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节令之美·金瓶梅传奇 入伏丨节到小暑进伏天:16日“入伏”


更新日期:2022-07-15 16:13:47来源:网络点击:1896762

  新华社天津7月15日电(记者周润健)“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自7月16日起,“三伏”大幕正式开启,进入“烧烤+桑拿”模式。民俗专家表示,进伏这天的饮食一般有讲究,南北稍有差异,比如北方人会吃饺子,南方人习惯吃馄饨。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伏”是“伏藏”之意,喻阴气受阳气所迫而暂时隐藏于地下。“三伏”由头伏、中伏、末伏三个时间段构成。我国古代历法早就有伏天的推算,直到今天民间还沿用“三伏”一说。

  古人确定伏天的推算标准是“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清嘉录》中有记载:“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天。”头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有时10天,有时20天。具体到今年的“三伏”,7月16日至25日为头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24日为末伏,伏天长达40天。

  俗语说,热在三伏,意为“三伏”是整个夏季最炎热阶段,“上蒸下煮”是此时节绝大多数人的切身感受。“炎热天气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公众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守好身心平衡和谐之气。”由国庆说。

  中国人喜欢美食,不同节令有不同的应景食物。由国庆说,人在伏天精神容易倦怠,食欲不佳,而饺子、面条、烙饼摊鸡蛋、凉拌时蔬等传统饭食是既便捷又开胃解馋的佳品。《魏氏春秋》中有“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的表述,这里的汤饼就是汤面。具体到初伏,我国南北食俗大体共识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馄饨,饺子和馄饨形似元宝,“伏”又与“福”同音,意在平平安安,福气多多。吃饺子或馄饨,可带汤或不带汤,热乎乎,出一身汗,在补充体力的同时,还可有利体内湿气和暑气排出。 【编辑:田博群】

相关:

甘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  中新网7月15日电 据甘肃省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4日,甘肃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   7月14日0—24时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具体如下:   本地疫情:   7月14日0—24时,甘肃..

高温橙色预警!4省份局地气温或突破40度截至今天(15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第10天发布高温预警。今起三天,南方的高温范围依然很大,强度依然很强,其中今天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沿江地区、浙江中部和南部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预计16日开始,四川..

上一篇: 9岁男童骑车追尾11岁男童 他们8岁的小伙伴报了警
下一篇: 儿童剧本游戏或成孩子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