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 2003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0:38 点击:1050710

江西医疗队队员的“出征手记”:身穿白衣 与之搏斗  (抗击新冠肺炎)江西医疗队队员的“出征手记”:身穿白衣 与之搏斗   中新网南昌2月11日电 题:江西医疗队队员的“出征手记”:身穿白衣 与之搏斗   作者 成娟   11日下午,由江西128名队员组成的江西省对口支援随州医疗队在南昌集结出发,奔赴湖北随州市援助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来自江西赣州市肿瘤医院的主管护师成娟便是其中一员。她在出征之时,写下这样一篇手记。全文如下:   很喜欢《悟空传》里的一段对白: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11日下午,由江西128名队员组成的江西省对口支援随州医疗队在南昌集结出发,奔赴湖北随州市援助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刘占昆 摄   面对肆虐的疫情,面对无情的天灾,我相信所有的医护人员内心要说的都是三个字:我不服!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   我也一样。   2003年,我还是个年轻的孩子,刚穿上白大褂不久,遇上非典疫情。很高兴,医院给予我信任,委派我去了抗非典一线。面对病毒,避险是人的本能,但是冲到一线,是职业精神对我们的呼唤,苟利国家access 2003

  中新网天津2月11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11日晚从天津市疾控中心获悉,2月11日12时至20时,天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105例。   第105例患者,男,53岁,系第103例确诊病例的弟弟,居住于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无武汉旅行或工作史。该患者与其哥哥轮流值守某公司24小时仓库;1月27日至2月9日曾多次到其岳父母家;2月3日至10日曾多次到朝阳楼市场买菜,均佩戴一次性口罩;10日下午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晚上由其儿子驾私家车送到北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转入隔离病房治疗。11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经市专家组确诊为天津市第105例病例,为普通型。目前已转至海河医院治疗,对已判定的9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其他密切接触者正在排查中,已对其住所进行终末消毒。   截至目前,天津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5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其中危重型4例、重型29例、普通型59例、轻型1例,治愈出院10例、死亡2例。疑似病例276例。(完) 【编辑:陈海峰】 access 2003

  如何保卫农民健康?关注农村疫情防控六问六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1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一起来关注这六大问题   1、 当前农村防控的重点是什么?   农村现在防控的重点还是在防,对农村来说,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防是重中之重,就是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是重点。要做好“防”的工作,关键还是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两委、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相互配合做好发热人员、外来人员的排查,发现发热的、疑似的要尽快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对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人员,要做好居家隔离,并落实相关医学观察措施,提供好相关健康服务。   2、卫生健康部门针对农村疫情防控有哪些具体举措?   第一是要做好排查,要参与到网格化的管理和地毯式的排查,对发热、外来人员及时筛查,对“四类人员”尽快分类落实措施,该转诊的转诊,对居家隔离的做好服务。   第二就是做好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多种宣传渠道,让老百姓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基本的防护知识access 2003

  人民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孙博洋) 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在京举行,就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有网友提问有人害怕疫情觉得一个口罩效果不好,出门一次戴多个口罩,对此吴尊友回应表示,这么做其实没有必要。他表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般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一个就可以了,而且口罩也不是戴一次就马上扔掉,没有必要,可以重复使用。   有网友问同样是佩戴口罩,在地铁里和出租车内哪个风险更高,对此,吴尊友回应表示,没有必要区分哪个风险更高,只要有人员集中的地方都会有风险,所以一定要坚持戴口罩。同时,他提醒,因为在公共场所,手会接触到一些公共设施表面,回家要洗手。   有网友提问,在居民小区内,废弃的口罩应该如何处理,对此,吴尊友回应表示,对于普通老百姓,没有接触到病人的口罩,当做一般的生活垃圾处理就行了。如果是照顾家里的病人,口罩就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 【编辑:黄钰涵】 access 2003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题:专家解析:今年春节京津冀区域缘何多次出现重污染?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今年春节以来,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春节期间,机动车大幅减少,大量工地停工,部分企业停产或减产,社会活动水平很低,为什么还有重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等有关专家11日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不利扩散条件 导致环境容量大幅降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说,今年春节以来,受假期和疫情影响,社会活动水平有所下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细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秋冬季平均水平下降约20-30%。但区域内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比平时下降约50%。   “近期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环境容量大幅度减小,虽然社会活动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污染排放量下降了,但下降幅度远未达到环境容量,这是近期雾霾频发的主要原因。”王自发说。   机动车排放的NOx仍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所长徐洪磊对记者表示,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acces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