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一句“慰安奉贤二手房出售 妇是妓女”令人心寒 历史咋成耻辱了?


更新日期:2016-12-21 20:57:18来源:网络点击:659843

原标题:一句“慰安妇是妓女”令人心寒,历史怎么就成了“不可描述”的耻辱

昨天又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老人去世了,她叫张秀红,70年前曾被日军强暴到尾椎骨撕裂。老人去世后,南京大屠杀中上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24名,今年就已经去世了20名——

就在人们担心历史会被遗忘之时,一张截图开始在微博上流传开来:

一位女士直称当地的慰安所纪念馆是日本人来中国开的妓院,她的身份是上海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的馆长。

这话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众怒——

真的是什么人都可以当馆长嘛?这么惨痛的历史,居然还面带微笑地说是「据说」?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刚刚过去一个周,慰安妇就变成历史的耻辱?这馆长该回去上小学吧。

于是小编便去找了一下这张图的来源。才发现,何馆长的话出自央视新闻频道12月17日晚上播出的节目《新闻调查》。

这期节目主要是围绕一所叫「海乃家」的慰安所旧址该不该拆的问题展开的。

「海乃家」位于上海虹口区公平路公平里弄堂,距离外滩仅有2.6公里。这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石库门建筑,在二战时曾被日本海军占领,委托经营为慰安所。

因为处于中心城区,海乃家同样面临着「影响市容」需要被拆迁的命运。但随着海乃家的身份曝光后,质疑强拆文物的声音也指向了当地的旧房改造中心和文物保护部门——

这时上面那张截图中的何女士才出了镜。作为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馆长,她觉得委屈,不想因此被称为「国家罪人」——

据她介绍,在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海乃家」并没有被划进保护范围,所以拆不拆是上头的规定,是依照文物的价值决定的,不管是从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综合来看,海乃家还不够格——

何馆长: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文物,可以保留下来的,它是有一个标准的。从它的一个是科学价值,一个是艺术价值,还有一个就是历史价值。

「留下慰安所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尤其是对于这幢建筑中,仍然挤着的15户人家来说,楼里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煤气管道、用厨房得排队、洗澡也得排队。苦不堪言的他们为了能够早日拆迁,曾向政府请愿多年。

好不容易光明就在眼前,在采访中立刻蹦出了一连串儿「大快人心」、「拆掉好」「留下慰安所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词语——

对居民而言,这些咋舌之语其实无可厚非。反过头来想想,在市中心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界,谁不想换个大房子、过上好日子呢?

而对于海乃家的历史价值,居民们还提到了另一点:上海现在有166个慰安所旧址,拆掉这一个无所谓。当地房屋征收中心的主任也表示:如果每一个慰安所都保留下来,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可海乃家的发现者,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却不这么认为——

他表示虽然上海慰安所旧址的确很多,但海乃家却有着非乎寻常的历史意义:这是他们的团队历时20年走访才找到的旧址,和下面这张照片中海乃家的日本经营者有关——

要知道,在日本方面一直企图掩盖和美化慰安妇历史的当下,能有一个经营者的照片,海乃家的旧址,再加上周边中国住家的记忆形成的完整证据链,尤为不易,在全国都难找。

尤其是海乃家旁边,正好是一墙之隔的一所中学,苏智良主任认为如果能把海乃家改建成有关慰安妇历史的纪念馆,将对周围的学生形成很好的教育意义。

然而,这也是周围居民和学生家长最不能忍受的一点。就像下面这位阿姨所说:

学生需要的是正能量教育,慰安妇的房子放在学校里总归不大好。

文物保护部门的何馆长更觉得这才是这所旧址的最大问题:「妓院」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好——

在他们眼中,就算是承载了历史记忆的重要证据,一旦和孩子联上关系,就显得格外关乎重大。

「受了影响」的中学生说的话更是出乎意料的一致,对慰安所旧址学生们先是支支吾吾不肯提及,在记者问道「觉得这个词说不出口是吗」的时候,才带着笑容地赶忙敷衍「不要不要」——

原因是——

未成年人浏览「这种东西」,会对性格和心理产生一些影响。

和史料馆馆长的无知、当地居民的漠然相比,这几位中学生的话成了不少网友眼中,整个片子最大的「槽点」。

是什么让慰安所成为耻辱的不可描述?成为了当地人人避讳的瘟疫?成为拆了就大快人心的「绊脚石」?就连学生也被这种无知的思想所蒙蔽,真的是够了……

孩子们会对慰安妇历史产生耻感,其实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即使在今天,性侵受害者在面对大众时,都时常需要做好被羞辱的准备,遭遇各种苛责和质疑——

再加上,「慰安妇」这三个字,曾经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国家耻辱」的外衣。孩子身边的老一辈,都是这样对他们说的:慰安妇就是妓女呀——

它就是一个耻辱呀——

鉴于此,我们也很难奢望孩子们凭空产生「最值得的抢救式记录」。因为彼此的缄默,一些孩子甚至不知道这些历史证据的存在——

知乎用户Ian Lu:我在虹口区读的中学和高中,曾经有三年时间我每天上下学坐车要经过海乃家所在的那条弄堂,现在还经常从那里走过,然而在今天之前我从来不知道那里有这样一段历史。我震惊于历史的现场就默默地在我身边,而我一无所知。

提到慰安妇历史,很多人会想起年初曾引发巨大轰动的韩国电影《鬼乡》。它把一段沉寂的悲痛历史再次摊开到人们的眼前,被称为「韩国人不得不看的电影」。

其实有关这段历史的电影我们并不是没有,戏剧化的有《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

纪实的也有郭柯导演连续执导两部的《三十三》、《二十二》(B站可搜到)。这两部纪录片背后有着尤为辛酸的故事:中国被日本强占的慰安妇有20万人,但是截止到2012年,却只有32人健在。

截止到2014年,只剩下22位(现在只剩20位)——

因此导演开始记录他们的生活,一方面是侵略者对女性的侵害,另一方面是内部传统社会男权文化对受害女性的伤害。

导演是80后,不管是拍摄方法还是叙事手段都略显稚嫩,但还是被很多关注者称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是一种责任。。

或许从这个层面讲,中国和韩国的差别从来不是「有没有」这样电影,而是电影带来的改变。

《鬼乡》上映后,韩国学生们自发走上街头,为尚存于世的46名慰安妇幸存者争取权益。

这引发了韩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开始注意这个逐渐被遗忘的群体,把慰安妇问题写进了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课本——

多年以前,韩国民间机构曾建造过一间名叫「分享之家」的公益机构,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专门为幸存的慰安妇老人提供的讲述自己故事的地方——

因为《鬼乡》的影响,关注分享之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许多高中生每个月都会去照顾老人,听她们讲过去的故事——

在这些韩国学生看来:这是应该做的事,是一种责任。

但反观我们的那几部电影,一方面《二十二》因为没人投资,甚至连上映的资金都凑不齐;另一方面,就算上了映也都没有引发任何观影热潮和轰动效应。

铭记历史、告慰亡灵和关爱慰安妇幸存者只是导演的心声,而不是承载着未来的孩子们的心声。

「不是很光彩,不要了解比较好,学生还是不应该知道太多」——

是啊,能关心的事情太多了,有多少人还愿意去了解与自己毫无瓜葛的行将就木的老人和一段褪色的历史呢?

更何况,也许就像《新闻调查》中的何馆长所认为的,慰安妇本身的「历史价值」就不够,也因此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只能领到国家每年5000块的补贴——

「上头」不够重视,那仅仅指望「下头」几位调查者和电影人的瞎忙活,改变又怎样会是件容易事?

这直接导致「慰安妇」这个词在国内,一直只是在某些电影上映或报道曝光时,微博上一时的热门话题,注定了会立刻淹没在娱乐八卦里。最能吸引眼球的,也许只剩下搜索框中这一个个供人yy的关键词——

和这一幅幅夺人眼球的18线电影封面了吧——

人们都说,遗忘历史不可怕,选择性遗忘掉某段历史那才叫可怕。太多人只记住了被性侵慰安妇所遭遇的「性」,而忘了那个最重要的「侵」

可就像纪录片《三十二》结尾下面这一幕——慰安妇幸存者的人数,在沉默中一格格继续向下跳动。从32到22,再到幸存者继续离开至今只剩20位。郭柯导演用复杂的心情,制作了这系列纪录片的最后一部《零》的那天,也许近在眼前。

就算是这样,因为所谓的「不好意思说出口」,这些仅有的20位历史证人和宝贵的历史证据还在被各方势力以不同的理由层层掩盖,慢慢遗忘。

伤痛需要一部分人忘记,那就是受害者;伤痛更需要一部分人牢记,那就是旁观者;否则总有一天,只能让受害者不能瞑目地死去,施暴者如愿以偿借用时间抹平了一切罪行,所有都好像不曾发生过。

换句话说,不仅仅是慰安妇,最近频频发生的性侵、校园霸凌皆是如此。

人是健忘的,但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最后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



相关:

菲律宾叫嚣比示好更合中国心意凤凰军事金昊今天要说的和大家之前看各路专家的分析截然相反。自从杜特尔特上台后,中菲关系迅速好转,菲律宾甚至向中国买起了军火,虽然只是步兵轻武器,还是长达25年的贷款,但军购毕竟显示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二审改判12年:挪用公款不成立原标题: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二审由无期改判12年,挪用公款不成立在一审宣判近一年之后,12月21日上午9时30分,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案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第四审判法庭二审公开开庭。在经过3个小时的庭审之后,..

上一篇: 火车驶来6名小学生铁轨上玩耍 警察飞身推开6人
下一篇: 副国级到场,300多人要在澳门“抱团”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