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维良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01:48 点击:1042794

-1-曾经采访过的连续创业者,如今坐在咖啡店里投简历上周在商场咖啡店,遇到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位创业者,Alex。我跟他寒暄:“来陪嫂子逛街啊?”“不是。”他笑笑,“我来这边投投简历。”我拿着咖啡坐在他对面。一年前,同样的位置,那时,我正在做一个针对成功的连续创业者的采访专题,Alex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我个人觉得,他是这些连续创业者之中,成绩最好的一位。从24岁第一次创业,到去年34岁,十年间他成立了三家公司,最后都被成功收购,产品和公司一卖,他转手就把钱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去,十年来一直如此。而现在——“环境不太好,去年做了两个项目都没挣钱,现在准备找地方上班了。”面对我这个外人,他还是挺坦然的,有啥说啥;但是,面对他的家人,他没法坦然。他说:“我瞒着我老婆的,十月份我就跟她说我找到工作了,在大公司当技术主管,其实那份工作我只做了不到一星期,感觉不合适就辞掉了。”“然后呢?”“然后这不,一直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但我不想跟老婆说,现在的话就一边给人做做临时的外包,几百几千能挣点是点,然后抓紧投简历找工作吧。”后来,我就没好意思再打扰他。一来我不是为了采访,问得太多显得像是刺探人家隐私;二来,我觉得他需要一连维良

火线建设者与疫魔竞速  火线建设者 与疫魔竞速   2020年1月28日,蔡甸区火神山医院施工进入第五天,夜间工地亮起大灯,建筑工人们仍然在加紧施工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武汉市决定新建火神山医院。   数千名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汇聚在武汉知音湖畔。他们说着不同方言,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冲刺。   在这场与疫魔竞速的较量中,建设者们在工地夜以继日地挥汗如雨。尽管彼此间不熟悉,叫不上来名字,但他们的目标、信念只有一个:早日完工,战胜疫情!   8天时间里,在一片荒地上建起火神山医院,他们为战胜疫情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将被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设计:陈昌 【编辑:陈海峰】 连维良

60岁老医生坐楼道吃饭感动网友  连续7天没回家 吃顿饭坚持不进家门  60岁老医生坐楼道吃饭感动网友  两鬓斑白的朱少华医生坐在楼道吃饭不进家门  长江日报讯(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吴芬)1月31日晚,一张两鬓斑白的医生坐在楼道吃饭的图片出现在朋友圈,令不少网友感动不已。     图片上的这位医生叫朱少华,今年60岁,是江夏区中医医院的一名内科主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朱少华与该院200多名医护人员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主动要求到临床一线。1月25日,江夏区中医医院被确定为江夏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热定点收治医院,朱少华担任该院发热2病区主任,与同事们奔赴一线,救治该病区63名肺炎患者。    据了解,自从参与抗击疫情工作以来,朱少华每天“白+黑”连轴转,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连续7天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1月31日,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烧了一桌饭菜,煲了汤,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回家吃顿饭。为了安抚家人紧张担忧的情绪,朱少华答应晚上回家吃饭。  考虑到自己每天接触的都是发热肺炎患者,为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朱少华到家后,坚持不肯进门,他让家人拿来一高一矮两把凳子,就坐在楼道里吃起饭来,也不与家人交谈。女儿朱佳妮越看越心酸连维良

探访火神山医院病房:有空调电视医疗设备设施一流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火神山医院病房  有空调热水器电视机医疗设备设施一流  火神山医院病房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摄  截至2月1日晚6时,火神山医院1000张床位已经安装400张床位的医疗设备,预计2月2日,1000张床位的医疗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靠最南边是一个U字形的两层楼住院楼,都是用集装箱安装。靠北边的是一排排活动板房,主要用于医技楼、ICU病房等。围绕两层住院楼和活动板房,是一条环形路,目前正在加班加点铺设。住院楼周边环形路已经铺设完工,道路宽约3米,水泥路面,上面还盖有保护膜。  下午2时,记者深入到两层楼的住院楼(U字形大楼)探访,大楼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里面正在进行施工。该栋楼共2层,每一层有三条走廊。中间走廊大约有2米宽,两边是病房。  记者看到,每两个病房组合一个套房。从内走廊进去,是为医护人员准备的的工作间,然后两边是两个病房,每个病房布置两张病床。每个病房有一个单独的小窗口,还有一个玻璃窗。正对外面走廊也有一个窗户。病房里的空调,窗口设施、消毒设备全部安装到位。每个病房有一个卫生间,每个卫生间都装有热水器。  记者在其中一个病房看到,武汉科贝公司正在安装房间的医疗连维良

这些社区硬核战“疫”让居民医食有保障  问诊及诉求“5分钟”回应 志愿的士充当生命之舟  这些社区硬核战“疫”让居民医食有保障 高创家园社区工作人员“全副武装”   通讯员鄢帅 摄 江夏邬树村消防车被临时改造成消毒车   秦希 摄   张兴华为车辆消毒   长江日报记者汪峥 摄   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全市3100多社区(村)的工作人员推上了群防群控的一线,不仅要科学防疫、爱心防疫,还要解决居民的就医难、生活难等众多问题。面对各种难题,数万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群众、志愿者一起,想方设法,推出各种“硬核”战“疫”战法,打响了一场全民阻击战。   快速响应,“5分钟”机制回应居民需求   “樊婆婆,欢迎回家。”2月1日12时30分,68岁的樊翠桃从金银潭医院出院,刚回到青山区钢花村街110社区,社区书记冯丹的一句话,让她热泪盈眶。樊翠桃握着冯丹的手:“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   1月20日上午,樊婆婆的家人给社区打电话,说婆婆在家呼吸困难,可能有生命危险。110社区立即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值班医生马上致电樊婆婆家里了解情况后反馈到社区,并开始全身消毒、穿防护服等准备工作;同一时间,110社区紧急向街道申请应急车辆,准备将樊婆婆送往医院救治。整个反馈、连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