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文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18:16 点击:1064547

  2月10日,上海工匠培养选树办公室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点对点联系每一位上海工匠,对2016年以来选树的382位上海工匠进行慰问,在全面了解工匠及家人的身体、生活、工作等情况的同时,也获悉上海各级工匠正在抗疫一线、后勤保障、民生工程等领域发挥专长、奉献智慧,彰显工匠精神,共同守护美好城市家园。   在一些上海工匠看来,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不能直接参加疫情一线工作,但正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抗疫一线展现工匠担当   华山医院的耿道颖,不仅对医院约500例患者的CT亲自把关,在保证不出现漏诊及误诊的同时,还利用中国互联网+影像及神经影像专科联盟的平台,义诊全国各地可疑新冠肺炎200余例。她带领团队连续奋战5个昼夜,采用中文网络首发了上海首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及时指导防疫一线医务人员。春节期间,万达信息公司的姜锋,作为总协调人,与团队一起不间断工作,组建专门项目开发和现场保障队伍,为上海市疾控中心、各区卫健委、疾控部门和各大医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确保信息通畅,保障各业务系统7×24小时不间断安全稳刘静文

  冰点时评   寻找新冠肺炎有效疗法不要“一拥而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医护人员、专家学者到普罗大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可能对新冠肺炎有效的疗法与药物。在病毒的凶险面前,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种或几种确证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让轻症患者很快康复,重症患者不必在生死边缘徘徊。为此,各地医护人员与研究人员提出了花样繁多的方案与假设,大量临床试验也在紧锣密鼓的救治工作中得以立项。据报道,目前,仅在我国,就有超过200项已经注册的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试验。   从外行的视角来看,如此之多的临床试验同时开展,似乎是一件颇为热闹的“好事”。人们会本能地认为:投入临床试验的疗法与药物总数越多,我们就越有可能在其中筛选出有效的选项。遗憾的是,这种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却并不符合科研工作的规律与现实。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陈锋、中山大学郝元涛、复旦大学张志杰、北京大学李立明等12名医疗专家,共同在最新一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共识性文章,针对现有的200多项临床试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试验的建议。文章指出,当前这种临床试验“一拥而上”的现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刘静文

  记者观察   经此一“疫”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否持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是华西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带领130人的队伍,接管了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的两个重症病区。作为参与过抗击“非典”也参加过汶川地震医疗工作的医生,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重大公共事件时,医患关系缓和,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度很高。   这样的体会不是康医生独有,很多医生护士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位在重症隔离区的护士说,患者身体不好,偶尔也闹情绪,但他们对医生护士都很尊重。有的病人虽然病情比较严重,但咳嗽的时候会把头扭向一边,不朝向护士。也有医生感叹,20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回来了。   其实,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信任与合作。   信任与合作是相互的。当病人把对恢复健康甚至是生的希望都交给了医生护士时,表达完全的尊重和敬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患者,信任患者的理解与配合,那么这就是一种完美的医患关系。   疫情牵动人心,大家通过各种媒介看到医护人员与患者互动,给他们鼓劲打气,互相鼓舞的气氛,让很多人感动。   医患关系平时也应如此。但是,由于多种干扰因素,本应简单的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化,还被蒙上了阴影。这些刘静文

  中新网海口2月28日电 (记者 张茜翼)海南省卫健委28日通报称,2月27日0-24时,海南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重症病例0例,新增死亡病例0例,新增重症转普通病例1例,新增出院病例4例。新增重症转普通病例中,三亚1例;新增出院病例中,海口1例、万宁1例、澄迈1例、昌江1例。   截至2月27日24时,海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68例,重症病例2例,死亡病例5例,出院病例132例。确诊病例中,海口39例、三亚54例、儋州15例、文昌3例、琼海6例、万宁13例、东方3例、澄迈9例、临高6例、昌江7例、陵水4例、定安3例、保亭3例、乐东2例、琼中1例。   截至2月27日24时,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153人,已解除医学观察5641人,尚有512人正在接受集中医学观察。(完) 【编辑:苏亦瑜】 刘静文

  钟南山实验室技术团队驰援大冶——   “咽拭子+血清”,火眼金睛揪病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万经煌 程良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钟南山院士实验室14名技术人员驰援大冶,在全国率先采用“咽拭子+血清”双重检测方法检测新冠病毒,有效降低了漏检率。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大冶,了解这支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尖兵。   双重检测,识别无症状感染者   2月11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实验室技术团队14人受邀奔赴大冶,在周荣教授的带领下,与大冶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并肩作战。   “为弥补核酸检测方法的不足,我们增加了血清抗体检测,这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早期识别很有必要。”团队技术负责人邱红玲博士说,患者感染了病毒,一定会在血清中有所体现,关键是要有技术手段和试剂盒把它识别出来。   不久前,他们成功识别出一家5口的聚集性疫情,当时,除了确诊者外,其他家庭成员中没有出现发烧、咳嗽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血清检测,4人被成功识别出来,及时采取了隔离措施。   截至2月22日,团队累计完成血清样本1500余例,咽拭子样本1500余例,日均检测近200例,完成检测试验8000余次。   与时间赛跑,全力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