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黎族村来了位xfh “博士书记”


更新日期:2019-12-24 17:08:25来源:网络点击:1522819

  黎族村来了位“博士书记”

  新华社海口12月24日电(记者李金红 黄顺达)冬日的海南岛,阳光温暖如春,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一块青瓜田里,枝藤蔓延,黄色的青瓜花正在绽放。

  林丽娟起了个大早,趁着太阳当顶前,将五亩青瓜田浇灌一遍,再过一周,青瓜田就该收成了。

  “要注意排水量!庄稼和人一样,小孩和成人的喝水量是不一样的,水渠灌溉一定要注意水量。”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放开嗓门,隔着水渠向林丽娟喊话。“杨书记来了!”林丽娟抬起头、直起背,发现杨书记又来指导了。

  林丽娟口中的杨书记是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2006年,他从两千多公里外的陕西省蓝田县来到海南从事南繁育种工作。2018年5月起,这位40出头的博士还多了另一个身份——那受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

  发展种养殖业是那受村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方式,这让杨小锋的农业科研专长大有用武之地。

  脱贫巩固户苏其文家里的20亩百香果由于质量和产量不高,卖不出好价钱。初来乍到的杨小锋结合自己农业科研专长,多次上门劝说苏其文,建议他将平蔓栽培改为垂蔓栽培、将三元复合肥改为高钾复合肥等。

  “刚开始也半信半疑,尝试了一茬后,发现挂果量明显增多了。”苏其文说,“博士就是不一样。”现在,苏其文的收入有了大幅增加,成为当地脱贫典型。

  杨小锋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由于橡胶价格持续低迷,那受村绝大部分胶农出现了弃割现象。“大量橡胶林闲置,林下利用率极低。”杨小锋说,“橡胶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间种益智等药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助于节省种植成本。”杨小锋告诉记者,目前已建立那受、那头南药林下种植基地2个,面积14.6亩,每亩年产值4000多元。

  来到那受村后,杨小锋还发现当地村民在种植青瓜时,使用的地膜和吊蔓绳均为聚乙烯材料做成,这些材料都是不可降解的,使用完后只能直接丢弃或焚烧处置,给环境造成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绝不是小事,杨小锋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吊蔓绳,可在一定时间内分解成水和二氧化氮,对土壤和环境没有任何危害,也避免了残膜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村民苏祥海的青瓜基地里用的就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新技术。“依靠种植青瓜、豇豆和养羊等产业,2018年我挣了7万多元,今年通过养殖竹鼠,力争总收入达到10万元,为孩子求学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苏祥海告诉记者。

  那受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民132户544人。在杨小锋等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这个村规模化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2018年底整体脱贫出列。

  今年6月27日,苏祥海向村党支部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是在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党员专家帮扶下脱贫致富的,我要向党组织靠拢,希望像他们一样帮助别人。”他说。 【编辑:梁静】

相关:

在比利时体验食品安全监管   每到周末,比利时最大的农贸市场“牛市”便帐篷林立、人声鼎沸。商贩们使用各种语言大声吆喝,往来的客人穿梭在密密麻麻的帐篷间,先尝后买,四处比价。这里看似环境嘈杂,运营却井然有序,在食品安全保障上..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世宗市的一家垃圾自动转运站,工作人员在演示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本报记者 刘 歌摄   核心阅读   韩国..

上一篇: 法官“直播带货”创新司法实践方式
下一篇: 世界海拔最高县正式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