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新闻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06:29 点击:1015810

   近期,一项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多喝水不仅有助孩子健康成长,还能提升他们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活动机能学与公共健康学教授奈曼·汉和美国东北大学查尔斯·希尔曼教授联合完成该项研究。研究团队以75名年龄在9~11岁的儿童为试验对象,首先安排他们连续4天、每天按照普通的基线水平喝半升水。随后,参试儿童每天将饮水量增加至2.5升,保持4天。研究人员比较在两种水分摄入情况下,参试儿童的尿液水化数据和认知能力。结果发现,摄入更多水分后,孩子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这个结果表明,多喝水对复杂认知能力的提升有益。    工作记忆力、认知灵活性等复杂的认知能力被认为是取得学术成就的基石,该项研究为从小增强多任务处理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研究人员指出,孩子们一般不会主动喝水,所以他们经常处于无意识的脱水状态,家长适当提醒孩子喝水至关重要。(敏稳)   岱山新闻网

随着医疗美容的逐渐普及,一些没有资质的美容院,在没有固定场所和店面的情况下,靠租借培训中心或宾馆会议室,非法做医疗美容手术。美容院店主声称三天学会割双眼皮、垫鼻子,出师靠胆量。(据11月30日央视网) 央视报道的画面,触目惊心。没有医师证,没有手术室,连个正经的消毒设备都没有,培训三天,就能给人动手术,本质上就是非法行医,拿人当“小白鼠”。这哪里是让人变美,根本是拿人命开玩笑。要知道,因为医疗美容手术出现医疗事故,最终导致毁容甚至丧命的案例,并不罕见。分析乱象的根源,就在于过度商业化。 所谓医疗美容,重点不在于美,而在于医。其本质是医疗行为,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及相关资质才能进行。但是,在暴利催化的野蛮生长中,专业的医疗行为进入生活化的美容行业,便开始自降门槛,淡化医疗本质,把患者叫顾客,将手术统称为服务。很多人被天花乱坠的话术和精美浮夸的照片所吸引,不管不顾地掏了钱包,签了协议,上了手术台。一旦出了问题,不仅代价惨重,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据互联网医疗美容专业平台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黑诊所”数量已超6万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每年黑诊所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平均每天约110起。近两岱山新闻网

近日,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水滴筹的地推人员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每单最高提成150元,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水滴筹称是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全面暂停线下服务,彻查违规行为。(12月1日据《新晚报》) 地推者绝不仅是如水滴筹回应中所言,只是帮一些不会使用网络的患者提供支持服务,而是搜寻、劝诱任何可能发展为“客户”的患者,帮其撰写故事文案,再教其转发获取流量和关注。这一切只是为了拿到提成。试问,这和推销有什么区别? 今年5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溢血众筹百万,结果被扒出家中有房有车,甚至连“术后护工费用”都算入了筹款目标中;今年7月,一男子被发现多次利用网上购买的虚假病例,在众筹平台发布个人求助信息及网络筹款,涉诈骗罪被公诉……不断出现的诈捐骗捐事件,极大地耗损了公众的信任感,给滚烫的爱心浇了一盆又一盆的冰水。 据相关报道,截至2018年12月底,水滴筹已经累计筹款金额超过120亿元,捐款人次超过4亿。可见,即便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但还是有很多人愿为生的希望勉力而为。这份纯粹的人间真情让人感动,更值得好好珍惜。 众筹平台的每一次敷衍审核,每一分善款被滥岱山新闻网

孩子一发烧,全家老小如临大敌。近几年流行的“退热贴”作为退烧神器,成为不少家庭药箱中的标配,只要孩子发烧,先给额头贴一片。近日,一篇关于退热贴的帖子称退热贴并不能帮助退烧,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让家长陷入纠结。昨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表示,退热贴作为辅助降温方式,让孩子感觉更舒适一些,但对退烧没有帮助,家长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我家一年四季常备退热贴,就是担心孩子半夜发烧。”在武汉一个育儿群,年轻妈妈徐女士说,怀孕时闺蜜就推荐过这个,说很多宝妈都在用。女儿果果(化名)出生后,退热贴就成了家里的标配,到现在女儿5岁了,小药箱里还囤了几盒。和徐女士一样,不少爸妈都将“退热贴”视为退热神器。昨日,记者搜索网店看到,退热贴销量很大,有的月销售量数千至数万件不等。 但令家长担心的是,帖子中提到的过敏症状也曾在孩子身上发生过。28岁的王女士说,上周3岁儿子乐乐(化名)感冒、发烧,体温38.5℃,她连忙给孩子贴了一片,直到隔天带孩子去医院时,医生掀开发现额头皮肤有点泛红,说是有轻微过敏,“之后没敢再用”。 那么,退热贴对孩子发烧退热是否有帮助呢?昨日,记者采访了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陆小霞。她介岱山新闻网

近日,重庆网红美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自曝被家暴,并附上相关证据和视频。重庆警方经调查,对施暴者予以行政拘留20天并罚款的处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宇芽称:我若不说出这段家暴经历,还会有下一个宇芽。(据12月1日央视网) 事件的双方,一个是光鲜亮丽的网红博主,一个是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绘本作家。常人来看,还是很文艺、很般配的一对。谁能想到,当那扇家门关上,避开人群目光之后,爱的玫瑰只剩锋利的尖刺,掀开画皮露出残暴的獠牙。公众人物的不幸遭遇,更易引发广泛共鸣。执法部门的及时介入,也体现出反家暴的决心和执行力。 自2016年《反家暴法》正式施行以来,全社会对于家暴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从宇芽这件事引发的反响来看,至少在以年轻人群体为主的网络舆论中,“家暴零容忍”已渐成普遍共识。但回归现实,反家暴现状仍不容乐观,很多人依然存在认识误区,对于如何在遭遇家暴时自我保护或帮助他人,缺乏了解。90后的宇芽从事的是当下最时尚的工作,也具有相对现代的观念,自我独立的能力,但她在视频求助之前,已经在2年时间里遭遇4次家暴。可见,增强受害者维权的决心和信心,仍是反家暴的重中之重。 只有更多人相信,及时报警才能摆脱暴力,获得新岱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