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音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3 18:13 点击:1076972

  (抗击新冠肺炎)广西11市确诊病例“清零” 在院治疗病例仅剩3例   中新网南宁3月16日电(记者 黄艳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16日通报,3月15日0-24时,广西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目前,广西已连续2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9天无新增疑似病例,连续32天无死亡病例。广西已有11个城市确诊病例“清零”,现仅剩确诊病例3例,均在院治疗。   根据通报,目前广西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2例,累计出院247例,累计死亡2例。现有在治确诊病例3例,其中危重病例2例。全区现无疑似病例,现有输入性密切接触者12人正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南宁市是广西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3月15日,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经广西专家组评估,认为该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的1例确诊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叶某某达到出院标准。3月15日18时20分,该名患者治愈出院。至此,南宁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5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全市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清零,治愈率达100%。   3月15日晚,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消息,3月15日,柳州市在广西龙潭医院治疗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经市专家组复核快音

  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该院重症医学科张丽娜教授团队,近日在国际杂志《重症医学》上在线发表论文,首次分享新冠肺炎肺部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运用肺部超声指导诊疗的经验。而这,有望助力全球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控制。   截至3月12日,新冠肺炎的全球病例已超过13万例。相关重症患者,因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而成为救治中的难点。   在武汉一线抗疫工作中,采用重症超声技术救治重症患者的张丽娜团队认为,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呼吸衰竭无法转运,及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等,均限制了肺部CT在部分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不过,重症超声作为近年来,急危重症领域的十大进展技术之一,和其具有的床旁、动态、实时、可重复等特点,能为无法进行肺部CT的患者提供肺部影像学筛查,帮助早期诊断和分级预警,及启动治疗。   “相比肺部CT,重症超声可实现床旁动态评估,进行多目标整合评估,与其他监测手段共同获得重要监测和评估数据,并可贯穿于呼吸衰竭原因筛查、肺部病变评估、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实施、心脏动力学评估和循环管理策略制定、ECMO管理等全过程,为诊断与治疗调整提供及时、准确、个体化的指导。”张丽娜快音

阿昔洛韦预防新冠肺炎?戴除菌卡可杀灭新冠病毒?疫情暴发至今,不断有各种各样预防新冠肺炎的“偏方”问世,这些办法真的管用吗? 蚊子能传播新冠病毒?益生菌、阿昔洛韦能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与传言齐飞,慌张并迷茫一色……在新冠疫情期间,面对朋友圈、社交媒体众说纷纭的传言,是时候让科学帮你擦亮眼睛了。 益生菌能预防新冠肺炎? 真相:在售“益生菌制剂”,菌株各异,有蹭热点嫌疑 近日,改善肠道功能的益生菌被奉若至宝。益生菌是能定植在人体肠道内,并经受住胃酸的灭杀,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例如双歧杆菌。 “食物残渣进入肠道发酵后,益生菌可以刺激肠道蠕动,通过调节肠道中的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进而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我们的肠道黏膜下,有大量的免疫细胞,益生菌通过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刺激,激发免疫系统抵御细菌侵犯的能力。如果肠道内的益生菌比较多,对于预防肠道感染是有好处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汪之顼表示,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益生菌菌株并不多,而很多在售的所谓“益生菌制剂”,菌株各异,没有充分证据显示对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有用,有蹭热点的嫌疑。 虽然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快音

  第十五个世界肾脏日来临之际,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对此,新桥医院肾内科主任赵景宏教授特别提醒,慢性肾病患者在居家防疫期间,更应遵医嘱,别盲目停药,错峰就诊。   15岁女孩茜茜患有膜性肾病,在服用激素后,原本看上去清秀的脸变成了圆圆的满月脸,很影响美观,自我感觉没有不适症状,就自行停用激素,哪知半月后,她出现双下肢水肿再前往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已控制较好转阴的尿蛋白再次出现,并导致血浆白蛋白下降至23g/L,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至1.3g,这已经是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很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感染的话可导致死亡。知道这个结果后,茜茜后悔不已。   32岁卢先生,患有肾病综合征,在居家隔离期间,每天作息颠倒,常常熬夜,又不好好控制饮食,长期摄入高盐饮食,导致疾病复发,不得不又住院治疗。   “像女孩茜茜和卢先生这种复发或加重的患者不在少数,在近日临床和门诊中遇到的不在少数,几乎每天都有,这些多与患者未按照医嘱服药或不良生活习惯所致。”赵景宏介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最常见慢性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0.8%。慢性肾脏病病程长,大部分病友需定期复查并长期服药,部分患者还需要服用一些特殊药物,如快音

近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学院生命分析化学与仪器研究所赵永席教授团队首次证实5hmU与5hmC可作为标志物,区分正常、致癌、高度转移的乳腺细胞系。其相关成果以《微流凝胶编码的单细胞5hmU/5hmC可视化分析》为题,近日在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 核酸表观遗传是在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引起基因功能改变的遗传机制。其中,5-羟甲基胞嘧啶(5hmC)被称为哺乳动物DNA的“第六碱基”,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另一种羟甲基嘧啶,5-羟甲基尿嘧啶(5hmU)可通过5hmC脱氨或胸腺嘧啶氧化等途径生成,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然而,5hmU的化学结构与5hmC高度相似,且其细胞丰度不到后者的1%。因此,两者的特异识别、区分极其困难,更无法在单细胞水平分析并探究其细胞功能。 西安交大教授赵永席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高通量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核酸化学与生物学、功能纳米材料与分子探针等方面。他们立足西安交大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基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团队等多方支援,发展了可特异区分5hmU与5hmC的化学酶(chemoenzymatic)标记法,并构建单细胞凝胶液滴微流控DNA扩增检测系统,实现单细胞5hmU/5hmC的单分子可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