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北庄村:养殖业让村民腰包crush什么意思 鼓起来


更新日期:2020-01-15 17:17:44来源:网络点击:1533464

  新春走基层 | 北庄村:养殖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一大早,科尔沁区大林镇北庄嘎查村头的树上“长满”了晶莹剔透的树挂,房顶烟囱缓缓地冒着烟,整个村子显得安静而祥和。在这个以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的村子里,人们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喂牛。

王勇的养殖场里写着每天喂养的草料量

  王勇一大早就起来了,忙着给牛准备草料。刚刚把草料运到牛圈,160头肥硕的大黄牛就“蠢蠢欲动”,探头探脑、舔嘴抹舌,准备饱餐一顿。加完草料,黄牛扇动着耳朵,晃头晃脑地大快朵颐起来。

养牛效益好,王勇干起活儿来也有劲头

  十多年前,村民基本还停留在种大苞米的时候,头脑灵活的王勇就开始了黄牛养殖。这些年来,他通过养牛,攒了一些钱,日子过得比其他村民都要好。

王勇在搬运草料

  走进王勇家里,大瓦房宽敞明亮,室内装修和城市一个档次。“现在我的养殖场除了160头育肥牛之外,还有20头基础母牛。牛的销路根本不用愁,经常有人来村里收牛。这几年年纯收入50万元左右,大家都很羡慕我。”王勇满意地说。

安装了实时监控,王勇可以随时查看养殖场情况

  但王勇并不满足于现状。“我还想扩大养牛规模,问题是场地不够用,正在和村里协调解决这个问题。”王勇对记者说道。

在振华种羊场,一农民正在照看基础母羊

  记者随即来到了养牛户张立柱家。此时,黄牛在在圈里悠闲地倒嚼,嘴里呼出的热气弥漫了整个棚舍。张立柱家养了60头牛。

张立柱刚运来的一车草料

  张立柱对记者说:“我养牛20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积累的经验来看,还是养牛最靠谱,这些年年收入15万元左右,一家四口靠养牛过日子完全没问题。”

张立柱勤劳认干,辛勤地照顾着家里的牛

  张立柱家是村里典型的农牧结合户,在防疫、管理均比较粗放,相对规模化精细饲养来说经济效益偏低,但也比不少单纯种大苞米的种植户收入高了近10万元。

  北庄嘎查党支部书记、主任马冲对记者说,北庄嘎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19年度牧业年度统计牛存栏2000头,出栏1500头,羊存栏2100只,羊出栏2400只。村里常住农户186户,其中80户养牛,占常住农户的43%。我们大致计算了下,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8万元,养殖收入所占比例已超过种植收入,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牧而农、为牧而种、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

  “看到搞养殖的确挣了钱,村里其他的农户也打算加入合作社,搞养殖业。”马冲对记者说道。

  “别看村民养殖业基本形成了规模,但是瓶颈问题也很突出。就眼前来说,全村可种青贮玉米8700多亩,但全村没有一台青贮玉米收割机及其相应的配套设备。个体养殖分散经营,很难出资购买大型机器,造成我们村养牛养羊效益不高,规模不够大。”马冲话锋一转,这样对记者说道。

  在市老科协、科区老科协的帮助下,北庄嘎查准备申请一个“粮改饲”科技示范村项目,计划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更多农户种青贮,扩大养牛养羊的规模。其中,养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发展到50户,并计划实施“10亩青贮玉米+50头基础母羊+年收入12万元”的家庭繁育饲养模式养殖户40户。

  “说了半天,自个儿家还没养牛养羊呢。这几年光顾着开商店做买卖,压根儿没寻思搞养殖的事儿。看着大家养牛养羊效益这么好,我过完年也准备尝试着搞点养殖,增加收入。”马冲笑着对记者说。(邵南)

【编辑:白嘉懿】

相关:

她在出租屋里抗癌12年 若去世将捐献角膜和遗体  带癌生存12年 她想有生之年带上外孙   她无数次死里逃生 但心态越来越乐观 打算将来捐献遗体和角膜   每个星期,义工们都会来给陈细妹送药,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因为终于有人可以好好陪她聊天了。 ..

95后“网红”应超浩:500多个日夜 坚守“浙南之巅”  文泰高速工地有位95后网红应超浩—   500多个日夜,坚守浙南之巅   本报记者 王艳琼 通讯员 蔡荟 赖淼莲   迎面,一个朝气蓬勃的笑容,若不是头上那顶显眼的安全帽,还以为他是电视剧里走出来的..

上一篇: 68岁山东大爷24年坚守手工制作春联:准备传承手艺
下一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春晚5G+8K/4K/VR创新应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