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莫摧残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0 11:27 点击:10733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同时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其他有关地区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凝聚人民力量,夺取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胜利。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提出相应要求。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深入防控一线开展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国务院联容易莫摧残

“全国物流企业复工比例已超六成,邮政快递业复工率达92.5%。”物流链连接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物流快递运输通畅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基础,更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生产资料高效安全交付企业、将生活用品及时便捷运给百姓?运输司机、分拣工人、快递小哥……在战疫一线,他们默默奔忙。 供需精准对接,大数据与云计算保障智能物联网、无人配送机器人走上一线、自动分拣机器人24小时运转……智慧物流在提高物流效率、阻断疫情传播风险方面优势凸显。 保证产业链顺畅连通、实现产业整体提质增效,物流业正加速跑起来。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0日 10 版)容易莫摧残

最后一公里决定了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福利,也考验着基层干部的用心和智慧,抓落实就是“试金石” 戴好头盔,骑上摩托,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在峡谷间穿行。从2月11日开始,江西万载县高村镇新竹小学校长罗长石每天都要完成这样的骑行。 别人都叫他“骑手校长”,不过他不送货,送的是“课”。 受疫情影响,新竹小学不能如期复课,当地教育部门组织起线上课堂。但绵延的大山却给罗校长出了一道难题:新竹村深度贫困,12个村民小组分散在大山深处。有5名学生所在的村组没通有线电视,山坳里网络信号也差得很,网课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遇到了难题。 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送来了电脑,罗校长就承担起递送课件的任务。每天早早到校,把电视上的课程录下来,拷进U盘,再骑车送到学生家里。一天两趟,往返20多公里。赶到学生家里后,叮嘱知识要点、解答疑问、讲解作业,一一完成后,他再继续赶往下一家。“我跑点路没啥,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耽误。” 令人欣慰的是,不到一周,当地广电部门紧急施工,为几名最偏远的学生家里接通了有线电视。课堂接上了,还要能用得好。村里老人不会用电子设备,网课能不能按时上好?没人督促,孩子们作业能不能完成?现在,罗校长不用送U容易莫摧残

  (抗击新冠肺炎)特写:与方舱医院告别的最后一刻   中新社武汉3月10日电 题:特写:与方舱医院告别的最后一刻   中新社记者 梁婷   武汉洪山体育馆1号通道门口的红色屏幕上,“出舱了”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3月10日,它见证最后一批患者康复出院。   当天,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从洪山体育馆内走出,运行了35天的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这是武汉市最后一批宣布“休舱”的方舱医院。至此,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完成历史使命。   坐上前往隔离点的公交车,杨丽(化名)再次拿出出院证明,仔细观看后,将其小心装好。自2月20日进入武昌方舱医院,杨丽度过了整整20天的方舱生活。   由于一家6人,包括两个孩子在内均被感染,刚进入武昌方舱医院时,杨丽情绪波动很大。“大家帮助我渡过了难熬的日子。”她说,方舱医院的心理咨询医生为她进行心理疏导,病友也安慰鼓励她。   出院前,杨丽与照顾她的医生护士们约定,等疫情结束,要好好尽地主之谊。   “希望月底全家团圆,吃到妈妈做的热干面。”杨丽说,目前家人都已康复,大家都在等着她回归。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体育馆内,医护人员挥舞旗帜,齐声容易莫摧残

  新华社福州3月10日电 题:69小时,接续托举生命的奇迹——泉州塌楼事故一被困男子获救目击  新华社记者  3月10日16时38分,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快要关闭前,身着橙衣的消防员用沾满泥土的手,把一个幸存者从深深的救生通道缓缓托举出来。  在众人高举的担架上,获救男子伸手拽了拽被子,又拉了一下自己的上衣,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让现场注视着他的人们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游绍峰,24岁,浙江温州人。他是7日晚发生的福建泉州酒店坍塌事故现场救出的第62人,也是一个被困69小时后获救的生命奇迹。把他救出来的,是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10日13时30分,经过逐层探测、剥离、搜救,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通过生命探测仪发现疑似生命迹象,随即通过扩音器喊话、敲击等方式,进一步缩小搜救范围。  14时许,狭窄的缝穴里传来被困者敲击的呼救声,证实有生命迹象!搜救行动立即展开。  由于坍塌的建筑物结构复杂,既有工字钢梁柱,又有钢筋混凝土楼板、砖混楼板,人工破拆难度大,现场指挥部决定,在疑似被困位置附近开辟两个作业点,一个从上往下、一个从侧面向内,打通救援通道。  作业点上,20多名消防员采用气割、液压破拆、手抛等手段破容易莫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