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春节快到k线图怎么看 了 别让年轻人患上“春节社交恐惧症”


更新日期:2020-01-08 10:54:02来源:网络点击:1529765

  春节“亚文化”,别让年轻人近乡情怯

  张曦

  春节未至,社交媒体倏忽响起的《财神到》《恭喜发财》等熟悉的旋律,足以让春运抢票中的年轻人猛然间颤抖不已。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被赋予太多吉祥的意义,时光飞逝,许多曾经“盼过年”的孩童已长大成人,成了“怕过年”群体中的一员。多少匆匆的脚步,思乡的情怀,在靠近家乡的那一刻,变得五味杂陈。

  许多在城市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每逢过年回家,都要默默承受财产的流失、攀比的伤害、逼婚的压力、“逆耳”忠言的扎心……患上了“春节社交恐惧症”。

  “没达到七姑八姨羡慕的高度,没累积出父母引以为傲的资本。”“问完对象问房子,工资还要再补刀;没完没了发红包,送礼还要有技巧;为了显得混得好,只好咬牙买个貂。”“众多亲戚,要做到一视同仁,万不可厚此薄彼,伤了情面……”

  曾几何时,“房子、票子、孩子”成了亲戚眼中“出息”的标签,有车有房,儿女双全,便仿佛站在了人生巅峰。如此价值观,混淆了“过程与结果”的顺序,却能大面积、迅速得到拥趸,形成一股春节“亚文化”潮。对于归家青年而言,更渴望得到亲朋好友对自己眼界、见识、能力提升的肯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物化奋斗经历。

  捅破城乡差异的窗户纸,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双方共同语言的缺失、共情能力的空白,看似生活在同一空间,却不在同一维度。城乡发展不均衡,如今慢慢更多体现在双方的话语体系不平等,文明差距不断扩大。

  亲情是人们身心疲惫后的避风港,交流的隔阂,需要双方共同打破。年轻人要主动见识地方新风貌,老一辈要了解时代的新发展理念。面对家乡父老的“灵魂拷问”,年轻人要多一些理解与宽容,不要过度敏感;父母长辈在询问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话题“边界意识”,而不是只顾着满足自己的需求与面子,而忽视年轻人的感受。(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期) 【编辑:白嘉懿】

相关:

承包商跟医护勾结:救护车岂能成摇钱树  承包商跟医护勾结:救护车岂能成摇钱树  一家之言  据报道,去年初,一封匿名举报信引起湖南永州市新田县纪委监委的关注,信中提到,新田县人民医院自定救护车收费标准、虚造出车记录。经调查发现,该院急..

“问题少女”流窜作案,最寒心的说法就是“没救了”  “问题少女”流窜作案,最寒心的说法就是“没救了”  视点  岁尾年头,问题少女罗某京的故事仿佛一部电视剧,放映了近一个月,依然看不到结局的迹象,甚至剧情都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媒体报道显示,罗..

上一篇: 年轻人的“跨年”与春节是节日的两面
下一篇: 钢轨“理疗师”范仲革的护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