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了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23:52 点击:1080254

科技抗疫 中广核技电子束辐照废水处理设备抵鄂  (抗击新冠肺炎)科技抗疫 中广核技电子束辐照废水处理设备抵鄂   中新网深圳3月19日电 (记者 郑小红)科技战疫再添利器。7辆装载驰援湖北医疗废水电子束辐照处理核心设备的货车,经近40小时的长途跋涉之后,19日中午运抵湖北十堰市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救治定点医院西苑医院。   这批设备由中国广核集团旗下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提供。据介绍,该项目计划5月份投产运行,日处理污水量最高达400吨,能完全解决当前西苑医院约200吨废水(含医疗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日处理需求,可有效灭杀医疗废水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阻击病毒通过废水排放向环境二次传播。该处理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和处理工艺,将在中国电子束辐照技术处理医疗废水废物领域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电子加速器主体设备抵达现场吊装。(中广核技供图)   电子束辐照技术是利用高压电场加速的电子束对污水进行照射,水分子电离或激发生成的强氧化物质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病毒等微生物发生辐射化学反应,达到氧化分解和消毒的目的。该技术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21世纪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主要研究方向。   中广核技与清华大学核研院联合共建的电子束及环境技术应无语了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官网19日发布消息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18日下午会见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黄卫一行,就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相关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黄卫高度肯定中科院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异成绩。他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36年历史,需要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方向布局进行梳理、调整,也应在一些重要学科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现有单个实验室的人员规模普遍偏小,紧密结合国家需求的工作、协同创新工作需要加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方面,将结合区域发展、行业发展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形式,新建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白春礼对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表示高度肯定和赞同,并对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提出建议:   一是在方案中应充分肯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取得的成就,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的挑战;二是建议此项工作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做好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并与科学中心、科创中心形成良性互动,理顺体制机制;三是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在传染病领域基础研究方面做好长远规划布局,并搭建好基础和临床应无语了

  中新网合肥3月19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李晓光团队近日研究实现了具有亚纳秒信息写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储器,可用于构建存算一体人工神经网络。该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低能耗、快速存储处理是突破和完善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   因此迫切需求高速且高密度、非易失的信息存储器。如果该存储器还具有优秀的忆阻特性,从而实现人工突触器件的功能,则可用于构建存算一体的计算系统,并有望突破冯诺依曼架构,为人工智能提供硬件支持。   李晓光团队一直致力于铁性隧道结信息存储原型器件研究,在磁电耦合、超快、多阻态、低功耗、非易失信息存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该团队研究人员制备了高质量铁电隧道结。基于隧道结能带的设计,以及其对阻变速度、开关比、操作电压的调控,该原型存储器不仅信息写入速度快,而且远超商用闪存寿命。即使在极端高温(225℃)环境下仍能进行信息的写入,可实现高温紧急情况备用。   研究结果表明,该铁电隧道结非易失存储器具有超快、超低功耗、高密度、长寿命、耐高温等优异特性,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无语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一起撑起生命的桥梁   时间不会忘记,那些动人瞬间   时间不会忘记,那些铮铮誓言   时间更不会忘记   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   作者:李旭 【编辑:李霈韵】 无语了

  (抗击新冠肺炎)武汉新增及疑似病例“归零” 专家指“疫情不到放松时”   中新社武汉3月19日电 (记者 杨程晨 张芹)18日新增确诊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为0,对于“封城”56天的武汉无疑具指标意义。多位权威专家表示,零增长能否保持尚待观察,江城放松时刻还未到来。   过去近两个月,武汉曾连续17天新增确诊病例过千、峰值达单日13000多例。本月11日,该市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个位,至3月18日实现“双归零”。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同时,如何研判武汉疫情走势?是否可能出现反复?重点工作落在何处?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19日对中新社记者说,一段时间以来,武汉市确诊及疑似病例呈现下降态势,当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经前一段时间“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工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他认为,今后能否持续保持新增及疑似“归零”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可能有一些患者潜伏期未到、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个别病例感染来源不清,许多疑问没有解答。目前,对于“归零”这一指标不应过分强调。   雷正龙进一步指出,18日数字“归零”是在特定背景下实现,即市内社区封闭管理、交通管控、对外封闭、对四类人员严格管理,关口前移、重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