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怒江边,书香把梦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想送往远方


更新日期:2023-07-09 02:30:56来源:网络点击:1985154

  7月6日,甘文勇在“半山花语”书屋门口。

  怒江,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奔腾而下,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岭中,撞击出一条险峻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怒江两岸淳朴勤劳的人们,在山高谷深的艰难环境中生生不息,传承着世世代代对生命的热爱。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位于怒江大峡谷最北端。在这里,“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拜访了一间名为“半山花语”的书屋。“这间书屋的名字叫半山花语,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种花,另外也是因为书香就像花香一样沁人心脾。”书屋的主人甘文勇说,“我通过读书、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想通过这个书屋向我的故乡人传达: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秋那桶村是甘文勇的故乡,这里曾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因为贫困,家里只能负担一个孩子上学,甘文勇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哥哥,放牛、放羊、挖药材、喂猪,成为他儿时的主要记忆。

  2006年9月1日,修订后颁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这给了甘文勇上学的机会。回忆起走进学校那一天,甘文勇依然心情澎湃:“我印象很深刻,那天我问老师14岁了能不能上学?他说只要你想上就可以。”于是,14岁的甘文勇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读起,并在一位好心人的资助下,成为了秋那桶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高考结束后,喜欢读书的甘文勇把自己积攒、收集的书带回到秋那桶村,村里的孩子都来找他借,这时他开始有了建一个书屋的想法。“我14岁之前从来没接触过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孩子们的童年变得不一样,弥补我儿时的遗憾。”

  2016年,已经上大学的甘文勇带着自己筹集的图书回到家乡,用父母腾出的两间房子建起了村子里的第一座图书馆“半山花语”书屋,他还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牛用来装修和添置书籍。这个书屋,加深了甘文勇对故乡的牵挂:“自从做了这个书屋,我就想一定要回到故乡,在这里发展,把这个书屋也发展好。”大学毕业后,甘文勇回到秋那桶村所在的贡山县,成为了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

  2019年年底,贡山县脱贫摘帽,一年后,甘文勇贷款几万元将书屋扩建。如今,在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这个免费开放的书屋已拥有藏书4万多册。书屋像一个凝聚智慧的宝库,吸引着村民们,尤其是青少年前来寻觅梦想中的宝藏。

  甘文勇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秋那桶村共有10个组,他想在别的组也建立这样的书屋。“以我目前的能力,这是我能为家乡作的最大贡献。”甘文勇对记者说。

  记者抵达秋那桶村时,暑期马上就要开始,“半山花语”书屋与深圳大学合作的“时光益读”项目第三期即将启动,几名来自深圳大学的志愿者将为秋那桶村的中小学生带来为期两到三周的课程。

  午饭后,孩子们陆续来到书屋,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阅读。13岁的黄小军说自己从小学3年级到现在已经在书屋里读了200多本书,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他说:“我想当航天员,要实现这个梦想就要好好学习。”

  12岁的尹雪带着自己不到3岁的弟弟来到书屋,为他找到了一本能发出动物叫声的书。尹雪说自己非常喜欢这个书屋以及每年暑假时举办的课程。

  刚刚初中毕业的李德兰说:“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在学校看不到的书,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她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我想当一名老师,也希望能带父母走出大山。”

  晚饭后,更多的孩子们来到书屋,大家畅谈自己喜欢读的书以及梦想。夜色中的秋那桶村宁静而安详,书屋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欢笑声不断从书屋的小窗里飞出来,和山下奔腾的怒江江水汇合在一起,流向远方。这些在书屋里谈论梦想的孩子们会有怎样的未来?没有人能够提供准确的答案。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儿时故乡书屋里的芬芳书香。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相关:

复旦/牛津联合研究,喝酒更不容易患抑郁症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5%的成年人(2.8亿人)患有抑郁症。在抑郁发作期间,一个人会经历抑郁情绪(感到悲伤、烦躁、空虚)。抑郁发作不同于正常..

高温之下,导游死于热射病从业20年的导游龚贺永远留在了北京的酷暑里。7月2日上午,48岁的他带着研学团的孩子们穿梭在北京颐和园景区中。两个小时后,烈日当空,高温袭来。龚贺脚步放慢,话语减少。没有人发现他的异常。他默默带着孩子们上..

上一篇: 网传“新疆游客断崖式下降”?谣言
下一篇: 专访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探索设计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