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伙伴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1 21:17 点击:1045228

一方有需,八方驰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牵动着许许多多留学归国人员的心,他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在重症病房、在防控关卡、在驰援途中、在募捐一线……一切为了生命。 同时,还有更多海归在出力支招,想要再多咬牙坚持一下,想要再多做一些。一个个个体、一点一滴力量,为了同一个目标,汇成了众志成城的坚定力量。 “不控制住疫情绝不收兵!” “我去武汉的事儿,别告诉咱妈。”曾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学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祝新根这样叮嘱姐姐。母亲年逾八旬,祝新根不想让她担心。 为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大年初三,江西医疗队紧急组队,祝新根带领医疗队首批138人赶赴武汉,进入武汉市第五医院,准备在该院医务人员的配合下逐步接管重症监护室和3个普通病房,并充实急诊科力量。 采访几小时前,祝新根刚刚结束在核心区重症病房的工作,他与同事们穿着严密的防护服、隔离衣,佩戴帽子、口罩、护目镜、面屏……走路极其笨重,眼前的护目镜容易雾化,医护人员需要克服障碍,准确无误地完成救治动作。 “大年三十前后,我们医院就有不少医护人员自告奋勇报名要去支援武汉”,祝新根对本报记者说,“救死扶伤,医护人员不是挂阳光伙伴

  这个春节,注定会在不少中国人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人影稀疏的大街、戴紧口罩步履匆匆的行人,以往热闹的拜年信息中多了不少叮嘱安全、注意防护的内容。   这个春节,不少海归没来得及跟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他们中间,有的是“最美逆行者”、毫不犹豫开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有的公司业务与疫情防控相关,便开了一个又一个远程视频会议,发挥自身领域专长,尽力支援;而大多数海归,面对武汉以及其它地区发出的急需大量防护物资的紧急求援,充分利用自己的国内外资源,竭尽全力地联系并募集物资、善款,第一时间送往防疫一线。   一位留德海归告诉笔者,大年三十晚上,他与妻子忙着分头打电话,都是为了采购、筹集医疗防护物资。俩人一晚上也没说上几句话,直到春节联欢晚会0点报时的时候,才意识到新年已到,连口热乎乎的饺子还没来得及吃。   在这个本该千家万户共话团圆的日子,虽然少了面对面的祝福“过年好”,但亲情、友情、对同胞的关爱之情仍是实实在在地留在了大家心里。   面对肆虐的疫情,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向海内外广大留学人员及留学人员工作者发出倡议,号召广大会员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投身、支阳光伙伴

多一只口罩,就多一层安全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袭,口罩成了全社会的紧缺品。事关生命安全的紧急关头,口罩全行业上下面临考验。 口罩供给如何跟上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国内工厂正开足马力、紧急复工;上下游原料供应、物流运输正加力保障;还有一批企业协会正争分夺秒抢抓海外采购。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期待着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就能多一批、再多一批口罩,守护远方的平安。 开足马力抢生产 ——“两班倒”“三班倒”,生产线24小时高效运转。目前全国口罩日产量已超千万只 晚上8︰00,轮班时间到了。第二批250多名女员工自觉排起长队,动作飞快地洗手消毒、喷洒酒精,然后熟练地戴口罩、戴帽子、穿鞋套、换工衣、粘毛发、风淋……经过近10个流程后,依次走进生产车间内部,很快忙碌起来。 这是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的一幕。从1月21日起,黄冈稳健宣布取消春节假期,为最大限度保证供应,生产线上没日没夜连续运行至今。 黄冈稳健是全国重要的全棉水刺无纺布系列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这里两条口罩生产线上有近500名工人“两班倒”。24小时加班加点赶生产,N95口罩生产能力由3.6万只增加到4.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每天保阳光伙伴

人民网北京电 (记者白剑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专家,研究起草并于近日印发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该《指南》建议,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阳光伙伴

春节,吃吃喝喝隆重“登台”,“代餐”又成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假日长胖后减肥的“希望”。代餐产品多以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形式销售。在某电商平台,科技日报记者搜索到代餐产品的销量动辄数十万。 近期,中国青年报对国内的代餐市场及消费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线上营销、明星代言、IP打造等营销模式让代餐火起来,而“以瘦为美”的社会情绪无疑又为代餐的燎原之势添了一把火,很多年轻人被潮流裹挟着吃代餐产品。 代餐真能减肥吗?吃代餐吃成器官衰竭又作何解释?想瘦成一道闪电,又该如何科学减肥? 代餐产品救不了肥胖的你 “我现在264斤。上楼很吃力,觉得喘不上气,体型的缘故坐不了高铁、飞机那么小的位置。”有来医生的《超级肥胖之困》纪录短片中,超重患者殷女士讲述了肥胖给她带来的困扰。 “肥胖与很多肿瘤发病相关,如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也会干扰身体机能,诱发糖尿病、不孕不育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胃肠肿瘤外科、减重外科主任医师张能维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很多时候,最扎人心的并非肥胖对身体的损害,而是旁人的眼光。殷女士坦言,找工作时会被人质疑“胖而无脑”,带孩子出游也会阳光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