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阳明文皖江明珠网 化主题论坛召开 传统文化助推生态文明


更新日期:2016-07-11 09:37:48来源:网络点击:592727

华夏经纬网 2016-07-11 08:53:32

中新网贵阳7月9日电 (王林成)9日,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为主题的阳明文化主题论坛在贵阳召开,挖掘阳明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探讨阳明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成了贵州改革发展的生动体现”,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说,尤其以大数据为重要亮点的贵州的新兴产业发展,生动阐释了贵州践行知行合一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利用“爽爽的贵阳”的天之利、“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人之利,把天、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成了贵州在“天人合一”方面的成功实践。

阳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国际性、稀缺性、高端性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认同。阳明先生创立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良知”,以及‘天人合一’、‘天地万物于一体’的思想体系,对当今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仍有十分宝贵的启示。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学智表示,贵州是王阳明大悟“格物致知”的悟道地,阳明的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既是贵州精神,也应该是我们全国的精神。全国都应该养成阳明的这种既有高远的万物一体的境界,同时又有脚踏实地的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对三百年来的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的反思。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态性的,对自然万物的善待是中国哲学的生态视野,这也就是天人合一”,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乔清举在发言时说,天人合一作为价值观来说就是与自然共存、共生,主动地维持与自然的和谐,帮助自然完善自身。

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说:“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重新认识人在自然界中位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去保护自然界。”(完)


相关:

地下基础设施规划应适度超前近期全国多地发生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极值的强降雨。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已有79个城市出现了局部内涝。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极值的强降雨。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

全球经济存在三大痼疾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年报中重申,宏观经济框架下金融周期的缺失、越挖越深的债务黑洞和生产率增速放缓是全球经济急需被医治的痼疾,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而货币政策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是以长期痛苦为代价..

上一篇: 姚晨晒儿子头戴天线照 称其想召唤“外星”同类
下一篇: “民俗”访“文创” 重庆秀山民俗手艺人寻市场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