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民俗大家刘任树录 魁立“释”新时代慈孝:不限家庭和形式


更新日期:2016-08-16 10:02:07来源:网络点击:610777

华夏经纬网 2016-08-16 08:48:23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 张茵 摄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 张茵 摄

中新网杭州8月15日电(记者 施佳秀 实习生 牛妍)“‘慈’不一定局限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另外一种环境里仍然有长者对晚辈的关爱。现在常常把回家过年作为‘孝’的体现,实际上这是一种具象的体现方式,‘孝’远远要大于回家过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在15日浙江东阳举行的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上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时代的“慈孝”不局限于家庭,也不局限于表达的形式。

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青年联合会为指导单位,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台湾佛光山、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共同主办,是2015浙江孝亲沙龙的升级版。

自古以来,“孝”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难以分割。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有了“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描写。从汉文帝的为母侍疾尝药,到北宋黄庭坚为母洗涤溺器,再到元代郭居敬收集编撰而成《二十四孝》读物……“孝”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从未间断过。

在刘魁立看来,中国的慈孝与家庭关系紧密,其中,中国的节日体系与国外的节日体系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中国的节日大多包含着孝的内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那就是“家”,而这个“家”,就是以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作为主旨的。

与以前古人所说的“二十四孝”相比,刘魁立认为,慈孝在新时代下既有继承,也产生了新的内涵。

“家庭本身的结构就有所变化。”刘魁立说,以前是四世同堂,现在则倾向于构建自己的小家庭,在小家庭里,处理上下代的关系就有了新的背景。

不仅如此,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都市上班族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许多人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工作,不少人因客观原因难以回家一次,过年回家就成为了“表孝于行”的方式。

刘魁立坦言,“回家过年”实际上只是一种具象的表现孝道的方式,而真正的孝道远远要大于回家过年。

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诠释慈孝?

刘魁立举例称,现在很多人认为慈就是爱,因此产生了很多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溺爱反而害了孩子,产生不好的效果。

“一个长辈和一个孩子谈话,这当中本身就既包含长辈对孩子的关爱,也有孩子对长辈的尊敬。这就是慈孝的一种基本体现。”刘魁立说,“慈孝”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小的家庭空间,而是要拓展到更大的社会领域,即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为弘扬“慈孝文化”,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青年联合会为指导单位,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台湾佛光山、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共同主办了2016浙台孝亲人物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是浙江和台湾首次“牵手”寻找孝子贤孙,为两岸民众树立榜样,最终评选出最具典型的十位2016浙台孝亲人物。

“这是好事。”刘魁立说,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些孝亲人物的行为应该作为一种社会提倡的方向来加以表彰,见贤思齐。(完)


相关:

土耳其一交警检查总站遇袭 致3死25伤原标题:土耳其一交警检查总站遇袭 致3死25伤新华社安卡拉8月15日电(记者邹乐施春) 土耳其东南部迪亚巴克尔市15日再次发生针对警察的爆炸袭击,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25人受伤。据土耳其道安通讯社报道,当地时..

离世的百岁“游击大王”,还是军博第一任馆长原标题:离世的百岁“游击大王”,还是军博第一任馆长8月13日中午,一位102岁的老人离开人世。这位籍贯在四川泸州合江的老人曾经参加过长征,曾在抗大授课,被誉为“游击大王”,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

上一篇: 学者马西沙:以现代视角解读传统慈孝文化
下一篇: 我们正式呼吁:请刘指导没收张继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