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万里团日活动总结 崎岖蜀道归:凤凰全媒体团走进石门栈道


更新日期:2016-07-12 10:15:49来源:网络点击:593405

“现在我们由此往下看,下面那条路是修建于1935年的川陕公路,同时316国道也从石门段穿过,加之我们一会将游览的石门栈道原址、仿古石门,这里无疑是一座天然的‘交通博物馆’。”随着讲解员的介绍,眼前的狭长古道上铺开一幅历史画卷。

凤凰全媒体采风团走进汉中石门栈道

7月8日,“发现陕西之美——凤凰全媒体陕西行”走进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山上水下,文物古迹荟萃,古代、近代、现代的道路建筑、水利工程、石门隧道都交织于此。走进汉中石门栈道,就如进入了一个天然立体博物馆。

历史典故雕琢出的“栈道之乡”

在过去,这里是进入汉中盆地的门户,具有扼喉之要,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蜀道咽喉、褒姒故里、国宝石门摩崖石刻的诞生地,无处不体现出“历史文化”标签。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凤凰全媒体采风团从“两汉三国”的历史走进这处“中国栈道之乡”。

采风团沿石门栈道景区西区文化广场向北而行,左侧惟妙惟肖的微缩景观将与汉中相关的历史和传说娓娓道来,右侧则雄踞着以不同的主题为单元的大型雕塑群。

文化广场橱窗内的微缩景观(摄影:凤凰网河北频道赵政雄)

“这里是千金一笑的西周美女褒姒的故里;汉王刘邦从这里出发,成就汉家帝业,开汉族、汉文化先河;曹操在褒谷巨石上挥毫留下存世唯一墨宝“衮雪”;萧何月下追韩信,张良火烧栈道写‘玉盆’,谱写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华章;诸葛亮六出祁山,两次经过这里,吴玠、吴璘阻击金兵均取道于此......”

“衮雪的写法不太一样。”面对采风团成员的疑问,讲解员讲述了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后刻于河中巨石上流传至今。

刘邦、萧何、韩信雕像(摄影:凤凰网宁波频道龚晶晶)

“汉中开汉业”石雕(摄影:水莲花NS)

“左边的浮雕给我们呈现的是古时修建褒斜栈道的场景,”讲解员介绍。秦岭和巴山之间的七条古代栈道中,最负盛名的就属褒斜栈道,号称“蜀道之冠”。褒斜栈道是古代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长安入川最为便捷的道路,堪称“古代的高速公路”,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古代三大建筑奇迹”。

石门水库:汉中人民的“生命库”

坐上景区游览车,凤凰全媒体采风团从景区东线沿道而上。讲解员介绍,“景区是两山夹一河,眼前的褒河被鉴定为国家二类水质,也是汉中市城市供水的后背水源。两山,则是指连峰山和汉王山。”

两山夹一河景观(摄影:凤凰网河北频道赵政雄)

连峰山上的山河观内,供奉着萧何、曹参,以及现代水利专家李仪址,是汉中百姓为了纪念当年萧何曹参来汉中修筑山河堰而自发修建。

西汉初期,汉代两位丞相萧何和曹参主持修建山河堰,也叫“萧曹堰”。山河堰建成之后,解决了10万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有力的支援了前线,为刘邦夺取政权、统一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山河堰即今天的汉中石门水库灌区南干渠,是汉中地区最早有史可查的水利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齐名,是我国古代早期有名的三大水利工程。

这里,不仅有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当代“西北的水利明珠”——石门水库。

石门水库(摄影:凤凰网河北频道赵政雄)

石门一带山石坚硬,主要以石英岩、花岗岩为主,这也是石门水库选址在此的重要原因。

石门水库建成于1975年,坝高88米,是集农田灌溉、防汛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讲解员介绍,石门水库有东西南三条干渠,灌溉了汉中51.5万亩农田,惠泽汉中人民,被汉中人民亲切的誉为“母亲库”、“生命库”。

“石门水库是当时我国第一座、也是最高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坝。”讲解员说。

摩崖石刻:建筑与书法艺术的结晶

凤凰全媒体团走过“古石门”遗址

穿过石门水库,由东岸走到褒河西岸,凤凰全媒体采风团踏上真正的“仿古栈道”。栈道依山而建,蜿蜒青山绿水间,再现了古代“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的风貌。在石门驿站底下,也藏着世界道路通车史上一个奇迹——世界上第一条通车隧道“古石门”遗址。

“为什么说‘藏着’?”采风团成员对于这种说法很是好奇。

“眼前的栈道是在古褒斜道的原址上抬高路基72米仿制而成的,真正的栈道已经淹没在了褒河水之下。”讲解员为大家解惑。古石门开凿于东汉年间,古人用“火烧水激”的方法开凿,历经三年方开通。当时没有隧道的概念,于是人们把在山上开凿的穿山隧道称为“石门”。石门凿有汉魏以来大量题咏和记事,仅石门内壁就留石刻34件,连同石门南北山崖和河石上的石刻,总数达104件,早在1961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今天,采风团却未能在石壁上目睹这些艺术瑰宝。据讲解员介绍,1969年国家因修建水利设施,将水库淹没区内一部分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搬迁至汉中博物馆。这些石刻书法作品号称“石门十三品”。

宋代赵明诚在其《金石录》中曾收多篇石门石刻;苏轼、文同都曾访此留下诗文;而以“维新”著称的康有为则对《石门铭》推崇无比,誉之为“神品”,在《广艺舟双辑》中评曰:“《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非元常所能牢笼也。”清代学者杨守敬把石门石刻拓片带去日本,震撼了日本朝野,以至于日本种谷扇舟访问汉中后仍留下书法称“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凤凰全媒体团走上石门栈道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古栈道蜿蜒如历史,宛若游龙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湍流绿波之上,引得古今人们无不在这条空中阁道上发出咏叹。远古栈道不仅单为征服统一、推行政令,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亦功不可没。凤凰全媒体采风团此行来到中国栈道之乡,不仅触摸到古道的脉搏底蕴,也领略了山水间的隽永灵气,同时也为“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作出了一次艺术与绿色的注解。

【专题】发现陕西之美:凤凰全媒体陕西行sn.ifeng.com/special/faxianshanxizhimei/


相关:

瑞银:A股抗跌性凸显看好高息 新经济股英国脱欧公投后,打开了全球市场的“潘多拉盒子”。   英国脱欧公投后,打开了全球市场的“潘多拉盒子”。   “未来全球经济将面对高杠杆、高不确定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低增长将成为新常态。”瑞银财富..

通过减免债务提振全球经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货币政策正在丧失其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能力。这可能会产生误导。真实情况可能是不断加码宽松政策的效果在不断变弱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货币政策正在丧失其解决全球经济问..

上一篇: 生态新气息激发旅游内动力 凤凰全媒体走进骆家坝
下一篇: 双城记: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的丝路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