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三代同堂丁文琪 ,如何教育一致


更新日期:2016-05-31 07:46:45来源:网络点击:245495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数家庭面临着一种困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有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小小的家庭就像一个“角力场”, 纷争不断,不仅让家庭成员间多了很多矛盾与冲突,更让孩子无所适从。
怎样才能教育一致?如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夫妻、婆媳关系的和谐?这恐怕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课题。
生活镜头
3岁的当当总是乱扔玩具。这天,当当不仅不听妈妈的话把玩具收好,还故意把玩具摔到地上。妈妈生气地训斥当当“快把玩具收拾好,不然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当当坐在地上大哭大闹就是不肯动。看到儿子耍赖,当当妈走出房间,不理他。不一会儿,奶奶闻声过来,心疼的抱起孙子:“当当乖,不哭了,奶奶帮你把玩具装好。”
育儿忌讳“红白脸”
既批评教育了孩子,又不至于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个惩罚一个劝导,一个严厉一个温和的育儿方式,被众多家庭采用。尽管家庭成员的育儿态度不一样,但各行其是,相互配合,似乎是解决教育不一致,维护家庭和谐的好方法。
但是这么做,孩子会产生一种错觉:我做的不一定是错的,奶奶就没有批评我。这不利于孩子充分认识其缺点和错误,甚至会形成双重性格,在妈妈面前一个样,在奶奶面前又是另一个样。而且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很容易让孩子只听一个人的,把家长也分为“好”与“坏”。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对“坏”的家长产生感情隔阂,乃至引发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这样做更好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无须采用“红白脸”这一类曲折的教育方式,应直接明确,就事论事,并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即使孩子犯了错,对其批评、惩罚时,也要持沉着、冷静的态度,需要严肃但不可粗暴凶狠,并要注意责罚的分寸。更重要的是,要在言行举止上使他感到,这是出于对他的爱。
若妈妈与奶奶确实存在教育上的分歧,妈妈应先和爸爸达成一致,再由爸爸向奶奶解释,这样做比婆媳之间争论效果会更好。
生活镜头
吃完晚饭,林怡让5岁的女儿先练会儿琴再看动画片,女儿有些不乐意。老公察觉到女儿委屈的表情:“先让孩子玩会儿吧,看完动画片再练琴也不晚。” 林怡把女儿支到另一个房间,回头很不高兴地对老公说:“你怎么总跟我唱反调,你知不知道我们教育态度不一样对孩子很不好。我是教师,教育孩子我比你有经验,以后像这种情况你少插嘴!”
求大同,存小异
许多教育专家都很强调教育态度一致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但“水至清则无鱼”,过分强调一致性,反而会让许多家长背负起沉重的负担。尤其对于知识型的妈妈,这样的教导犹如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心头,以至于家人出现一点不一致,就好像家庭教育会功亏一篑。如此行事,孩子没教育好,倒有可能先把夫妻、婆媳关系搞僵。
而为了寻求教育的一致性,选择让一方教育孩子,另一方主动退出的办法,其结果很可能造成教育的缺位,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这样做更好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性格、秉性不一样,生活年代与价值观也存在差异,在教育孩子上出现态度、方法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现象,想要达到绝对的教育一致,几乎不可能。
不过大家也一定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变得更优秀。有了这一共识,彼此之间就会更容易包容、接纳与自己相左的意见。
其实教育孩子,只要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观点一致就可以。比如告诉孩子要懂礼貌。而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没必要完全统一,先练琴或是先看动画片,喜欢红色或是绿色,都是很正常的,保留不同观点,更有助于家庭的民主气氛。
生活镜头
丹洁夫妇工作忙,平时都是婆婆帮忙带孩子,只有周六日才把儿子接回来。这天一家三口正吃饭,儿子非要吃冰激淋,考虑到儿子最近肠胃不好,丹洁拒绝了他的要求。没想到,儿子一屁股坐到地上又是哭又是闹,一点都不听劝。丹洁气极败坏地冲老公嚷:“都是他奶奶惯的,我早就说过把孩子送全托,别让他奶奶带,你不听,现在你看,这孩子被惯成什么样!”
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不论是夫妻之间或是婆媳之间,出现教育意见分歧时,一定不能把这种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对于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婴幼儿。
统一、明确的规范不仅能约束孩子的行为,还可以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然而当孩子听出大人之间有意见分歧时,他分辨不清究竟哪个大人说得对,哪一种规范和要求才是正确的。孩子会感到无从适从,于是,他很可能不会理睬所有的规范和要求。这一方面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还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糟。
教育问题,无论谁对谁错,维护对方在孩子内心的形象是相当重要的。对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他们体会到的是赢者就是对的,会从心理上厌恶输的一方,而那些为了能达到赢所用的手段也就是对的,这种体验为将来孩子的不良行为埋下祸根。
这样做更好家庭成员在处理孩子的一些事情上态度不一致时,应避开孩子坐下来谈一谈,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达到共识。若还有分歧,也要在孩子面前尽量维护彼此好的形象,为下一次更好的交流做准备。
生活镜头
6岁的琪琪在超市发现一个很漂亮的芭比娃娃,爸爸看出了端倪:“琪琪,你已经有好几个芭比娃娃了,不能再买了!”琪琪的小嘴马上噘了起来,拉着妈妈的手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妈妈弯下身:“琪琪,芭比娃娃可以买。但你这个月的零花钱只有50元,这个娃娃148元,那么你得保证三个月不买其他喜欢的东西,你愿意吗?”琪琪想了想,摇摇头,主动离开了玩具区。
让孩子做主
谈及孩子的教育,家长更强调“教”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生活中很多事都需要听大人的教导,才能成长得越来越好。的确,一个听话的孩子是令人满意的,但有听话的孩子,就有不听话的孩子,有听谁话的问题。这样的家庭教育,其实像由几位家长织成的网,孩子在网里生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合作度与教育质量,孩子没有主动权。
如果跳出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做判断,给孩子创设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塑造的环境,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许多家庭矛盾,其实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更具独立人格、更有创造力与自信心。
这样做更好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孩子在我们创造的环境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体系。这样当他们成年后,面临人生选择时就可以做出一个既符合自己个人要求,又不违背社会要求的判断。从这一角度讲,其实家人意见的不一致,倒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取舍、学会自我建构。
让孩子做选择其实并不难。在许多问题面前,家长可以更多地给孩子呈现事实、分析得失,而不是下定论。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大人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摆到桌面上,让孩子自己选择用爸爸的方案,还是用妈妈的方案。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net/article/1125902-1/1/


相关:

“坏习惯”对心理的好处:健康养生 > 心理学家 科学家发现,口吐脏字、没礼貌等坏习惯还可能对健康有益。生气人们一直都以为生气不利于健康,但有研究显示,生气其实是一种减压方式。在令人烦躁的高压力环境下,生气并不会让人的血压升高,..

生命在低处:健康养生 一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故事:当一辆旅游大巴行驶到山区一个拐弯时,车上的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让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大巴车继续前行。正当他们欣赏山里的景色时,那辆大巴却被突然而来的山体滑..

上一篇: 男性夏季补肾壮阳食物
下一篇: 汗液预示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