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攒劲”小伙马金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龙的带贫路


更新日期:2020-05-12 13:50:41来源:网络点击:1610991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攒劲”小伙马金龙的带贫路

  新华社兰州5月11日电 题:“攒劲”小伙马金龙的带贫路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王铭禹、张智敏

  最近,76岁的贫困户徐万余家中添了一头“牛宝宝”。驻村干部马金龙比老徐还要激动, “牛犊好比金元宝。牛生牛,钱滚钱,老徐家如期脱贫没问题。”马金龙说。

  徐万余的家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目前,通渭仍是甘肃全省未脱贫的8个贫困县之一。

  五年前,马金龙来到华川村担任驻村干部。那时,华川村既穷又脏。村民们脱贫斗志不强,也不看好这个“80后”大学生。

  马金龙干劲十足,偏不信“邪”。他决定先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扫马路。“居住环境好了,大家的精神面貌一定会变样。”他说。

  于是,马金龙带头打扫卫生,清理村中垃圾。村干部也跟着干了起来。时间久了,自发参与的村民也多了,随意扔垃圾的行为少了,小村庄干净多了。

  进群众家门,听百姓心声。朝夕相处下,马金龙和村民打成一片。获得群众支持后,马金龙将工作重心投向产业发展。

  华川村养牛历史悠久,但品种老化,村民缺乏技术,养殖效益低。

  “嘴宽蹄圆、线条好的牛,吃得多,上膘快,出栏也快。”马金龙年纪不大,但谈起养牛,头头是道。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好把式”。从小耳濡目染,他深知养牛致富经的秘诀在于“一要成规模,二要品种好。”

  2018年,马金龙带领贫困户赴外地学习观摩。看到规模化的养殖现场,听到养殖户的致富经,大家心动了。

  在扶贫资金支持下,20多户贫困户户均引进一头基础母牛,政府还配套建设了青贮池、发放了铡草机。目前,徐万余家有7头牛,脱贫“底气”十足。

  进牛棚、拉家常、谈收成,几乎成了马金龙的每日功课。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华川村养牛产业渐成气候。村里种植业结构悄然变化,很多群众改种青贮玉米,因为青贮玉米经过简单加工后,就能成为牛的“营养餐”。

  群众挣到了钱,马金龙赢得了口碑。“金龙是个‘攒劲人’。”徐万余毫不吝惜对他的赞赏。

  如今,华川村旧貌换新颜。马金龙继续带领村民拓展致富路。

  上大学时,马金龙主修园艺和环境艺术相关专业,这使他在华川村施展才华具有独特优势。他组织群众把废旧的木头、轮胎等刷上彩漆,做成护栏,错落有致地排在巷道两侧,护栏内精心栽植了万寿菊、油菜花等植物;并将斗笠、木筛等农具挂在农家屋外墙上。村里处处透露着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曾经的“灰姑娘”华丽转身,成了周边群众节假日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去年,华川村建起乡村记忆博物馆。“我们希望借助华川村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村民从乡村旅游中赚钱。”马金龙说。(完) 【编辑:田博群】

相关: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 | 大同云州:小黄花大希望67岁的白高山老汉住了大半辈子窑洞,没承想,扶贫搬迁“转了运”,近两年喜事不断。先是30多岁的儿子终于娶上了媳妇,两个多月前还让他抱上了小孙孙,“梦也梦不到的是今天,盼来了最亲的人,总书记来到咱家里,真..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来到云冈石窟视频加载中...5月11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大同市武州山南麓的云冈石窟考察。他走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石窟仔细查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并同在场的游客亲切交流、挥..

上一篇: 黄子韬清唱《喜欢你》 暖心教练宝蓝西装优雅出街
下一篇: 家有“南丁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