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二沙岛诗意浓 路名藏最新电影在线观看 羊城八景


更新日期:2017-03-15 09:08:25来源:网络点击:699358

走过二沙岛,看着烟雨路、晴澜路、砥柱街等路名,你会在心中暗叹路名起得真有诗意吗?这些路名又有什么来头呢?听了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的介绍,记者才发现,原来二沙岛的路名,浓缩了历代羊城八景的精华。这些路名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颇有意思的城市文化缩影。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图为二沙岛砥柱街路牌

路名出自新旧六代“八景”

大通路、烟雨路:为横贯二沙岛中央的两条路,路名均源自宋、元两代的八景“大通烟雨”。

晴澜路、晴波路:为二沙岛南北两岸的路名,主要反映出珠江两岸的特点,分别来自明代的“珠江晴澜”和1986年版的“珠水晴波”。

菩提路:源自宋代的“光孝菩提”,因此,路旁种植菩提树。

砥柱街:源自清代的“琶洲砥柱”,由于离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很近,寄托了培养中国体坛中流砥柱的愿望。

蒲涧街:源出宋、元的“蒲涧濂泉”。

春晓街:源出明代的“药洲春晓”。

潭月街:源出1963年版的“鹅潭夜月”。

渔唱街:源出明代的“荔湾渔唱”。

粤台路:来自于元代“粤台秋月”。

玉宇街:自于1986年版的“流花玉宇”。

灵洲街:来自于元代的“灵洲鳌负”。

云影街、菊湖街:来自于宋代的“菊湖云影”。 

讲述:宋元八景记忆满满新城市景观也展现

这么美的路名勾连起了广州的历史文化,每一条路都是一个通向羊城八景的密码。

图为二沙岛粤台路路牌

图为二沙岛大通路路牌

说起对二沙岛路名的认知,饶原生告诉记者,那是在2000年前后,他到二沙岛上班,看着这些极具唐诗宋词韵味的路名,颇感惊艳。“从小生长在西关,对二沙岛的印象仅是有一座浮桥可以上岛,走起来摇摇晃晃的,西边是运动员集训的地方,其他都是农田水乡风貌。没想到1985年以后,这里开发得这么好,起了这么些有诗意的路名。听朋友介绍,才知道每个路名都来自古今羊城八景。”

原来,1989年10月,广州市地名委员会宣布,“二沙头”改名为“二沙岛”,过去的夏源大街、沙地大街、贤窖大街、农民新村等地名全部取消。当时的文件显示,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收集了数十套方案,还曾三次征求意见,最终决定选用“羊城八景”的命名方案。典故中包含新旧六代八景,让二沙岛营造出雅致的“静态美”。

当时规划的5条道路和14条街道的路名,来自宋元时期羊城八景的路名为最多,历史记忆满满。而流花湖一带新建筑群方方正正的现代城市景观,在“玉宇街”中也得到呈现。

“这么美的路名勾连起了广州的历史文化,每一条路都是一个通向羊城八景的密码。我经常呼吁不要乱改过去的路名,每一个路名都是历史的沉淀,但对二沙岛路名的改变,我很赞赏。”饶原生表示。

图为二沙岛春晓街路牌

图为二沙岛琶洲街路牌

“大通烟雨”遗迹被发掘

有意思的是,“大通烟雨”这一宋、元羊城八景本来已经湮没无闻,在成为二沙岛路名后,竟然像“神龙召唤”一样被考古发掘。

烟雨井原位于大通寺内的天王殿前,始建于南汉大宝元年(958),坐落在花地口的珠江岸边,最初,“烟雨井”名为“龙霞井”,北宋年间,才改名为烟雨井。据传,在风雨来临之前,井中会冒出大量烟霞;天气晴朗时,从井中可以看到白鹅潭江面的帆影;夜深人静,又能隐约听到白鹅潭传来弦歌之声。又有传说称,烟雨井源通白鹅潭,一次寺中挑水工不慎把扁担掉落井中,后来在白鹅潭水面上发现,所以,过去在广州,还有“扁担放井流,白鹅潭上收。阳光照船影,井口见船浮”的民谣流传。

历代以来,由于“大通烟雨”很有名气,一直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每年最热闹的是元宵灯节和盂兰节。然而,1938年,烟雨井随着大通寺被毁而遭到填埋。幸运的是,2004年7月,古井遗迹被发现。今天,在荔湾花地的恒荔湾畔花园西边一处空地,就可以看到这口名闻千古的老井。

图为大通烟雨井

“药洲春晓”今日仍可见

春晓街勾连起明代八景之一的“药洲春晓”,现在,其遗址就藏身于越秀区教育路中,这座园林貌不惊人,很多人过其门而不知。仔细一看,才会发现这里竟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皇家园林。

当年,割据岭南的南汉高祖刘龑(889年~942年)下令在广州开凿500余丈长的西湖,并于湖滨建起了离宫别院,湖水流入珠江,湖上可以行舟。刘龑在湖中沙洲上,聚集方士炼丹药,“以药投之,水遂变色,故称药洲”。湖上又放置了九块石头,名为“九曜石”,因此药洲又称“九曜园”。

宋代以后,药洲成为士大夫的避暑胜地,文人骚客常在湖上泛舟吟咏。到了明代,“药洲春晓”成为羊城八景之一。后来,由于溪水改道,西湖绝水,慢慢淤塞。

如今,药洲被四周的高楼环抱,但依然让人赏心悦目,园中藏着历代碑刻数十块,以北宋书法家米芾所题的“药洲”遗石最为著名。

图为广州越秀区教育路“药洲遗址”。

“琶洲砥柱”见证一口通商

二沙岛的“砥柱街”,源于自清代八景之一的“琶洲砥柱”。今天,琶洲塔仍高高矗立在珠江边上。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琶洲的小山冈上兴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导航标塔。乘船从珠江口进入广州,必定会看见这座高塔,因此,在“一口通商”的清代,琶洲塔被称为“琶洲砥柱”,成为羊城八景之一。据明末清初的学者屈翁山《广东新语》记载,当时琶洲水面常有金色的海鳌出现,照得附近光亮一片。因此,琶洲塔又有海鳌塔之称。

琶洲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0余米。塔基八角均镶有西方人形象的石刻托塔力士,刻工古朴,也是明代石雕的佳作。

图为琶洲塔

图为琶洲塔

发展:

烟雨路上三文化地标彰显本土设计硬实力

烟雨路上的三座文化地标——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和广东华侨博物馆,虽然显眼且知名,但对于建筑本身的文化密码,也鲜有人知其所以然。

图为二沙岛烟雨路

广东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告诉记者,广东美术馆是岭南设计师独立完成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广东人的本土智慧。方形、圆形、直线,当代设计的简约美学,构成了广东美术馆的基本建筑语言。如今,广东美术馆依旧显得坚实而耐看。功能决定形式,广东美术馆最出色之处,在于建筑为展览服务的设计理念。空间使用得非常好,特别是展厅,到现在仍然能够让作品获得极佳的展示和表达效果。

星海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由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设计团队自主完成,最大特点是声音的“均衡”性,即在音乐厅的任何一个位置,所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保证声音无死角。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说,为使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发挥到最佳水准,无论是舞台、墙壁,甚至细小到落地无声的观众座椅,在最初建造时都使用了最好的选材。所以,观众坐在任何一个地方听音乐,都会感觉到被声音所包围。

广东华侨博物馆:

据广东华侨博物馆馆长王明惠透露,最初,广东华侨博物馆西边六层楼定为文化交流中心,是方形的,东边为博物馆则是圆形的,意指天圆地方,两个建筑物中间还设立了一个牌坊。“考虑到博物馆要成为华侨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是大门。西关大屋的趟栊门最能勾起大家的回忆,所以采用了趟栊门的样式。”

图为广东华侨博物馆


相关:

梅艳芳母亲二度被申请破产 坐骨神经痛要坐轮椅梅艳芳母亲据台湾媒体报道,已故歌坛天后梅艳芳母亲、人称梅妈的覃美金,为了一次取得梅艳芳遗产多次打官司,最后争产失败并欠下巨额诉讼费,她在2012年宣告破产,直到去年4月才解除。但她日前再遭2名管理财务的会..

不老男神发福形象崩坏?56岁费翔现身变这样(图)费翔近日出席活动据台湾媒体报道,混血歌手费翔近年把演艺重心转移至大陆,今年初在南京演唱会时,被捕捉到略显福态照,献唱时还挤出双下巴,引来网友酸“不老男神”崩坏。而近日他出席活动,人气依旧不减,吸引大..

上一篇: 中国部署新天波雷达监视日韩?F35B或不再隐形
下一篇: 罕见视频:老鹰抓住小猫将其带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