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污染后治理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7-01 11:51 点击:1003049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互联网医院的人员、处方、诊疗行为、患者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管理;互联网医院开展的诊疗活动应纳入市、区县两级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加强监管。   《通知》明确,实体医疗机构应搭建互联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并实施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以确保互联网医院与市监管平台数据对接规范、统一、安全。互联网医院应建立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确保系统稳定和服务全程留痕。重庆市内互联网医院应当接入市卫生健康专网,以保障医疗相关数据传输服务质量与数据安全。(特约记者喻芳 陈英)先污染后治理

  10月3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发布。《条例》明确,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应将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针对特定人群的食品,及其他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或销售量大的食品的追溯体系建设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机制,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报县级人民政府及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发现需要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的,应向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提出安全性评估建议;后者应及时组织评估,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评估结果。   《条例》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妥善保存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登记信息和交易信息。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案件调查处理、事故处置确需了解有关信息的,经批准可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提供上述信息。多次出现入网食先污染后治理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北京市将启动研究型病房规范化建设,初步计划试点建设5个左右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用于开展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观察等研究,到2020年新建20个左右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到2022年,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覆盖主要疾病领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研究型病房是开展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等研究的场所,可以推动医学创新进步,最终使患者得到更好救治。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目前,北京有115家三级医院,集中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如果医药产业产值占GDP比例能达到15%左右,就能实现健康引领,目前北京医药产业尚未达到这一比例,这与北京丰富的医疗资源并不匹配。医药产业发展能丰富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这也是新政策的出发点。”   根据规划,北京市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具有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格的医院择优实施研究型病房建设项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宋玫介绍,增加的床位主要用于临床研究,而非医疗保障。病房运行过程中,会根据科研项目推进情况开展考核评价。   先污染后治理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产业一直致力于创新机制,加强为民服务,近年来通过医共体、一站式服务等建设,方便群众中医就诊,为中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最近成为中医药产业热议的话题。先是全国中医药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也为中医药产业发展以及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装备工业为支撑、中药商业为枢纽的新型产业体系,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中药工业产值不断攀升,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究竟应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那就是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的国医大师孙光荣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从人民群众中诞生,在人民群众中生存,靠人民群先污染后治理

  我国依靠自己保口粮,立足国内保重点,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发挥了对国民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确保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不容半点松懈,要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要把粮食主产区的乡村振兴,以及发展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抓在手上   当前,全国秋粮收获接近九成,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国粮食有望增产,总产量将超过6.5亿吨。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笔者认为,这意味着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体系基本成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效用持续发挥,我国依靠自己保口粮,立足国内保重点,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发挥了对国民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   谁来养活中国?答案已很明确。近年来,我国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口粮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稻米和小麦是中国人的主要口粮,要满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营养水平,近14亿人需要2.32亿吨稻谷和小麦以及0.58亿吨杂粮和薯类等。实际上,这几年我国每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产量在3.3亿吨以上,杂粮和薯类等充足,保证我国口粮安全不成问题,多出来的稻谷、小麦和2亿多吨玉米可以用于饲料粮和工业粮,转化先污染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