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1 21:36 点击:1045211

中建二局建设者“逆行”驰援雷神山  (抗击新型肺炎)中建二局建设者“逆行”驰援雷神山   中新网武汉2月5日电 (王东坡)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入最后冲刺决战阶段,预计2月5日具备交付条件。在医院建设中,中建二局响应号召,紧急集结350余名来自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四川等地的建设者,连夜“逆行”驰援建设雷神山,助力医院早日完工。 2月4日凌晨,工人师傅在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安装病房。 中建二局供图 摄   与时间赛跑,350余名建设者紧急集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月3日上午,中建二局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急需援建人员的通知,交由所属安装公司牵头负责。随后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迅速成立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动员号召员工结束休假组成援建队伍立即赶赴武汉。   众多建设者不顾风险,踊跃报名,短时间内,数十名员工从北京出发,组成党员突击队,“逆行”赴武汉。首批人员于2月4日凌晨进入雷神山,率先拟定材料需求计划,协调施工组织安排,尽最大努力与时间赛跑。与此同时,各地的工人队伍积极响应,随身携带电锤、切割机、焊机、热熔机等设备,驱车连夜赶往雷神山。2月4日下午,机电、墙壁安装工人达到350余人,到现场即上战场,开展施工。   “越是在最困难防紫外线

  (抗击新型肺炎)上海已治愈15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   中新网上海2月5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卫健委5日披露,上海目前共有15例确诊病例已出院。当日,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痊愈。   5日出院的39岁男子李某是河南人,长期居住上海,湖北旅行史,因发热就诊,1月24日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6岁的兰女士是上海人,有湖北旅行史,因发热就诊,1月27日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8岁上海男子王某某则有相关病例接触史,因发热就诊,1月28日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三人都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   据悉,4日12到24时,上海市排除新型肺炎疑似病例58例;新增确诊病例14例。至4日24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585例,发现确诊病例233例。目前,205例病情平稳,8例病情危重,7例重症;尚有194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完) 【编辑:白嘉懿】 防紫外线

  中新社湛江2月5日电 (梁盛 陈凯杰 张杰君)记者5日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据该局最新调查发现,湛江沿海滩涂记录到28只勺嘴鹬。   据了解,勺嘴鹬是地球上最濒危和稀少的鸟类之一。2008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最高濒危等级—极危。它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尤其是滨海湿地的旗舰物种,具有重大保护和象征意义。   为了解勺嘴鹬和黑脸琵鹭2020年越冬分布的状况,1月17日到19日为全球勺嘴鹬和黑脸琵鹭的冬季同步调查时间,中国东南沿海的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参与此次调查。   湛江雷州半岛作为勺嘴鹬在中国的最大越冬地,湛江地区的同步调查备受关注。在湛江沿海滩涂开展的勺嘴鹬全球同步调查中,记录到28只勺嘴鹬。   此外,在湛江境内还记录到属全球濒危物种之一的黑脸琵鹭6只。黑脸琵鹭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完) 【编辑:黄钰涵】 防紫外线

连续拥军19年 这位山东“兵妈妈”送20吨水饺给火神山  送20吨水饺给火神山 她最自豪有5000兵儿子喊她“妈妈”   不论是新型肺炎时期的湖北武汉,   还是非典时期的首都北京,   不管是万里之遥的“中国东方第一哨”,   还是地理位置偏远的三沙海岛,   从军营训练场到野外演练场,   从抗旱打井部队到海训拉练部队,   她每到一处,   战士们都亲切地喊她“妈妈”…… 资料图。受访者 供图   近日,坚守在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抗疫一线的子弟兵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20吨皮薄馅大的山东水饺。猪肉白菜、猪肉萝卜、白菜豆腐等不同口味,这些饱含沂蒙老区深厚情谊的“家常味道”也都来自于她。 “兵妈妈”为火神山抗疫官兵送20吨山东饺子。受访者 供图 “兵妈妈”为火神山抗疫官兵送20吨山东饺子。受访者 供图   年过花甲的山东“兵妈妈”朱呈镕连续拥军19年,这早已不是她第一次给“儿子们”送水饺。“我每年都要带饺子去边防哨所和孩子们一起过年,让他们不要想家,因为我就是妈妈……”   出发赶往武汉之前,朱呈镕正在被誉为“天池第一哨”的维东哨所陪战士们过年。那里方圆百里,没有人烟,积雪深厚,极度严寒,最低气温可达-40℃,这已经是她第六次到维东哨所慰问。 防紫外线

走进“病毒捕捉者”:日夜奋战在一线  (抗击新型肺炎)走进“病毒捕捉者”:日夜奋战在一线   中新网衢州2月5日电(记者 周禹龙)郑升龙、李芳、吴奇、余周静……他们的名字,普通人可能很陌生,但他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却值得每个人去尊敬,他们就是浙江江山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团队,他们是每天将病毒捧在手上的人,更是当地新型冠状病毒的捕捉者。 奋斗一天一夜几乎是常态 江山宣传部 摄   这是一批勇士   在江山,疾控中心作为全市唯一能够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样本做检测的机构,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这4名工作人员更是一批敢于与病毒直面的勇士。他们的工作地点位于疾控中心3楼的检验室,这里也是当地疫情防控的一线战场。   每组2人,每天24小时2班倒,在这非常时期,这里的每个人都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进入实验室之前,所有的检测人员都必须全副武装:穿好工作服、三级防护服,戴上N95医用口罩、护目镜,再套上鞋套和医用乳胶手套。   “每做一次检验,最少需要四五个小时,这段时间内,我们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三级防护服密不透风,待检验完成的时候,整个人就跟从桑拿房里面出来一样……”检验室负责人郑升龙告诉记者,“期间我们还要做到精神高度集中,防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