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中国载人潜水焦土之城 器“蛟龙”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流体


更新日期:2015-01-03 19:13:36来源:网络点击:219949

新华网“向阳红09”船1月3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区流体,并测量了一个热液喷口温度。

据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于洪军介绍,“蛟龙”号此次在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下潜,下潜人员成功利用载人潜水器特性对海底活动热液区开展了探测活动,在两个热液喷口分别获取了150毫升的高温热液流体样品,并测量到一个热液喷口的温度为352摄氏度。

此外,“蛟龙”号对热液区的部分低温热液喷口进行了温度测量,获得的温度为5摄氏度至12摄氏度。潜水器还布放了生物定殖架和微生物生长仪,获取了高精度的海底喷口定位数据并采集了多块硫化物、岩石样品以及水样。

于洪军说,本次下潜发现,这个热液区烟囱分布密度大,活烟囱与死烟囱相间出现,热液喷口流体喷出量大,热液流体密度高,这对研究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海底热液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本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傅文韬担任主驾驶。他说:“这次是‘蛟龙’号首次到高温热液区作业。热液区地形非常复杂,很难找到一块‘落脚’的地方。另外,热液喷口温度很高,达300多摄氏度,既要操作潜水器与热液喷口保持距离,又要尽可能靠近热液喷口以测量温度并采集流体和硫化物样品,操作难度很大,是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大洋中脊构造岩浆等活动,温度只有几摄氏度的海水渗入地层,被海底高温岩石加热排出,高温流体与周围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温或低温热液区,在高温热液区往往沉淀形成硫化物“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是人类重要的潜在海底矿产资源。


相关:

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五下滑 因制造业数据及油价表现  美国国债价格周五上扬,此前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制造业成长放缓程度较预期严重,且油价触及2009年后以来最低。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12月制造业指数降至55.5,低于分析师预估的57.6以及11月的58.7. ..

2015年也门社会发展基金预算1.27亿美元  据2014年12月31日也门《革命报》报道,也门总理巴哈赫主持、在亚丁召开的社会发展基金董事会会议确定2015年度基金总预算为274.34亿里亚尔(约折合1.27亿美元).  上述预算将用于实施1840个项目,其中645个为在..

上一篇: 新华网:用金融更好地连接世界
下一篇: 王思聪三亚庆27岁生日 长“大痘痘”不愿晒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