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涉度娘的祼照 案6.7亿元副行长等5名银行职员受审


更新日期:2016-12-28 10:05:41来源:网络点击:663394

原标题:川镁矿业基金“案中案”过堂 涉案6.7亿元副行长等5名银行职员受审

资料图片

轰动全国“华融川镁矿业基金案”追踪

12月22日,成都锦江法院,轰动全国的“华融川镁矿业基金案”案中案开庭审理。

因公司取得采矿权,但手头资金紧张,秦某山、张某徽、蒋某其三人导演了一出“借钱生钱”的惊天骗局——用几只基金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吸收200多人存款,涉案达6.7亿元。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几只线下基金,既无第三方担保,也未经上级行审批许可,竟然成功绕过了银行的风险监控,还让某国有银行成都滨江支行下辖20个网点重点推荐,该支行副行长亲友甚至还凑了670万入股。

站在此案中案的被告席上,该副行长等5名银行职员被指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庭上,副行长声音有些哽咽:“我也被骗了,亲朋投了670万,至今只要回了100万。”

该案未当庭宣判。

案中有案

华融川镁矿业基金案宣判一个月后,卷入该案的某国有银行成都滨江支行五名员工也站上被告席,是谓“内外勾结”的案中案。

被诉副行长:“我也被骗了”

22日上午10点半,成都锦江法院第一法庭,一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即将开庭。一百多个旁听席早已满座,有人不得不站着旁听。法官落槌,“带被告人到庭!”话音刚落,一名中年女子缓缓步入法庭。此时,原本鸦雀无声的旁听席顿时喧闹了起来,“肃静”,法官不得不敲槌制止。

“被告人李卉(化名)……”法官开始核实身份信息。她原本是某国有银行成都滨江支行副行长,去年4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拘,此次庭审,该银行支行及下辖分理处共有5人被指控这一罪名。

公诉方称,一基金公司老总在认识李卉后,在其安排下,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科科长(以下简称“个金科”)召开会议,要求各分理处帮助推荐这一基金。基金销售后,基金公司向帮助推荐的人支付1.5%-3.5%不等的推荐费。支行下属分理处孔某倩、吴某、吴某康、韦某明知该基金非正规发行的理财产品,仍向其客户推荐。

最终,在孔某倩等70余人的推荐下,发行了三只五期的基金产品,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6.7亿元。到期后兑付了部分投资人,因资金断裂,导致部分投资人的4亿余元的投资款无法收回。

“我也被骗了,亲朋好友以我妈妈的名义投资了670万,至今只收回了100多万。”李卉在法庭上说。

借钱生钱骗局,涉案6.7亿

涉嫌6.7亿元的非法吸收存款,直接让李卉等人站上被告席。而另一份锦江法院的判决书,则揭开了这三只五期基金的本来面目。

2011年9月,秦某山取得了内蒙古一家金矿的采矿权,因资金紧张,出于融资需要,在和张某徽商议后,决定开设公司来向社会募集资金。

紧接着,秦某山(一审获刑九年)和张某徽(一审获刑九年)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昕正华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张某徽出任法人代表;2011年11月,蒋某其(一审获刑八年)在成都注册了成都分公司(以下简称“昕正华宇成都公司”)。随后,三人开始陆续发行“华融昕正矿业基金1、2期”,“华融川镁矿业基金1、2期”、“衡纬富强矿业投资基金1期”等基金理财产品,并承诺一年后期满溢价18.45%,投资人股权及溢价由秦某山控制的另一公司负责回购。

为找到客户,蒋某其辗转联系到李卉及所在支行管理层,说服该支行各网点推荐这些基金。秦某山说,“华融昕正基金”发行期满一年后,不少投资者就开始前来兑付,他们就发行了两期“川镁矿业基金”,将募集来的钱兑付了“华融昕正基金”的本金和利息。之后,他们一直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周转,直至资金链断裂,全面崩坍。

庭审焦点

此次庭审共进行了九个小时,“5人是否明知基金不合法”、“是不是属于单位犯罪”两个问题,成为控辩双方焦点。

副行长供述,行长介绍的业务

法庭上,李卉详细讲述了她和蒋某其首次见面的细节。

2012年3月,她正在办公室准备一个会议,行长秘书突然敲门,“行长让您去一趟办公室。”她到行长办公室时,行长正跟蒋某其坐在沙发上聊天。

“这是基金公司的蒋总,华融资产公司推荐过来的,你们看有哪些业务可以合作。”行长向她介绍的时候,蒋某其连忙上前递上名片。“行长没说太多,让我们具体谈。”李卉说,随后,她将蒋某其带到了自己办公室。

在办公室中,蒋希望分管个金科的李卉能帮忙安排支行各个网点销售这款基金。“我当时就拒绝了他,销售肯定是不允许的,因为销售理财产品,必须要上报批准。”李卉说,因为接下来有个会议,和蒋某其聊了几分钟,就送其离开。后来,个经科召开会议,要求20多个网点推荐这款基金。

审判法官称,在开庭前,法庭曾多次联系该支行行长作为证人到庭,但其已调任,多次尝试联系均未能成功。

控辩聚焦,是否属单位犯罪

此次庭审共进行了九个小时,“5人是否明知基金不合法”、“是不是属于单位犯罪”两个问题,成为控辩双方焦点。

公诉方认为,5名被告在银行从业多年,一只基金是否合法,他们应该具有辨别能力。况且,此前,该国有银行总行、省分行都曾有文件要求,“不能推荐、销售本银行之外的基金和理财产品”。对此,辩方称在个经科开会推荐之前,他们已经获悉基金公司老总与支行签订了托管协议,按照经验,他们就认为这只基金是合法合规的。“此外,虽然按照规定不能销售本行之外的基金,但现实中,这种线下推荐比较普遍。”

庭审上,包括副行长李卉在内,5人均称在这次事件中,一切都是按照领导和支行要求在做事。“即使存在违法行为,也应该是职务行为,属单位犯罪。”辩护律师称,证据显示,支行会议、内部系统都允许并推荐这款基金,下面员工只是按照要求执行,应当追究支行的法律责任。

对此,公诉方回应称,事发后,检方和公安机关曾调看了支行的财务情况,发现推荐的基金提成并未进入到支行账户,不能直接证明支行从中获利。相反,李卉在此次事件起到了安排的作用,且推荐成功后,孔某倩获得了推荐费26万左右、吴某约获38万、吴某康约获9万、韦某约获28万,应追究5人刑事责任。

个人理财小心陷阱

此案中案的缘由,是李卉等五人利用成都滨江支行20余个网点,销售秦某山、张某徽、蒋某某等三人设立的川镁矿业基金、衡纬富强矿业投资基金等理财产品。

秦某山等人设立的投资基金,均非该银行理财产品,年利率高达15%,给予银行员工的返点为3.5%,并且在成都滨江支行开设了所谓的“托管账户”,以进一步欺骗客户,甚至蒙蔽了该行网点正规的销售岗位员工。

案/情/背/后

一被告供述

推荐三客户,获38万推荐费

吴某是滨江支行栖霞路分理处客户经理,接到上级要求后,他筛选出一些有实力的客户,并向他们推荐这只基金。

其中一个客户,在第一期的时候投了300万。连本带利收回后,这个客户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他听了我的意见,又给我们支行的领导打了一个电话。”吴某说,挂了电话,客户投了500万,还说,“你们支行领导说这个可以投。”之后,这个客户的投资未能兑付。

直到案发,吴某共推荐成功3个客户,共计1700余万,金额比其他3人都多,事后,他还获得了38万元的推荐费。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被领导督导过。这是在个经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他到场参会,“当时40多个客户经理都到场了。”吴某说,那次会议上,他被点了名,理由是推荐的人太少,只有3个,让他加大力度。

至今,要求各网点帮助推荐这些基金、并将吴某点名的个经科科长陈红仍然在逃。

一被告道歉

把母亲百万养老钱打了水漂

庭审过程中,5名被告多次强调,他们在此事中也是受害者。李卉虽未直接寻找客户推荐,但亲朋好友凑了670万元,以她的母亲名义入股;孔某倩,其亲友入股了100余万;韦某,其母亲则将100余万养老钱入股。韦某步入法庭,开口第一句话就对法庭说,“请允许我向我的父母道个歉。”

前来旁听的一位受害者告诉记者,她就住在科华南路,离该银行的网点很近。劝她入股这只基金,是这个网点的工作人员。“我们是邻居,门对门,都是看着她长大的。”该女士说,这个娃娃向她介绍这些基金时,都说的是高回报,并称好多银行领导都推荐了亲友入股,“而且她妈妈也买了,不是看到熟人熟识,我怎么可能买这个基金。”

在最后陈述时,5位被告均一一道歉。轮到孔某倩时,她侧身对旁听人员鞠了一躬,“我也没想到最后变成了这种局面,真心向我推荐的客户说声对不起。”华西都市报记者吴柳锋毛玉婷


相关:

“海外买家”成2016年加拿大媒体年度人物 年内引发最多新闻摘要 接近年末,加拿大媒体行业内部近期评选出了今年年度“新闻人物”。“海外投资者”由于在多伦多和温哥华掀起房地产市场的众多讨论以及政府相关政策而登顶2016年度新闻人物。自2003年..

首席分析师:欧元、日元、英镑及澳元走势分析摘要 本周为年内最后一周,交投极为清淡,主要货币对周二(12月27日)交投于30点狭窄区间之内,欧元/美元陷入1.0440/50区域。   本周为年内..

上一篇: 郑恺豪华朋友圈 半个娱乐圈的女明星都是兔女郎
下一篇: 杭州一村支书占用农田建别墅 被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