樱花开放,离家千里的862名贵州医护人员,在鄂州历经50多个日夜,当地市民临时成立的鄂州阳光志愿服务队默默守护着他们,成为他们的“特约快递员”“专车司机”,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部分志愿者与贵州医疗队队员合影。石小杰 摄   打着手电翻遍超市只为寻找到尺码合适的衣服   “第一次帮医护人员采买物资,我们打着手电筒,在超市里一件件地翻找,用了3个小时。”王时晖说,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鄂州城没有什么东西找不到。   王时晖是鄂州市委宣传部机关干部,疫情发生以后,鄂州市所有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帮助社区做卡点执勤、代购、跑腿等工作。 王时晖在卡点执勤。王时晖供图   2月11日贵州医疗队抵达鄂州后,王时晖一直关注医疗队的消息。2月17日,鄂州城区升级封闭管理,除抗疫工作人员,所有人一律不能外出,市民生活物资只能团购或代购。看到这个消息,王时晖就想到匆忙来到鄂州支援的贵州医疗队,他们杰西伍

  即日起,北京向当日献血者赠500元体检卡和口罩   为表达对献血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偿献血行为的感谢,今天(3月23日)起,除原有献血纪念品外,本市将向当日献血的志愿者发放“关爱无偿献血者健康体检卡”和一次性口罩10只。本次活动至北京市解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之日止。   据介绍,此次向无偿献血者赠送的健康体检卡属于一次性使用,凭卡可在指定医院享价值500元的免费体检一次,使用后由医院回收;健康体检卡无记名,遗失不补,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公众在使用前请务必提前预约。相关事宜可拨打首都献血服务热线:4006012320,进行咨询。   同时,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还向社会公布了关爱献血者实施免费健康体检的37家医疗机构名单及预约电话。 【编辑:孙静波】 杰西伍

  “如果不透析,存活率为零”疫情下 武汉七千多名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这样被守护   在武汉,有七千多名尿毒症患者,新冠疫情发生前,他们在65家透析中心接受定期透析。   随着疫情发展,一批医院被征用为治疗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有的医院关停透析室,暂停提供透析治疗。这些透析患者大多患有基础病症、免疫力相对低下,是新冠肺炎的易感和高危人群。他们到哪里去透析才安全?   新冠要治疗 透析不能停 怎么办?   熊飞是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对全市血液透析诊疗活动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医院关停透析室。到哪里进行透析,成为尿毒症患者关注的问题。   而当时,更为紧迫的情况也已出现,在这些透析患者中,已经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新冠要治疗,透析又不能停。如果让这些患者和其他患者在一起透析,在透析中心极有可能发生感染暴发。   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熊飞:透析患者如果不透析,那是生命的终结,他们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感染新冠,我存活率有百分之九十几,但如果不透析,我们存活率是零。”所以当时我们也是面临很大压力,接收感染新冠的透析患者我会犯错误,不接收他们,杰西伍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武汉市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已经下降至2000例以下,如何继续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当前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3月22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重症医生马承恩。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患者老徐不仅双肺感染严重,还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病,好几次都在死亡线上挣扎。   气管插管、血液透析、心肌恢复,一周多的时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队长马承恩带领队友进行了三次大抢救,老徐终于转危为安。   为了赶在患者病情恶化前提前介入,马承恩经常连续六七个小时在病区,查看、监测病人情况,上呼吸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马承恩始终奋战在救治一线。别人轮休的时候,他还要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诊。   在马承恩和队友们的努力下,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治愈患者46人。 【编辑:苑菁菁】 杰西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