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绝世皇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0 11:39 点击:1043878

男护士抗疫一线展现别样担当:把体力活留给我们  (抗击新型肺炎)男护士抗疫一线展现别样担当:把体力活留给我们   中新网长春2月3日电 (柴家权)“小柏、宝兴啊,你们是男生,到了武汉那边要多照顾姐姐妹妹们。”奋战在湖北武汉抗疫一线的吉林省援鄂医疗队队员柏文喜始终没有忘记医疗队出发时同事对他的叮嘱。   柏文喜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工作在ICU科护理平台。   到达武汉后,他和关宝兴、赵雪文等几位男护士主动承担了近乎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只为了让女队员们能够节约体能全力应对疫情。 男护士奋战抗疫一线承担后勤工作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供图   “男生要有男生的担当”,在繁忙的抗疫战斗之余,柏文喜挤出时间在他的“战地日记”中写下这句话。   柏文喜介绍,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已是深夜,下飞机后由于行李物件较多,协调至凌晨1点才结束,几位男护士帮助大家将厚重的行李搬入酒店后,直到大家都取完才去睡。   这样的体力活,对于医疗队的男护士们而言是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援助医院要为咱们提供一批工作鞋你统计一下。”“我这边有个急活但我现在要去查房走不开。”....。。类似的请求数不胜数,柏文喜默默应下,为同事们分担工作来减轻她们的负担。 重生之绝世皇帝

  云南妥善安置1.7万多名滞留在滇游客  新华社昆明2月3日电(记者姚兵)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大省云南在加强全省公共文化场所、演出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景区、旅游团队监管的同时,及时妥善安置滞留在滇游客。1月27日至2月1日,全省累计安置游客17692人。  记者了解到,1月26日以来,云南省文旅厅先后向社会发布3批共187家指定安置游客酒店名单,公布了全省16个州(市)游客咨询服务电话,发布了《告湖北游客书》。  各安置酒店为滞留在滇游客在餐饮、医学检测、就医诊治、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暖心服务和帮助。如红河、丽江等州市组织图书馆开展为滞留游客送书活动,丰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普洱市组织旅游企业和志愿者为在滇游客准备了丰富的爱心餐,让在滇游客充分感受到“云南温度”。   来自湖北武汉的郭先生1月27日起被安置在丽江宾馆,还被推选为安置酒店的对接人。“一日三餐供应充足,我们提出的需求工作人员也都协助解决。”郭先生说。 【编辑:房家梁】 重生之绝世皇帝

新疆阿克苏地区查处一批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案件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3日电(王小军 胡潇潇 李洪杰)记者3日从新疆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近日查处一批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案件。   目前,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管系统已受理涉及口罩、消毒液、生活用品涨价投诉83起,已妥善解决77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起,对哄抬物价、非法牟取暴利的经营者已立案调查。 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管系统已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起。 胡潇潇 摄   1月26日,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调查1起非法购进医疗器械案中得知,阿克苏市鑫大商贸城中某食品商行销售一次性使用口罩,执法人员立即对该商行开展执法检查。检查时,该商行已销售完,该商行负责人承认销售过一次性使用口罩。经立案调查,该商行销售的是河南某医疗器械厂家生产的医用口罩,商行负责人购进其亲戚家自用的口罩并用于销售,以牟取利益。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有关规定,对该食品商行给予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1月27日,阿克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超市负责人胡某某在金桥超市附近向路人兜售一次性防雾霾口罩。经查,该当事人在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吾斯塘博依村经营超市,兜售的口罩从江南综合市场购进,共8000只,每只进价0.1重生之绝世皇帝

558万余个口罩快速通关 为上海海运入境最大票疫情防控物资  中新网上海2月3日电 (记者 姜煜)据上海海关3日透露,一批在南昌海关申报进口的558万余个口罩2日晚从上海外高桥港区入境并迅速提离。据悉,这是上海海运渠道入境的最大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物资。   据了解,该批货物由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月31日采取提前申报方式在南昌海关申报,计划于2月2日晚抵达上海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上海海关隶属外港海关接到指令后,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一方面与外一期码头取得联系,通报相关事项并协调码头提供物流保障,另一方面安排关员全程跟踪确保货物到港后快速放行。 海关关员快速查验放行 关宣   经协调,该批货物采取船边直提的形式,当晚到港后直接吊装到提货的集卡上,第一时间提离。(完) 【编辑:孙静波】 重生之绝世皇帝

  一步一脚印,踩实小康路(新春走基层)   种植户老吴的桃树成了摇钱树,“农业工人”李伟庭的鱼塘养出了“金鲤鱼”,贫困户老刘靠护林实现了脱贫。   三个人,三个故事,见证了各地老百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发展产业奔小康的精气神儿。   三个人不是孤例。记者采访发现,一家富背后,往往是家家富;一户脱贫背后,往往是全村脱贫。无论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还是特色养殖业,再或者是生态产业,千条路万条路,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找准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把这通往小康的路踩实走稳。   ——编 者   种桃种来甜日子   “老吴正在桃园里干活呢,我们今年不是又更新了一些品种嘛,趁着今天天气好,他正在空地里种‘春雪’和‘南国红’呢!”大年初九,记者拨了好几通电话才联系上,桃农老吴的老伴儿解释道。   这个特殊年,老吴一家和其他村民一样,接到了村委会的通知,不走亲戚、不串门,闲时就在自家桃园里拾掇拾掇。   西接大青山,北临姑溪河,老吴的家就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桃花村。老吴名叫吴祥忠,凭一手种桃绝活,成了当地著名的“桃王”。   时间倒回腊月间,记者来到老吴家时,他正重生之绝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