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新掘金 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加大野马半散放训练


更新日期:2020-05-20 14:39:38来源:网络点击:1614730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0日电(张赫凡)五月中旬以来,天气渐热,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完成了对野马饲养区的修缮工作,将圈养的野马放入了三千亩大围栏中,进行半散放试验。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马新平介绍,近年来,随着野马种群的发展,中心传统的圈养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建立优秀种源基地和积极野化放归的长期需求。由于圈舍面积导致的活动场地受限,导致野马体质肥胖,繁殖受孕的成功率下降。而且,圈舍间距过近、单位面积承载量过高,导致野马种群之间影响较大,打斗、受伤时有发生,且个体间易受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威胁,不利于野马健康生存,并造成野马的体质和免疫力下降。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完成了对野马饲养区的修缮工作,将圈养的野马放入了三千亩大围栏中,进行半散放试验。 张赫凡 摄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完成了对野马饲养区的修缮工作,将圈养的野马放入了三千亩大围栏中,进行半散放试验。 张赫凡 摄

  马新平表示,为了提高野马的体质,野马中心按照野马引进之初制定的适应性饲养分为栏养繁育、半自然散放试验、自然散放试验、自然生活的野生种群的逐步实施的软放归方案,加强圈养野马的半散放训练。将传统圈养模式与半散放区模式相结合,在半散放区采取轮流散放等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任由野马自由活动,增加圈养野马的运动和体质锻炼。同时,抓住野马行为发育的黄金时期,比如亚成体期和野放准备期,有针对性地进行以野化、放归为目的的适应性训练。在半散放区内,逐步减少补饲和人员管护监控,设立隔离围栏,取消棚舍等庇护,同时设置不固定的饮水点和饲喂点,让野马群能够在模拟自然环境的状态下运动、采食、社交和从事其它日常活动,野马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随时掌握记录野马群的动态。通过半散放训练,培育野马群体应对自然环境的能力,逐步提高其在自然环境中活动、自由采食和寻找水源等生存技能,帮助野马从圈养和对人类依赖,平稳过渡到适应自然环境、自我生存繁衍,最终具备野外独立生存繁衍的能力。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完成了对野马饲养区的修缮工作,将圈养的野马放入了三千亩大围栏中,进行半散放试验。 张赫凡 摄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完成了对野马饲养区的修缮工作,将圈养的野马放入了三千亩大围栏中,进行半散放试验。 张赫凡 摄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全球数量2000余匹。野马中心成立34年来,在从英国、德国、美国引入24匹普氏野马基础上,累计繁殖了6代共716匹野马,目前种群数量达到439匹,其中野放种群240匹,半散放种群108匹,圈养种群91匹,成为世界最大的野马繁育机构。自2001年8月28日首批27匹野马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实现了实验性野放以来,先后共有16批次110匹野马放归野外。(完)

【编辑:黄钰涵】

相关:

科学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基层来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

我们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广大代表委员使命在肩、担当尽责,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全国两会的召开,既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又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更是统一思想、..

上一篇: 江西开展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下一篇: 全国禁毒“拔钉追逃”行动首名一级督捕对象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