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为考古文物提供headphone “保护伞” 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更新日期:2020-01-10 19:47:45来源:网络点击:1531251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项可为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提供“保护伞”的科技成果——“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上海大学教授罗宏杰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中国地下藏有海量文物,长期埋藏环境使文物大多“百病缠身、弱不禁风”,难以经受出土瞬间的环境急剧变化。因此,文物出土时第一时间抢救性保护非常重要,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这些瓶颈问题,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获奖成果,是集“临时固型提取”与“微环境屏蔽”为一体的系统抢救性保护技术,其设计制备出能满足中国广大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种类文物抢救性保护需求,具有多种使用温度、多种挥发速度、多种加固强度的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临时固型与环境屏蔽系列材料,这些材料应用优化形成可快速提取文物的喷涂加固、微环境屏蔽技术,从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适应提取不同材质文物的规范与标准。

  罗宏杰指出,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这一重要科技成果,不但能有效减缓、甚至避免出土环境突变对文物带来的毁灭性作用,而且可临时提高文物的力学强度以保证文物的发掘提取以及安全输运。同时,前期引入到文物内部的抢救性保护材料都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从文物内部完全排出、不会对文物本体、人体以及环境产生破坏作用,更重要的是不影响文物后续保护材料及技术实施,是完全可逆的绿色临时性保护技术。

  他表示,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具有绿色安全、可控去除、拟菌性好、适应性强以及经济便捷等特点,目前,该成果已推广应用到以秦始皇兵马俑遗址、陕西石卯遗址、海昏侯墓以及南海一号沉船为代表的中国65处重要考古发掘工地,已抢救保护脆弱性文物及珍稀化石2000余件。(完) 【编辑:丁宝秀】

相关:

嘉人公布巩俐《中国女排》系列时尚大片,霸气侧漏2019年8月9日,《嘉人》公布了9月刊封面和大片。我觉得挺美的。巩皇还是那个巩皇:45度角侧脸,脸上有一颗痣,眼睛里有故事;唇色依然很淡,气势依然很强。也有新鲜的地方:我记忆中巩俐好像没怎么穿运动装拍过时..

传奇主持人赵忠祥:46年间的几个第一本文首发于2006年10月16日,来源《北京青年周刊》近期很多媒体竞相报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选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25星,经过专业委员会二十多位专家的无记名投票,几经筛选,在2万多位电视主持人中,赵忠祥以最..

上一篇: 西藏多地开展“110宣传日”主题活动
下一篇: 去年全年收购粮食7900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