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稷下学宫石英岩玉 :千古斯文道场 中国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更新日期:2016-07-29 10:59:22来源:网络点击:602826

华夏经纬网 2016-07-29 10:24:26

临淄博物馆复原的稷下学宫展厅内儒家、道家等的论证场景。临淄博物馆供图

临淄博物馆复原的稷下学宫展厅内儒家、道家等的论证场景。临淄博物馆供图

导读

创立于2300年前的稷下学宫,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它兼具国家元首智囊团、政府议政院、国家科学院和研究所这三者功能之总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国家智库意义的机构。这所学院前后历六代,影响遍及列国,规模之大、聚集人才之多,在当时应属世界第一。

在这个自由、开放、包容的稷下学宫,形形色色的门派、五花八门的思潮,从四面八方汇集交聚,稷下学宫的知识分子们各抒己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造就了人类文化政治景观的一座高峰。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然而,正是在这时代的动荡与纷争、思想的争鸣和交锋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学术极为活跃的黄金时代。

历时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近现代文明的过渡时代。极大的开放、极大的变革、极大的流转,使中国的思想呈现了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局面,各阶级、各阶层、各流派,都企图按照自己的利益诉求,对宇宙社会和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彼此诘难,在睿智的想象中相互争锋,在深沉的阐述中相互砥砺,在慷慨的激辩中相互增长。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真正的黄金时代,它宛如簇簇晨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似道道曙光,为学术思想带来蓬勃灿烂的景象。

这个黄金时代,有着无数振聋发聩的奏鸣,其中绵延后世、回响不绝的一道,是稷下学宫。“齐王乐五帝之遐风,嘉三王之茂烈;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1400年后,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在《稷下赋》中如此深情地讴歌,感慨:“美矣哉!”

诚哉斯言!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征程上,这一段历史格外波澜壮阔,底蕴深厚,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童年的梦想和期盼。

时隔2300余年,回望历史的深处,抚摸岁月的肌理,在流沙坠简似的时间长廊,我们有必要停下脚步追问——这一段历史究竟为我们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启蒙、怎样的开篇?

一是的,大地证明了一切。

浑厚丰饶的大地,如一道无解的迷题,在某一天缓缓地包藏了它的秘密,又在某一天,断然将这些秘密舒展开来。

1943年,一场饶有趣味的考古正在临淄进行,一块刻有“稷下”二字的明代石碑在这里得见天日,一同出土的还有不少战国时期的瓦当、石砖。

历史像个顽皮的孩子,有时,刻意与你擦肩而过;有时,又假装与你狭路相逢。这一刻,这个顽皮的孩子欢欣地跑过来,捧出他珍藏已久的宝物。齐都遗址出土的这方“稷下”石碑,是历史留给未来的宝物,透过它,我们隐约可见时光的地标,恍惚听到远祖的召唤;透过它,尘封已久的稷下学宫的秘密终于大白天下。

“稷下”之名,始见于《史记》。

“稷”,在中国浩瀚的史籍中,是一个有着特殊分量的概念。“稷”,也叫“后稷”,是周族始祖,因善种粮食,“稷”被尊为农神或谷神,在我国古代享有崇高的地位。“社稷”一词的意思,就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亦用作国家的代称。

方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三处以“后稷”的“稷”为名的“稷山”,一处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南,一处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还有一处,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南。临淄稷山,是临淄与青州市的界山,山阴为临淄,山阳为青州。山上旧有后稷祠,海拔虽仅171米,但影响巨大。齐国古称稷下,齐古城有“稷门”,皆因此山而起。

因稷门而名的稷下学宫,顺应战国时代变法改革的历史潮流而产生。

生命充满了无数的偶然,但是,无数偶然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巨大的必然。它常常被我们忽视,却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这一天,“必然”化作一个叫作“田午”的少年,御风而来。

关于齐桓公田午的故事很多,最为众所周知的是“扁鹊见齐桓公”,他的名字随“讳疾忌医”“病入膏肓”两个成语而被贻笑至今。

传说的昏庸断不能遮蔽历史的伟大。公元前376年,作为田氏取代姜族、夺取齐国政权后的第三代国君,齐桓公田午面临着新生政权有待巩固、人才匮乏的现实,于是,他继承齐国尊贤纳士的优良传统,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建起了一座巍峨的学宫,广招文学游说之士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活动的中心,“稷下学宫”由此而生,后世亦称“稷下之学”。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民族尚在文明的早期,天地清新,万物勤勉,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一派灿烂景象。

——这是最后的青铜器时代,以铁器和牛耕为标志的革命带来封建制度的确立,也造就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这是璀璨的楚辞和南华经的时代: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童年时期的中华文化,已经完成了人类思想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这是中国文明最波澜壮阔的时代,奉献了瑰丽的诗篇、科学的节气和对这个星球上自然万物的神奇想象。

——这也是中国政治最波诡云谲的时代,从陈完逃齐,到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同意田和的请求为诸侯王,时间的大书已经翻过了286年的漫长岁月,这个曾被放逐于海岛之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的弱小部落,已经等待得太久太久了。

历史必然常常以偶然的方式出现,偶然的集束却未必表现为必然。田氏代姜之后,严惩贪赃行贿,重奖勤政变革,齐国出现了空前的富庶。《战国策·齐策》引苏秦的话说:“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搏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这是齐国的戏场,也是历史的域场。那一刻的齐国,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真的是风流倜傥仪态万方啊。齐国,这个能干的巧妇,将自己结成了一张四通八达的大网——

这里,有从临淄直达荣成、横贯全国的东西通衢,有临淄西经平陵、南出阳关而达兖州的要道,有临淄东经即墨而达诸城、日照从而与吴、越交往的大街道 ,有临淄经济南和平原达赵、卫的交通干道,有从临淄南出穆陵关而达沂南与楚相接的枢纽……隐蔽在这些大路心腹之侧,还有数不清的羊肠小路。在哀鸿遍野、内忧外患的古神州,孟子、荀子、邹子、慎子、申子……一个又一个行者——风尘仆仆地沿着这些小路坚定地走进令人向往的稷下学宫,走进天下读书人的梦中家园。

而这座高头大殿,坐落在稷山之侧,更矗立在天下人的心中。它,像一个勤勉的君王,夙夜在公,朝乾夕惕;像一个健硕的武士,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像一个从容的智者,成竹在胸,乾坤澄彻。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宣王在位期间,借助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心想称霸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像其父辈那样大办稷下学宫。他给稷下先生们极高的政治地位和礼遇。这些人参与国事,可以用任何形式匡正国君及官吏的过失。他还为他们修康庄大道,建高门大屋,给予很高的俸禄。“稷下之冠”的淳于髡有功于齐,位列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孟子被列为客卿,出门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田骈“訾养千钟,徒百人”。

史料记载,齐宣王经常向稷下先生们征询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和看法,并让他们参与外交活动,以及典章制度的制定。这样一来,稷下学者们参政议政的意识空前强烈,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异常高涨。齐宣王时期的稷下学宫,其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学派之多,争鸣之盛,都达到了稷下学宫发展史上的巅峰。此时,稷下学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一时间,战国学术,皆出于齐。

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诸侯割据,长期分裂动荡的时代,稷下设于一国之中而历150年之久,不能不说是中国文明史上的奇迹。


相关:

好事将近?庾澄庆《中国新歌声》庆生漏口风庾澄庆《中国新歌声》录制现场庆生7月28日,是庾澄庆的55岁,啊不,“18岁”的生日,恰逢2016《中国新歌声》(原《中国好声音》)录制,现场,导演组瞒着庾澄庆准备了生日惊喜,吴莫愁也送来了视频祝福。在许愿时..

国防部:南沙岛礁建设的功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国防部召开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表示,南沙岛礁建设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除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外,更多地是为了各类民事需求服务。记者:南沙岛礁已经建有3条机..

上一篇: 专家:下半年通胀不足为惧 通缩更需关注
下一篇: 男子在公墓盗16个女性墓穴 称“见女人东西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