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02:47 点击:1024278

小儿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而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邹宇指出,小儿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尤其对于还不会用言语来表达的小宝宝来说,如果在感冒后出现夜间啼哭、用手抓耳、用头蹭枕头、无明显原因的发热,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邹宇解释说,耳鼻咽喉虽然分布在不同的部位,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可以通过咽鼓管相互连接的,咽鼓管在平时的时候是闭合着的,这样就可以防止咽部液体进入到耳朵,而在张口、吞咽、打哈欠等的时候,它则会打开,以调节耳内、外的压力,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 正是因为它们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当感冒或发生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病菌也有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到耳朵,从而引起中耳炎。 另外,有些家长在给孩子擤鼻涕时,可能会捏着孩子的两个鼻孔让他们用力擤鼻涕。殊不知,这种过分用力且捏紧两个鼻孔擤鼻涕的方式,也可使空气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从而出现耳的闷胀感及耳鸣,严重的话,还可使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而引起中耳炎的发生。 (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林惠芳)月卡

  冬日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食物,宜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肉等性凉的食物,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叶类蔬菜等,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的无机盐缺少颇有关系。所以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及大白菜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无机盐较多。   冬季的气候对小朋友的健康会有什么影响?   广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徐雯教授介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冬季气候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需谨防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2.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很多孩子都有嘴唇发干的症状,便会经常舔嘴唇,造成唇周围的皮肤被唾液反复浸渍而出现红色的小斑疹、小丘疹,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症。3.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鼻黏膜干燥结痂,小儿常感不适而用手挖鼻子,导致鼻黏膜破损出血。4.冬季寒冷机体消耗能量产热,新陈代谢加速,小儿食欲也随之增强。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易致乳食积滞于体内,出现厌食、腹胀、月卡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意外受伤也很常见。当孩子遭遇突如其来的伤害时,父母们在第一时间该如何镇定处理?平时家中的小药箱里又该常备哪些外用消毒药品?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医师朱小春来支招。   跌落伤:留意宝宝精神状态   孩子发生跌落后,家长需要留意这几点信息:跌落后宝宝是否出现过昏迷,是否哭闹不止,是否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是否出现呕吐、嗜睡?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宝宝在跌落后精神状态无异常,只是出现一些淤青或小伤口,一般无需马上送往医院,可先帮宝宝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在家观察即可。   一般来说,小面积的淤青多无需特殊处理,而一些小的擦伤,如果家里备有消毒喷雾剂或消毒湿巾,可用消毒喷雾剂或消毒湿巾先清洁一下伤口。如果没有,也可先用干净自来水冲洗伤口,然后再局部涂一些抗生素性软膏。如果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不建议将药粉直接撒在伤口上,而是要局部压迫止血,并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清创处理。   对于头部着地,跌落后不哭不闹、精神状态较差的宝宝,一定要及时送医院检查,并注意在送医途中不要去晃动宝宝的头部。   擦伤、切割伤:每天检查伤口情况   发生擦伤、切割月卡

4岁半的小明在家老是皱眉头,还总是清嗓子,喉咙里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妈妈带他到广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其为“儿童抽动障碍(小儿抽动症)”。小明妈妈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会无端患上这种奇怪的病?这种疾病该怎么治疗? 广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徐雯教授介绍,小儿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因此需要积极治疗。其中,良好的家庭调护可发挥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容易被忽略 误以为是小孩坏习惯 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又称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发声抽动。男孩比较多见,多在4岁~12岁起病。 抽动症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噘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但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月卡

  由于颈肩酸痛、肢体不灵活,清远的黄叔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并接受了针灸治疗。直到最近,病情越来越严重的他辗转来到广州就医,才知道自己患的并不是颈椎病,而是帕金森病。   去年春节前夕,54岁的黄叔突然感到颈肩酸痛,左手使不上力。后来,左腿也经常没劲,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还安排了针灸治疗。可是没多久,黄叔的症状突然加重。最终,黄叔辗转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该院接诊的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仔细查看患者的体征,认为引起患者身体一系列不适的罪魁祸首并不是颈椎病,而是帕金森病。胡运新解析,患者除了颈肩酸痛、肢体无力以外,还伴有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和睡眠多梦等症状。“尤其是在紧张的时候,患者左侧肢体还有明显的震颤。”最终,黄叔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胡运新介绍,一提到帕金森病,一般人都会想到“抖”,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人都会出现手抖脚抖的情况,而是表现为身体僵硬、肢体不灵活、动作缓慢等,这也导致帕金森病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经常会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病、老年痴呆症以及抑郁症等。(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郑琳)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