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安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7-01 03:36 点击:103978

雄师阔步新征程——献给长征胜利80周年暨建军89周年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题:雄师阔步新征程——献给长征胜利80周年暨建军89周年新华社记者樊永强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河山的壮丽史诗。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作为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长征,塑造了人民军队传承至今的性格底蕴和红色基因。“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今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作为红军传人的中国军队正沿着改革强军的崭新征程,昂首阔步、奋勇前行。长征,和她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提供着永恒的指引。从坚定无畏的信念远征到政治建军凝神铸魂——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一脉相承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不朽的精神与世长存。长征,对于人民军队,意味着壮烈的牺牲、辉煌的胜利和精神的崛起。当红军踏上漫漫征途,我们的党和中华民族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始终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路线的抉择和斗争。红军虽遭受围追堵截,多次身临绝境,但始终未曾改变“救人民于水火、高文安

光辉历程见证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原标题: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7月29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驻地,仪仗队步入检阅场。如果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部厚重的史书,那么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就是开启这部史书的精美扉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就是这支队伍,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仪仗方阵,把共和国的风采和尊严展现在五洲四海宾朋面前。就是这支队伍,用青春和汗水铸就英姿雄风,把人民军队的威武与文明定格在祖国人民心中。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高文安

百岁退休工每天床上数钱“找感觉” 曾做银行出纳(图)原标题:成都百岁老人趣事:103岁银行退休工每天数钱找感觉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吴传明摄影报道)盛夏七月,记者冒着36℃的高温酷暑来到彭州市天彭镇,在这个不大的小镇上,有着年过百岁的7位老人。彭州现有百岁老人49人,接近70人/100万人的长寿地区国际标准,在成都市的郊县(市)中名列前茅。百岁老人是否有着长寿的秘籍,记者通过对他们的一一采访,梳理出一些他们长寿的“诀窍”。彭州有着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且质地良好等地理环境的长寿自然条件。这些百岁老人大多生活在农村,他们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身体得到劳动锻炼而变得强健,心血管系统在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等各方面产生良好的适应能力。虽然他们过去都承受过养家糊口,奔波操劳的压力,但如今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物质保障,消除了他们的生活压力。知足常乐,心态平和,不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处世态度,更有利于他们健康长寿。在饮食上,老人们大多以粗粮素食为主,讲究清淡,爱吃粗粮、果蔬,他们从不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保持早睡早起,按时就餐的习惯和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以及坚持适量的运动,已成为他们长寿的秘籍。长寿,已不是什么难题;百岁,也不再是梦想。103岁的林永清老人性情急躁、不苟言笑,更不愿听别人高文安

罗援:美在韩部署“萨德”意在封堵中国核战略能力韩国民众抗议“萨德”部署(资料图) 原标题:罗援:美在韩部署“萨德”意在封堵中国核战略能力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 张炎良 实习生 杨旭)“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根本不是针对着朝鲜去的,它是以朝鲜进行核试验,发射卫星来说事儿,实际上是想在我国周边部署一个弧形的反导链。”著名军事专家、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说。2016年7月8日,韩美两国军方在首尔发表联合声明,称由于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威胁,双方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外交部就美韩部署“萨德”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对此,罗援表示,“我们要以军事、外交双管齐下反对‘萨德’系统,揭露其真实目的,明确我方立场”。罗援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真正意图。首先,从美国的战略意图来看,“现在中国对美国构成最大的战略威慑就是我们的核战略能力,所以它们就想要把我们封堵在西太平洋以西”。罗援表示,美国对中国已经形成了“弧形”反导链,不仅是在韩国,它早前就在日本部署了两座“萨高文安

您的生日:中国军人不能不知道的10件事!凤凰军事合作媒体第一军情今天,是人民军队的诞生日,自然也是每一位中国军人的生日。不过,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以下10件事,也是必须记住的。南昌起义油画。一、诞生——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江西南昌打响了向国民党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人民军队在枪炮声中宣告诞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6年之后第一次真正独立领导战争和创立军队。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为时年29岁的周恩来。总指挥和前敌总指挥为31岁的贺龙和叶挺。41岁的9军副军长兼南昌公安局局长朱德和35岁的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也是主要参加者。10年后,朱、叶、贺、刘,分别作为八路军总指挥、新四军军长和八路军120师师长、129师师长,一同走上抗日战场。2万人的南昌起义部队虽然最后仅仅保存下了800人,但正是这样一批“火种”,在8个月后与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终成燎原之势。8月1日,后来成为建军节——“八一”两字,也成了人民军队最鲜明的符号和标志。三湾改编油画。二、铸魂——三湾改编南昌起义一个月后,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的秋收起义失利,不足1000人的队伍向罗霄山脉转移……1927年9月29日深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一家名叫“协盛和”的杂高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