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青年说》第四星座运程 十四期 他“穿越”时空将古籍重新唤醒


更新日期:2023-05-18 17:16:50来源:网络点击:1979518

  当你走进博物馆,欣赏着一件件或精美绝伦或意义非凡的文物时,是否想过,这些珍贵艺术品曾经残破不全,在它们“入住”博物馆展厅之前,需要进行一道至关重要的程序――文物修复。

  刘剑辉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从2013年起,他开始从事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凭借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将“内伤”严重的珍贵古籍重新唤醒、恢复神采。

  古籍修复需要坐得了冷板凳,但对刘剑辉而言,修复的过程并非枯坐。人们常说,修复文物就是在与古人对话。而他,更愿意做一个历史现场的旁观者和守护者。“借由修复技艺,我仿佛找到了一把‘穿越’时空的钥匙,回到历史的现场,目睹正在发生的一切,并且小心维护,希望更多的后人能够亲临。”

  在修复过程中,从来不缺困难和挑战。但越难的任务,刘剑辉越想挑战,修复完成后带来的成就感让刘剑辉很满足。

  最令刘剑辉难忘的是他修复的第一本古籍。那是清代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它的病害很典型,如封面缺失、断线、虫蛀、书页残损等等,还被老鼠咬去了一角。

  那时候文物医生的概念还不流行。但因为修复的是医书,刘剑辉自然而然地以“书医”的身份自视,并将修复的过程对应到“望、闻、问、切”四诊法中。“我发现,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理念,特别适用于包括古籍在内的文物修复工作。时下备受关注的预防性保护,也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契合。”

  文学和历史的学科背景,促使刘剑辉在修复的同时,不忘关注文本的内容,以及书刻、手迹的书法元素。修复之余,他还喜欢用毛笔在各色笺纸上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比如整理修复目录、撰写修复笔记、摘抄古籍文献中有趣的内容等等。

  “笔墨拉近了我和古籍文献之间的距离。这些伴着修复而生的手迹,是我工作日常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刘剑辉说。

  近年来,万能材料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大幅面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仪等“黑科技”,在古籍修复和保护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名文科生,刘剑辉也热情拥抱这些物理化学领域的科学仪器。

  “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就是万能材料显微镜,通过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可以清晰地看到纸张纤维的各种特征,由此辨别纸张原料的本来身份,知道它是竹料,是楮皮、桑皮,还是青檀皮、结香皮……从而为补纸的选配提供了科学依据。”刘剑辉指着从电脑里调出的一张张照片说。

  刘剑辉每天都与古籍打交道,自然而然地对“书香”比较敏感。不过,他告诉记者,古籍散发出来的并非都是好闻的香味,还会有陈味、酸味、樟脑味等等。

  探明这些味道有何用途?刘剑辉带我们来到实验室,介绍起眼前的仪器。

  “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利用接触固相微萃取方法,可以实现对古籍散发气体的无损取样。这台仪器检测出《通鉴纪事本末》的纸张降解产物和古籍存储历史中吸附的物质。经团队分析发现,其中多样的酸性成分,恰与本书的弱酸性相互印证。”

  历史的脉络凝固在青铜器上,挥洒在书画里,但更直观地书写在古籍中。“古籍记录着前人的智慧,它的本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看到一本本古籍在自己手中重新焕发光彩,就像在对历史的触摸与守护中修复时光。”刘剑辉说。


相关:

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畅通新能源汽车进村路  ■ 社论  新能源汽车下乡之途的顺利与否,既关系到能否打开新的内需蓝海,也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乡村振兴步伐息息相关。  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

网红浮桥发生坠车事故 景区拿什么来保障安全?  ■ 观察家  网红浮桥究竟被纳入怎样的管理,应成为事故的调查方向之一。  据新京报报道,5月16日,湖北恩施宣恩县狮子关旅游区的网红景点“水上浮桥”发生坠车事故。当地政府通报,坠河商务车上共有8人,..

上一篇: 汉服抄袭起争议 网络暴力不可取
下一篇: 2023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5.23”艺术节即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