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记忆“坐标百科知识 ”何处寻?小城镇风貌建设呼唤设计导则


更新日期:2016-07-01 10:30:41来源:网络点击:540140

华夏经纬网 2016-07-01 09:14:19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专电(记者 郭敬丹)从历史沿革来看,小城镇往往是中国城乡社会文化与经济“承上启下”的纽带与节点。如何保持这些小城镇的魅力和活力、最大程度发挥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近日的研究成果建议,要建立一套更加精细化的“技术导则”,来填补宏观政策规划与微观建设需求之间的空缺。

“我国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是落后于大城市建设的。而如今,小城镇,尤其是建制镇更成为我国城镇建设的薄弱点和短板。”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陆邵明教授说,尽管我国在宏观层面出台了《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序建设、风貌破坏的情形屡见不鲜。

“在今天,城镇区域不断扩展,边界却越来越模糊,路径愈发离散,地标越来越多……特色如何体现,城市居民的记忆坐标到哪里去寻找?”陆邵明介绍,针对长三角、云贵地区的50个小城镇做专题调研后,研究发现,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地域文化、传统历史与集体记忆损毁严重,缺乏地方特色;生态环境与建成环境品质脏、乱、差,缺乏生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无序开发建设等问题突出,小城镇缺乏吸引力。

“传统的技术导则主要注重新建村镇、新增宅基地控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近期建设项目的落实,但对既有村镇的改造缺乏总体指导。并且,所依据的管理法理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基层规划管理的技术力量也相对薄弱。”陆邵明坦言。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以地方性、人文性、科学性为基本原则,编制了特色小镇建设导则。导则指出,“小城镇的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避免采用大城市的做法。应注重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把历史信息与人文景观融入‘山、水、镇’中,体现小镇独特的人文魅力。”

此外,在技术操作等方面,导则也应进行框定。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导则中,建筑高度、色彩、形式与风格控制等都做了考量。

研究人员认为,小城镇风貌导则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指导思想,规避以往的误区。“小城镇风貌设计导则的编制不是传统意义上固定封闭、自上而下的标准模式制定,而是有一定弹性、开放的、多层面、可操作的导则,目的是传承多元化的地域特色。”陆邵明解释道。

“记忆是文化传承与时空传播的主要路径,城镇风貌则是地域文化与其记忆的主要表现载体。”陆邵明说,小城镇风貌设计导则不是穿衣戴帽式的表面工程,而应注重人居环境宜居乐业、人文品质的塑造,使物质形象与人文内涵有机融合,在保护中求发展,老镇新区协同共生、产居融合。


相关:

败军之将李耀“在惊涛骇浪般的竞争中指挥企业舰船前行,凝聚全船的人心,克服千难万险,船长CEO与船员的旅程,本身就是一部动人心弦的故事。”李耀如是说。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李耀和TCL董事长李东生一样,都是曾经登上“华人企业领..

浅谈商业银行的五大风险与防范从我国银行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信用风险。即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商业银行债务,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即银..

上一篇: 对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 关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