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时风平浪静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19:01 点击:1076893

  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工作、生活甚至自己的身体情况都会产生积极的正向能量。在新冠肺炎这场战疫中,心理波动是每个人都要过的一关。怎样建立好心态?怎样调节不良情绪?哪些人群有可能发生异常?本期邀请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和您聊聊如何调适上班后的心理情绪。   李占江(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   职场人群复岗的前两周是适应期   经过一个多月的“宅”生活,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复岗复工,对于工作节奏的改变,很多人职场人士多多少少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这可能增加抑郁的风险。   我们一定要分析这种情绪的来源,是由于工作压力变化?环境变化?还是由于担心感染新冠病毒?   一般一种行为坚持两周就可以形成习惯,前段时间,人们在家里形成了新的生活或工作模式,等复工后,这种模式又要向一种新的模式转变,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比较低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只要接纳这种感受,不要强行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坚持两周,情况就会变,又会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如果是担心有感染风险,那我们要在实施科学防控措施后,去接受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坚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忍一时风平浪静

  复岗复工后,许多人会出现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开工的现象,其实这是拖延的表现。   “拖延”指的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回到单位上班,生活方式与工作节奏的转变,很容易引起员工的拖延,具体表现为,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这种情绪包含着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刷网页。同时,拖延还与时间感有关,当任务的截止日期离当下的日期看起来很远时,拖延者并不能真切的感受自己究竟还剩多少时间。有的拖延者会在截止日期快要到来的时候,才惊觉原来没有多少时间了。对未来缺乏现实感,也正是人们总是误以为“还有时间”、“总有下次”、“还有机会”的原因。拖延会造成自责、焦虑、羞愧等情绪反应,并且阻碍我们的潜能发挥。   为了克服在职场中常出现的拖延行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增强对未来的实感。   人们对于未来的时间是没有实感的。但如果换一种计时方式,可能会让人们更好地体会时间的流逝,用“天”来衡量时间,会让人觉得未来更加紧迫。因为天比星期,月或者年更短。因此,也有研究者建议用倒计日甚至是倒计钟来帮助人们更好的体会时间的流逝和任忍一时风平浪静

疫情之下,特殊群体更需特别关爱。继3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后,3月15日,全国妇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下发通知,部署配合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浓浓关爱,对无数幼小心灵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疫情中,因监护人确认感染、疑似感染或需隔离观察,或因防疫抗疫工作需要,难免会有监护人不能完全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这时,对于敏感脆弱的儿童而言,说“天塌下来”毫不为过,甚至还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次生伤害”。 保护儿童权益,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有明确规定。而监护缺失儿童的保护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家之责,也无法仅靠一家之力解决。从方案来看,救助保护工作涉及民政、卫健、教育、妇联、乡镇、村社等各方力量,包含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各方力量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好责任接力。在此其中,始终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为自己职能的妇联组织,责无旁贷且有着丰富经验和显著优势。 遍布城乡的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对基层人头熟、情况明,对家庭和儿童有着最多的了解和最深的关切,她们的积忍一时风平浪静

  ● 发现儿童监护缺失的,要及时报告   ● 要分类施策,落实监护、照料措施   ● 要加强对困难儿童及家庭救助帮扶   ● 要把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   3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进一步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以下简称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方案》明确,监护缺失儿童包括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确认感染、疑似感染或需隔离观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防疫抗疫工作需要以及其他因疫情影响不能完全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   《方案》要求,各地发现儿童监护缺失的,要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统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基层妇联执委、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力量,结合疫情防控排查,对各村(社区)儿童监护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对确诊收治或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对象,首先询问其监护对象情况,存在儿童监护缺失情形的要及时向其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工作单位或同级民政部门通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要第一时忍一时风平浪静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15日表示,为有效防范境外疫情的输入和扩散,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集中观察点将配置专业医护和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健康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回国人员更安全、家人更放心。 在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陈蓓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呈现加速扩散蔓延态势,境外输入已成为北京疫情防控的主要风险,境外输入病例已成为北京新增确诊病例的主体。为此,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将采取更加严密有力的措施。 同时,全面实施集中隔离措施,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有特殊情况的,经严格评估,可进行居家观察。集中隔离观察期间,隔离人员费用需要自理。(记者 魏梦佳)忍一时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