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立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1 21:24 点击:1032174

1月10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19年医疗保障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医疗保障重点任务。国家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作工作报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主持会议并作总结。 会议指出,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力推进医保脱贫攻坚,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持续加强基金监管,建立覆盖各类医疗机构的飞行检查制度。实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全国扩围,指导各地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制定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坚持同步调出与调入,目录药品结构持续优化。完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各地“两病”患者陆续开始受益。启动DRG国家试点,科学构建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加强医药价格管理,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制定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继续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规模显著提高。加快医保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推出医保电子凭证。 会议强调,2020年,各级医保部门要紧扣目标任务,着眼于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重瑞立

1月9日~10日,2020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出席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作总结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作工作报告。会议强调,2020年是“贯彻落实年”,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动力,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强化服务体系内涵和能力建设,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之路。 会议回顾,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中医药系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各地党委政府及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掀起学习贯彻落实的热潮,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新的一年,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中医药助推健康中国行动上要有新贡献,在中医药融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要有新作为,在中西医临床协同服务上要有新进展,在中西医人才科技协同发展上要有新提升,在中医药助力健康扶贫上要有新贡献。 会议指出,要全面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落地落实。发挥中医药在瑞立

“群众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即可体验预约挂号、扫码就医、报告查询等一站式医疗服务。”日前,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牵头,浙江省医疗保障局、人力社保厅、大数据局共同推出的国民医疗健康专区在浙江政务服务App“浙里办”上线。 据了解,这是浙江首个集就诊全流程、医保、健康全领域的服务专区,市民可以通过专区集中体验以健康医保卡为基础的预约挂号、扫码就医、报告查询等一站式服务。用户在使用该项服务时,首先需要在“浙里办”完成高级实名认证并登录,然后领取并绑定“健康医保卡”。“健康医保卡”由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互绑互认、融合而成,群众看病就医时只需通过扫描电子“健康医保卡”生成的二维码,即可实现预约挂号、医疗费用移动手机端结算。 绑卡成功后,用户打开“浙里办”首页的国民医疗健康专区,点击“报告查询”便可随时查看自己名下6个月以内的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等检验报告以及各种检查报告,“翻箱倒柜”找血常规、尿常规化验单的经历对于许多百姓而言或将成为历史。 据悉,浙江16家省级医院和11个设区市61家市级医院检验检查电子报告查询服务已正式推出,超过全省省市级医院总量的95%,其中宁波、绍兴、湖州、嘉兴、台州实现市级瑞立

面对晚年,有的老人兴致勃勃地享受“夕阳红”,有的老人自怨自艾感叹一生挫折……性格和心态,会很大程度影响人对生活的感知。心理学上,老人的性格一般被分为五类,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请他为大家一一解读。 成熟型。此类老人感觉自己一生收获很多,较有成就感,也能理解现实,珍惜当下。他们既不为过去烦恼,也不为未来担忧,顺其自然不强求。通常情况下,成熟型老人待人接物让人感觉舒服、明事理,周围的人也愿意和他们相处。所以,成熟型老人一般拥有良好的社交圈,身心比较健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低一些。 安乐型。这种性格的老人悠闲自得,对环境比较适应,但不常参加社会活动。这些老人年轻时往往工作、生活较为安逸,但是本身较为内向,不爱凑热闹,喜欢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生活中,这类老人通常不爱麻烦别人,处于“自得其乐”的状态,但是家人也不能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 防御型。不易信任他人、事必躬亲、习惯在忙碌中找成就感是此类老人的最大特点。肖震宇介绍,这种性格的老人在我国较为多见。由于他们经历过艰苦时期,操劳了一辈子,早已习惯什么事都自己来,也不太信任他人,凡事都要亲自过问。瑞立

开车时不开窗,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人会产生困意,需要新鲜空气“清醒一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及交通安全驾驶行为研究资深专家范立表示,在一般道路驾驶,打开车窗可以增加舒适性,但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宜,车窗怎么开也很有讲究。 单侧开条缝,散异味。单侧前车窗开启一条缝隙,车内空气会将烟雾或其他异味挤压出车内。但如果车窗开启增大,车外气流的强劲作用力会将烟雾挤入车内,从后排排气口处流出。乘客吸烟时,将吸烟者一侧的车窗打开,二手烟能很快排出。 斜对角开两扇窗,降噪。开车时打开相对的两扇车窗,噪音声会很大,让人一直听见“呼呼”的声音,甚至说话都听不见。这时打开一扇前车窗和对角线的后车窗,不仅能使空气畅通流动,对于降温和通风也有很大帮助。而且这样透气声音小,适合带孩子出行时,让他们安静地睡个觉。 打开三扇关一扇,快速换气。最好能打开两扇前车窗和一扇后车窗,这样会在后排制造一个高气压的区域,风比较柔和,人们更容易接受,还能避免车外进入杂物,更加安全。 另外,也要避免以下这两种开窗方式:避免高速时开同侧窗。范立表示,高速行驶时切忌将同侧两扇窗同时打开,否则气流会在同一侧直接灌入车内,一直吹到另一侧玻璃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