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投笔肤谈|邻居也疯狂 拨开战争迷雾:红军长征时如何收集情报


更新日期:2016-10-18 08:25:12来源:网络点击:629308

"桐哥"们是个可靠地情报来源,但其供应情况在长征中并不稳定

相信曾看过那部反映中共特科题材的电影《英雄无语》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样的情节:在获悉国民党军统帅部调集重兵在江西苏区周围布下铁桶阵的情报后,主人公桐哥(于荣光饰演)将满口牙齿打落后化装成乞丐,将情报及时送到周恩来手中。最终,这份情报促使红军得以安全转移,并由此揭开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桐哥的故事是真实的!当时,上海地下党从一位同情共产党的国民党将军莫雄那里得悉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并派特科成员项与年将这一重要情报送出。

"桐哥"们的无悔忠诚使得中共中央及其统率的十万红军得以死里逃生,而在接下来的漫漫征途中,强有力的情报工作则是红军得以走到陕北的可靠保证。

强有力的情报工作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保证

对于一支长期处于运动状态的红军来说,由于没有根据地可依托,也缺乏来自地下党组织的强力支持,所途径地区的群众也多未被有效组织起来,因此,要想及时获取有关当面敌情、社情、民情乃至兵要地志等方面的情报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令人欣慰的是,红军还是成功地克服了各种困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及时而准确的情报。总的来说,红军在长征中的情报获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讯侦听与破译

在另一部老电影《四渡赤水》中,曾有几个红军战士携带电台佯装总部电台发报成功骗过敌人的情节。殊不知,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情节还要精彩!

 

红军电讯战士多次以监听敌台、破译密码的方式获得重大敌情

自建军之处,红军最高领导层就对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给予了高度重视,而那些红色电讯战士们也以自己的出色表现回馈了这种厚爱。到了长征时期,红军电讯部门通过监听、破译国民党军电台的方式多次获取重大敌情。四渡赤水期间,红军电讯部门在掌握敌人密码之后,模仿蒋介石的口气向当面两支国民党军部队发出一份假的"作战命令",最终令其看似严密的包围圈出现了一条缝隙,红军就从这条缝隙中钻了出去,给敌以沉重打击。不仅仅是在赤水河畔。整个长征期间,红军通过电子侦察的方式对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让自己在围追堵截的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空隙间灵活穿插,让其"扑不着,打不到"。

为了赢得"电子战"的胜利,红军还发明了"电台接力"的战法。

为了赢得"电子战"的胜利,红军还发明了"电台接力"的战法。中央红军离开苏区之后,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内大部队都是利用白天行军,这时电台人员只好收起机器跟随行动,路上无法进行工作。然而,远在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的电台因为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于是在白天负责截获、破译敌人电台的工作。等到天黑后,中央红军到达宿营地后,四方面军电台马上把截获的敌情内容发送过来;后来,后来红四方面军从川西开始长征,白天电台停机行军,又是中央红军的电台截收破译敌军电码,再通知四方面军的电台;以后,当红二、六军团先后由中央红军、四方面军的电台同其保持联络。就这样,红军几大主力之间虽相隔数千里,却以"接力"的形式保持着密切的配合。最终确保了红军在长征中几乎不间断、无遗漏地截收国民党军的全部电报。

扎实的群众工作

老乡所提供的重大敌情确保了红军顺利渡过乌江

耿飚,这位后来的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在长征开始后曾担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记下了这样两件事:1935年的第一天清晨,耿团长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匆匆带上几个人踏上薄雪出发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赶往乌江江边,看部队能否顺利过江。当听到从对岸打过来的零星枪声之后,大家心里明白了,敌人已经有了防备。尽管耿飚等人已经判断出敌人在渡口的兵力不会大,但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心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最终,他们从一位当地老人口中得悉,敌军虽然只在对岸渡口摆了一个连的兵力,但后面还有大约一个旅,其中的一个团就驻在离江岸不到2华里的小庙附近。而在稍后进行的娄山关战役前夕,耿飚同样从一位老猎户的口中得悉有一条小路直插敌军娄山关主阵地之侧背……

当然,红军中的"耿飚"们通过细致耐心的工作从当地群众口中所获得的绝不仅仅是对手的兵力规模和具体部署情况:耿飚的"搭档"--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就曾忆及,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他们成功地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士中征募到通司(翻译)和向导,使得部队得以顺利翻越雪山草地。

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后来跟着红军走了很长一路

而在另一支红军主力那里,也传出了"外国传教士帮红军改地图"的佳话。1934年10月,当肖克、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打到贵州小城--旧州之后,一位名叫薄复礼的英国传教士被当做"外国间谍"扣押。后来,红军在一份次战斗中缴获一张法文版的《贵州地图》,这让肖克、任弼时如获至宝,马上命人把薄复礼请来。因为自红六军团进入贵州后,仅靠中学课本上的贵州地图指挥作战,非常不便。而这个薄复礼除了自己的母语之外,还通晓中、法等国家的语言文字。最终,这位通晓法文的外国传教士将地图上的地名译成了中文。后来,在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之后,将薄复礼于途中释放。这位曾被羁押多日的"外国间谍"在恢复自由之后,从未说过红军一句坏话。

不可或缺的战斗侦察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虚实》)!当部队因条件限制难以用其他手段获取情报时,还可以通过试探性进攻,了解敌人情况。红军在长征期间,曾多次通过战斗侦察获悉敌情。以下几则战例很能说明红军在长征期间是如何进行战斗侦察的:

红军强渡鸭池河纪念碑

1936年1月下旬,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为防红军袭取省城贵阳,国民党军匆忙在鸭池河渡口。这里地处乌江上游,两岸高山陡壁,河水湍急,架桥十分困难。为了确保渡河成功,贺龙、肖克抽调各师侦察员组成一支120余的侦察队,限令2月2日天亮前必须赶到渡口,攻下对岸的大关镇,控制渡船,掩护主力部队渡河。一夜急行军之后,红军侦察队在王绍南队长率领下准时赶到鸭池河畔。这时天刚麻麻,亮驻在关帝庙内的敌一队保安团还在睡大觉,糊里糊涂地做了俘虏。随即,王绍南让俘虏背着卸了枪机的空枪再头前带路,大队迅速奔向老街渡口。抵达渡口后,红军隐蔽一旁,命令俘虏向北岸喊船,一条小船很快撑了过来……就这样,国民党军的乌江防线又被红二、六军团突破了!

从敌人那里打探情报是红军的拿手好戏

与这种"大动干戈"的方式相比,红军还有一招拿手好戏,这就是化装侦察!据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司令部通讯主任的曾思玉回忆,部队在从大理向大渡河疾进时,他曾带着侦察员化装成从会理赶路的"中央军"进入一个二百来户的镇子。不费吹灰主力,曾思玉他们就取得了一群从未见过世面的地主老财的"无比敬仰"!接下来发生的,看上去是那么地顺理成章。侦察员们不仅从这群老爷口中套到了当地驻军和民团布防情况,还顺便带走了对方亲手奉上的地图和地方志。而这两件东西尤为宝贵,因为它"记载着当地的详细地形,是行军打仗宝贵的兵要地志资料"。

那几张不该被人忽视的报纸

1935年8月,中央红军打到哈达铺时,几个红军战士从镇上的邮局里缴获了一些旧报纸,如《大公报》、《晋西日报》等。通过这些报纸,毛泽东得知了在陕北还有一块根据地和红军。于是,他为红军选定了落脚点。诚可谓"一张报纸定乾坤"!


相关:

中央巡视组向公安部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公安部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胡思远摄)原标题: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公安部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2016年10月15日,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公安部..

一图告诉你中国贫困人口数为何大起大落 原标题:图解:中国贫困人口数为何大起大落(附30年变迁图)  

上一篇: 文章上戏开讲座犯烟瘾 手不离烟喷云吐雾(图)
下一篇: 歼-15战术训练 以时速800公里在30米高度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