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瞿秋白之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 瞿独伊:幸福就是替离去的亲人好好活着


更新日期:2016-05-31 08:08:48来源:网络点击:245778
1935年,瞿秋白被叛徒出卖被捕,在临刑的前夜,他写下那篇著名的文章——《多余的话》,里面曾这样描述——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我不会组织自己的生活,我不会做极简单极平常的琐事。我的精神上的懦怯,使我对于她也终究没有彻底的坦白,但愿她从此厌恶我,忘记我,使我心安罢。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
颇有意味的是,瞿秋白的妻子女儿均以一生之行为,湮灭了瞿秋白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愧疚和歉意——文中提及的“最亲爱的人”,妻子杨之华,因为至死都怀念秋白,终生未再嫁,文中提及的“我的”女儿瞿独伊,虽非秋白之亲生,却终生以“好爸爸”为荣。
瞿独伊刚刚搬了新家,老人用两处小居置换了现在这套,南北通透,有着3米的层高,看着非常敞亮的大三居。女婿专程从美国回来装修,屋子四白落地,怀旧的痕迹明显,客厅南墙,悬挂着父亲瞿秋白和母亲杨之华的一张合影,才子佳人,非常抢眼;东向的墙上,女儿绣的巨幅十字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针脚细腻,虽是黑白影调,却注脚鲜明——这是一个典型的红色家庭。
这个家的基调并不都是灰色,客厅摆放的沙发,就混搭着耀眼的中国红,为即将到来的兔年春节增添了喜庆。身着红色毛衣的女主人瞿独伊,并不多话,默默地准备茶水,只有在聊到她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艺术和舞蹈,才会突然像孩子一般,笑得天真。
89岁的瞿独伊,一生经历无数挫折和变故,攒着这个革命家庭所有离去亲人对她的期待和鼓励,健康硬朗地活到了今天。
长寿的秘密武器
喜欢尝试各种运动,且坚持多年,性格开朗乐观,对待磨难和打击,越挫越强
记者夸老人腿脚麻利,走路的步速可能快过年轻人,瞿独伊也不谦虚,说院里和她一般大的老太太,不少都已经坐上轮椅了,唯独她还能大步流星,风也似的从年轻人身边飘过。或许是为了让记者看个真切,她突然站起身来,轻轻松松把腿放在桌上,压起腿来,说:“每天都这样,65岁开始,坚持了24年,你看你行不?”被89岁的老人将一军,记者羞愧。瞿独伊却笑了,坚信她的好腿脚就是这样压出来的。
除了这样锻炼腿脚,瞿独伊还有个爱好,就是跳舞。每周两次,她必去万寿路的一个老年交谊舞俱乐部活动,那里有她认可的男伴和女伴。至于别的场合,老人兴致来了,也会翩翩起舞,但不管在哪儿跳,舞伴必须优秀,一点折扣都不能打。
瞿独伊对舞伴要求之高,对待跳舞的态度之严肃,圈里出名。话说有一天,老人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不远处有慢四的音乐,立刻兴奋起来,急急忙忙找过去,果然是舞会。大着胆子,瞿独伊拦住出来的一位陌生舞友,问人家有没有多余的票。“巧了,还正好多了一张。”瞿独伊拿着票,又急急忙忙回家换衣服,“跳舞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没有裙子哪有美感。”
舞池里,初来乍到的瞿独伊张口就是“大话”,打听这儿跳得最好的男士是谁。她只和最好的男伴跳。众人惊讶来者不善,推荐了一位高手,老太太抬高眼睛,上上下下打量舞伴,嗯,身板精神,气质不俗,像是个不错的舞者。瞿独伊这才抬起手来,接受邀请。
那年她71岁,刚刚代表新华社参加北京市老年交谊舞大赛,拿下探戈、华尔兹、平四三项冠军的瞿独伊,几个漂亮的下腰,几个帅气的回转,技惊四座,一曲《蓝色多瑙河》毕,年轻人都围了上来,要交流心得,有好事者问她年纪,瞿独伊幽默,自称“今年芳龄刚十七”。
这个段子,瞿独伊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得意。“对舞伴,之所以要求高,是因为跳舞不是简单的动手动脚,而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它是一门艺术。我一直相信,跳舞的最高境界是投入感情,让肢体成为表达内在的语言,任心灵随之起舞。”
瞿独伊的确喜欢运动,什么都会两下,小时候跑步、跳高、跳远、扔手榴弹,成绩从来名列前茅,当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投入监狱,即使狱中,还带领所有人员做广播操。离休后,她玩的花样更多,排球、台球、保龄球,每周两次跳舞、一次150米游泳,老人很少缺席。小区老年活动站有台球厅,却少有人光顾,女人摸杆的就更是凤毛麟角,瞿独伊偏偏自学成才,还经常“混编”在一堆男人里打比赛,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样子。
89岁了,瞿独伊的生活还是保持动静皆宜。每天10点,看见太阳出来了,她就下楼,围着500米的院子走上两圈,在铺满鹅卵石的便道上按摩片刻,压压腿,打打拳,回家看报读刊,这样的日子平静又充实。外人完全看不出来,这个平日衣着素雅的老人曾历经无数浩劫和数次失去亲人的打击。瞿独伊说,是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作息运动让她骄傲地活到了今天。
幸福的秘密武器
幸福就是替离去的亲人好好活着
1935年,瞿秋白被叛徒出卖,临刑前,在一处草坡,他盘腿而坐,玩笑了一句:“此地甚好。”随即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父亲牺牲的那年,瞿独伊14岁。尽管年纪尚小,但慈父的形象一生都镌刻在女儿心里。
“他单薄,戴着黑框眼镜,书卷气,文质彬彬的,话也不多,但每一句都让人温暖。母亲不让我叫他‘爸爸’,一定让我叫他‘好爸爸’。我就一直这样称呼父亲。”
瞿秋白其实是瞿独伊的继父,当年,在上海大学,瞿秋白时任社会学系系主任,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和社会哲学,因其儒雅的气度、渊博的学识、富有思辩的口才,深得学生崇拜。母亲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印象极深。随着师生二人相处日多,瞿秋白得知杨之华已婚,并育有一女,但丈夫经受不住上海灯红酒绿的诱惑,夫妻感情不再。瞿秋白非常开明,加之欣赏杨之华的品貌和学识,二人随即热恋,最终在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
虽然是继父,在瞿独伊眼里,瞿秋白的形象一直都高大和伟岸。
“叫父亲‘好爸爸’是实至名归的,我童年的许多快乐的记忆,都和他有关。小时候和我玩,他也像个孩子。我记得,他经常带我和妈妈去郊外采蘑菇,还画图折纸给我玩,有个冬天,他拉着我坐的雪车,故意时快时慢的,还假装摔了一跤,又假装捂着脸哭鼻子,逗得我和妈妈大笑。”
“父亲曾在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两年,我和母亲也到了莫斯科。那时,我7岁。父亲安排我在森林学校住校。在这个学校,为了讲究卫生,无论男孩女孩一律要剃光头,父亲知道后很快来信安慰我,他说:我的好独伊,你的头发都剪了、都剃了吗?哈哈,独伊成了小和尚了,好爸爸的头发长长了,却不是大和尚了。你会不会写俄文信呢?你要听先生的话,要和同学要好。我喜欢你,乖乖的小独伊,小和尚。落款是‘好爸爸’。”
因为这样的好,瞿独伊说,“母亲至死也怀念着父亲,她终生未再嫁,理由是——再也没有人比瞿秋白对我们母女更好!”
或许是太怀念丈夫,杨之华在女儿独伊长大成人,需要选择伴侣时,也用瞿秋白的标准去寻找未来的女婿。“我的丈夫的确和父亲很像,他是个新闻工作者,学识渊博,儒雅的气质也很像父亲,意气风发的样子。我母亲一眼就相中了他,认为他是最适合做我丈夫的人选。尽管他身体不好,当时已经查出患有心脏病,医生还建议他不要从事比较辛苦的新闻工作,但他没有接受。他的理想主义也和父亲很像。”
杨之华虽然喜欢这个男孩,但推荐给女儿时,她还是有些犯难,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
“他知道我母亲非常欣赏他,也知道她有个爱运动的女儿,于是,经常跑来操场看我打排球,然后给我写信,一封接一封的,我们就这样好上了。”
瞿独伊最终没有在意先生的病况,坚定地选择“和父亲像极了”的男人结合。
但是,最可怕的担心终于还是发生了,丈夫没有逃过病魔的攻击。瞿独伊强忍悲痛,送走了丈夫,谁知,仅仅时隔半年,大儿子患癌症,也离开了人世。
和母亲杨之华的选择一样,42岁的瞿独伊终生未再嫁,母女二人的理由也惊人的相似——再也找不到像先生那样好的人。
在回忆这些痛苦时,老人始终面带微笑,甚至在描述先生追求她的种种细节时,爽朗地笑出声来。“事情刚发生时,我也接受不了啊,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整宿失眠,常人可能有的痛苦表现,我都有过。半年吧,有半年的时间都走不出来。后来就努力工作,让各种事务把时间占得满满的,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伤心的事。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到今年,先生都走了47年了。”
瞿独伊说,她这一生是幸福的,也许,在瞿独伊看来,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就是替离去的亲人好好活着。
TIPS:瞿独伊养生秘笈
1 打太极拳前先热身。我的热身方式是压腿,30下前面,30下后面,30下左右,再30下踢腿,全部做下来再打太极。这是热身运动,我已坚持24年。
2 跳舞是一门艺术,不是随便动胳膊动腿。投入舞者的感情,理解每一段舞曲的艺术内涵,你的肢体语言才是最丰满、最能表达内在的。
3 运动是健康长寿的通行证。至今,我的身体还很健朗,尤其是腿脚好,许多89岁的同龄人坐轮椅了,我还能大步流星地走步。这应该得益于我喜欢尝试各种运动,且坚持多年。
4 性格开朗豁达的人一般都能长寿。我这一生,经历了无数打击,父亲,丈夫、两个儿子,母亲相继先我而去,是时间和忙碌的工作,让我渐渐淡忘这些痛苦,开朗豁达的性格又帮助我建立起新生活。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net/article/1128292-1/1/


相关:

用药新知:优选时间:健康养生 > 副作用 > 硫酸亚铁 治病用药要想获得最佳效果,除了选药对症与剂量合理外,还要建立时间观念。下面介绍3点有关用药时间的技巧,您不可不知。用药的最佳时间 医学专家发现部分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

“过度医疗”花样翻新:健康养生 卫生部门要求降低“用药收入比重”,一些公立医院就提高“设备检查收入比重”。一个心血管病人被放7个支架,血管成了“钢铁长城”——“过度医疗”久治难除,而且花样还不断翻新。究竟该如何借新医改切除..

上一篇: 养老保险制度显现的其他问题
下一篇: 医保报销药缘何变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