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智奇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49 点击:1071450

  武汉战疫一线,巾帼不让须眉。女医生、女护士、女警察、女干部……她们的身影闪耀在抗疫前线每一个阵地上,用特有的温柔和细腻,给患者带来温暖、给人们带来慰藉。   医疗队里的“专家妈妈”   深夜,火神山医院依然灯火通明,这里是与病毒决战、与时间赛跑的战疫前沿阵地。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中,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党员突击队”格外引人注目。陈萍是专家党员突击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长的,医疗队里的年轻队员都喜欢叫她“专家妈妈”。作为国内第一批感控专家,她在传染病感染控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此次武汉抗击疫情,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零感染”,把队员一个不少带回去。为此,她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带到一线,建成了防护监测“天眼”,时刻观察医护人员进出病区流程是否规范,不放过任何可能导致问题的隐患。   有一次,守在监控器前的陈萍发现异常:一名护士从污染区出来,站在原地不动,有点不知所措。陈萍通过语音问她发生了什么情况,她没有说话。通过反复沟通得知,这名护士因过于疲劳发生了呕吐,口罩里面的呕吐物让她非常难受。   陈萍立刻对她说:“不要慌,你慢慢地转过身去,看墙上的流程一步一步脱掉防奇智奇思

  编者按: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场,许多军队铿锵玫瑰坚守职责,勇往直前。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记者连线采访了几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军队女医护人员,她们的战疫故事,展现了别样风采。   李惠珍:小本本藏着“战术图”   本报记者 倪光辉   李惠珍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主任,这位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女军医,临床工作30年,虽是临近退休,可一到病房,就很有劲儿;一说到治病救人的事,她立马滔滔不绝。   “全科共收治患者62人,5人80岁以上,5人生活不能自理,7床、8床是夫妻俩,相互鼓励照顾,康复很快……”李惠珍如数家珍,手中的“小本本”记录着各种数据、待办事项,有的还进行了重点标注。   “这就是个备忘录,很多事还要记在心里,要在头脑中挂一张‘战法图’。”   李惠珍快人快语:“要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科主任就要当好指挥员,科学用兵,精准救治。”   她通过家庭、问诊、检查等多种途径掌握患者现病史、流行病史、基础病史,做到个性化治疗、对症用药。她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年龄、性格等“因人定岗”,把救治力量用到“最适合的地方”。患者入院出院、医护人员值奇智奇思

  [截至3月6日24时,据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2177例,其中重症病例548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5404例,累计死亡病例3070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651例,现有疑似病例50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7245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6730人。]   3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3月6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4例。这是自1月27日新增892例确诊病例后,武汉市一个多月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跌破一百例。   记者梳理湖北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发现,自2月2日武汉新增1033例后,新增超过1000例一直延续到2月18日,达到17天;2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615例,跌破千后每天新增数百例延续到3月5日,达到16天。   在3月6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介绍,当前,武汉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控制。疾控专家分析,新增确诊病例数据“下台阶”,说明武汉前期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渠道的防控措施正在显现效果。   据了解,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中,八九成来自疑似病例,部分来自密接人员确诊。与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趋势一致,疑似病例、密接人员的数据也在大幅下降。   来自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数据显示,3奇智奇思

  在昨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急诊服务工作,本市从加强引导服务、提供就医选择、合理增加能力、改善就诊秩序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为群众提供适宜的急诊服务。其中通过红、黄、绿三色提示向社会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便于患者根据急诊等级信息有序选择医院就诊。3月6日显示为红色、拥挤等级高的有22家医院。   三色提示医院急诊科拥挤指数   据高小俊介绍,目前,北京市134家医院设有急诊科并提供急诊服务,按医院级别分,有79家三级医院、55家二级医院;按医院类别分,有75家综合医院、35家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24家专科医院。自3月3日起,市卫健委每日汇总全市134家医院的急诊科就诊人次、抢救室和留观床位使用率,确定医院急诊科的拥挤等级,其中急诊留观床位使用率大于100%的提示拥挤等级高,70%至100%提示拥挤等级中,小于70%拥挤等级低。   拥挤等级信息通过百度地图APP、百度APP、高德地图APP等向社会发布,并用红、黄、绿色提示,市民可以结合拥挤等级信息,选择离自己家近、拥挤等级中或低的医院急诊就医,减少无序流动,降低急诊过多人员聚集奇智奇思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急救综合楼项目已有序复工,每日百余名工人入场施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海淀区11项市级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竣工,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急救医疗环境。 据了解,该项目北侧紧邻铁医路、东侧紧邻羊坊店路,西侧为羊坊店西路,南侧毗邻莲花池路。新建的急诊急救综合楼、人防防倒塌棚架、锅炉房及热交换站和污水处理站等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共 3 层,主要功能包括人防设施、立体车库、放疗科、影像科、急诊和儿科。地上部分共12层,主要功能包括急诊急救、干保医疗、手术部、ICU、普通病房、中心供应、输血科、病理科等。项目计划于2021年竣工,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急救医疗环境。 北青报记者获悉,海淀区共有11个市级重点工程、3个区级重点工程,目前已全部复工。海淀区推行多项举措助力复工复产,包括成立区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监督检查;采取“不见面审批”方式促开工等。(记者 王斌)奇智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