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应对人际网络营销课程 广东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背后的气象形象人


更新日期:2022-05-15 19:23:23来源:网络点击:1869765

  中新网广州5月15日电 题:应对广东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背后的气象人

  作者 王坚 王天巍

  当暴雨侵袭清远市源谭镇迎咀村赤狮坑新村,当地政府组织救援力量将村民们转移到新建的房屋;当水淹中山市三乡镇,官方指挥社会各方力量科学决策,洞悉风险点,确保城市运行……10日至13日,广东经历了该省近20年最强的5月暴雨,广东成功应对了一场容不得半点闪失的“大考”,而这场“大考”背后,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气象人。

  面对“大考”,“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是广东气象人在防汛救灾硬仗中始终谨记的行动信条,也是实践的有力准则。在此期间,广东省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部门联动,筑牢最强降水过程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综合各家模式资料和延伸期的预报,5月中旬将迎来我省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短时雨强强,致灾风险高的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5月初广东省气象台就在例行会议中研判出此次最强降雨过程;自8日起,广东省气象局进行强降水精细化预报加密会商,强化监测预报预警,聚焦风险点和风险区域,落实镇村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救援联动机制。

  11日晚,广东省气象台预报值班室依旧灯火明亮。“截至11日,粤北、珠江三角洲和粤西都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我们自己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还是预报得很准的。”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与同事们研讨着。

  面对“凶猛”的强降水,广东省气象局组织业务技术人员反复研判,综合运用新技术、老经验,对降雨的范围、最大雨强、累计雨量作出科学预判。

暴雨致广东多地发生内涝,消防救援人员赴一线救援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 供图 暴雨致广东多地发生内涝,消防救援人员赴一线救援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 供图

  据气象监测,10日至13日,广东全省21个市均出现了日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及以上降水。10日6时至14日8时,中山、江门、汕尾、珠海、深圳、清远累积雨量超过500毫米。另外,此次过程阳江(阳东区、阳西县、江城区)、汕尾(红海湾区)、珠海(金湾区)、江门(台山市)最大小时雨强超过100毫米。

  “强降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的预报员团队除了靠分析总结的模型,还要配合数值预报模式背景场的研判,不断地调整暴雨的落区和量级。”伍志方坦言。

  面对暴雨这种极端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0日至13日的强降雨过程既有众多气象专家热衷攻关的暖区暴雨和季风暴雨的参与,也有锋面降雨“冷暖对势”的叠加,环流形式极其复杂。广东气象人顶着巨大压力,精心研判,把一个个准确的预报结论与建议呈给各地的决策部门,仅仅几组数据,其背后细到极致的考量,印证了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的点滴实践。

  据气象预报,惠州市龙门县10日起,未来12小时将出现强降雨天气。龙门县龙城街道办事处紧急召开强降雨防御工作部署会,组织各工作组深入一线迅速对强降雨防御工作进行部署。

  气象预警就是“发令枪”。龙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俊锋带领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迅速逐一通知居住在低洼、容易受浸的村民,立即转移,有紧急情况马上联系驻村工作组。

  10日20时09分,龙门县发布2022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潘俊锋带领驻村工作组立即赶赴江厦村委会组织抢险救援。雨越下越大,村里发生了内涝。10日21时15分,新四村受困的7位民众全部转移,妥善安置在村委。

  11日下午,在广州从化北部吕田镇,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327名应转移群众全部被转移到了避难场所。红色预警信号当前的从化鳌头镇对隐患点群众逐户逐人做好转移动员工作,全镇4262人已全部完成转移。

  据统计,9日至13日,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440站次。在应对强降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预报预警精准的背后,是区域数值天气模式、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短时临近监测预警体系等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有力支撑,也是广东省气象部门研究型业务成果的靶向应用。(完)

【编辑:叶攀】

相关:

以案为鉴|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向醉驾者索贿帮其脱罪  “我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对不起这身警服和人民警察的称号,把手中为民服务的权力异化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原副大队长唐高彬在接受审查调查时数度哽咽,悔不当初..

江苏新增本土无症状传染者9例 均为无锡市陈述  中新网5月15日电 据江苏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4日0-24时,江苏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均为无锡市报告,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医学观察)。新增出院病例3例(均为本土),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

上一篇: 上海一男人哄抬价钱行为涉嫌组成犯警经营罪
下一篇: 青海:教育投资“补短强弱”着重原深度贫困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