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苏秀:那个打开译制片窗口的人长江巴东网 走了


更新日期:2023-01-10 11:00:08来源:网络点击:1966076

正是靠着她的“百转千回”和“千锤百炼”,我们才见证了译制片的“黄金时代”。

文 | 一 一

1月7日晚,著名配音艺术家、译制片导演苏秀辞世,享年97岁。

沪上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发文悼念:“再见,苏秀老师。谢谢您和邱岳峰、毕克等老一代配音艺术家,在那个灵魂贫瘠的时代,给我们这代人送来的精神粮食,让我们瞥见外面的世界。人生短,艺术长。您留下的作品是永恒的。”

对于60后70后来说,苏秀就是打开译制片窗口的那个人,让亿万影迷见证了一大批优秀的译制片——

她是《化身博士》中的艾维,《孤星血泪》中的哈威夏姆小姐,《红与黑》中的玛吉德小姐,《第四十一》中的玛柳特卡,《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奥特伯恩太太,《为戴茜小姐开车》中的戴茜小姐,《天书奇谭》中的老狐狸,《望乡》中的阿菊妈,《阳光下的罪恶》中的玛拉·加德纳,《金环蚀》中的总理夫人,《华丽的家族》的高须相子……

她担任译制片导演了《孤星血泪》《红与黑》《第四十一》《尼罗河上的惨案》《天书奇谭》《阴谋与爱情》《中锋在黎明前死去》《虎口脱险》《远山的呼唤》……

不论是作为配音演员,还是译制片导演,她都成绩斐然。她的声音和作品,是一代代影迷心目中的经典、重要的声音记忆。

她让国人看到了世界的参差多态,见识了不一样的异国风情,让精神贫瘠的人们得到了心灵的滋养。

有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家庭主妇”是误打误撞进入译制片圈呢!

斯人已逝,让我们一起回顾她不凡的一生。

误入译制片界的“家庭主妇”

苏秀1926年出生于长春,小学和中学就读于哈尔滨。1942年毕业于哈尔滨女子高等学校。

高中毕业后,她不愿意在日伪的统治区读大学,受奴化教育,便去了北平读大学。谁知不久北平沦陷,苏秀被迫回到哈尔滨。抗日胜利后,苏秀结了婚,成了家庭主妇,后又随其夫来上海定居。

1950年初,报上登载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团招考演员的启事,苏秀顺利地考取了。她成了上海解放后第一批广播剧团的演员。

尔后,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苏秀报考了中央电影局电影演员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前身),当时电影局管演员工作的老师找她谈话说,“你已经结了婚,而且还有了孩子,我看你别去念书了,到翻译片组去工作吧”。

当时的苏秀并不知道翻译片组是干什么的,但老师说“反正都是表演”,于是,刚刚年满24岁的苏秀穿着一身蓝布列宁装,误打误撞地走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译制片配音演员。

其实对苏秀而言,配音并不陌生。毕竟在中学时期,她就开始出演一些广播剧,从最初只有几句台词的小角色很快就跃升为女主角。

在苏秀看来为译制片做配音,某种程度上就是和大师合作。

很多年后,苏秀对于她的“表演老师”们的表演始终记忆犹新——“拿我配音的来说,很多都是奥斯卡的影后,比如《真假公主》里面演皇太后的海伦·海丝,她被称为美国剧坛的第一夫人;还有《为黛西小姐开车》里扮演黛西小姐的,她是年纪最大的影后。50年代我配音的达拉索娃,当年在苏联就等于我们中国的梅兰芳或者白杨这种地位!”

苏秀在录音棚

后来她做导演,接触的也是各国的大师——“比方美国的奥利弗·斯通、日本导演山田洋次、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始人罗西里尼……”

苏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大学能把各国的艺术大师都请过来教学,而我们却能接触各国的艺术大师”。

尽管翻译片组的条件简陋,苏秀曾回忆当时的录音棚被大家戏称为“漏音棚”“奶奶庙”,而且待遇也不高,但苏秀依然觉得自己进入这个行当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这辈子一直是和大师在合作,大师们就像是一个大学。”

声音绝配

在译制片的黄金年代,许多配音演员的声线极具辨识度。比如凭借不同声线出神入化诠释人物性格的配音界语言大师邱岳峰;比如“永远的叶塞尼亚”“上译厂的当家花旦”李梓;再比如化身大侦探波罗和高仓健的毕克;声音华丽高贵、几乎成了王子代名词的童自荣……

苏秀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戏路极宽广的女配音演员。除了小孩子,她几乎能驾驭所有角色。20多岁能配70多岁的老太婆, 50多岁也可以回来给年轻姑娘配音。她的配音角色里有高高在上的女王,也有无奈的小偷妻子。从1950年进入上译厂,苏秀的配音作品多达180多部。

老一代配音表演艺术家富润生在《译影见闻录》中谈及苏秀,称“她在配音方面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她配过的具有各种年龄、性格、身份的人物至少有上百个,她非常称职,有不少可算是‘绝配’(没人比得上)。她不仅配出了原片演员的‘神’,同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人物的需要,运用声音造型和语言表达的功力,还原原片人物的‘魂’”。

2021年《天书奇谭》4K修复版公映时,苏秀曾撰文回忆当年的配音工作:“根据老狐狸的形象和动作,完全像个旧社会‘跳大神’的,于是我就努力作出一副黄皮大仙附体的样子,‘云从龙,风从虎……’很久以后有人介绍我时,还把这只老狐狸也作为我的主要配音作品。大家觉得配这部戏非常好玩,你笑我,我笑他,笑声不断,就像春节在开联欢晚会。”

多才多艺,人生丰富

除了是位配音演员,苏秀还是中国第一位译制片女导演。

译制导演不同于配音演员,她需要反复思量,根据电影的风格样式来搭配演员,以此保证影片的整体和谐性。在苏秀看来,“译制导演如同一个乐队中的指挥家,他既不谱写乐曲,也不演奏乐器,但由于指挥对乐曲理解的不同,处理的不同,同样的一首曲子却会产生不同的演出效果”。

《虎口脱险》是影迷心中难以逾越的经典,而它正出自苏秀之手。

尚华和于鼎这一对活宝老哥俩在片中的配音,甚至让许多观众觉得比原作更准确和精彩。苏秀作为导演和其他配音演员对影片台词所做的二次创作,通过反复的观摩和琢磨,“引导演员像说相声一样”完成了这部片子的配音。

苏秀曾在访谈中谈到自己的工作流程,“没有哪一个看电影的人是像我们这样看的,每个小段循环地看,掰开揉碎地去看”。译制片的配音和执导过程,就是在和各国的艺术大师进行对话的过程。

在苏秀晚年写作的《我的配音生涯》一书中,她写到,即使许多戏份寥寥的小角色,她都结合影片语境做了细致的分析,甚至外国演员和导演的其他作品,也被拿来纵横比较分析,才“推演”出最恰当的输出方式。正是靠着她的“百转千回”和“千锤百炼”,我们才见证了译制片的“黄金时代”。

晚年的苏秀笔耕不辍,七十多岁时,她开始学电脑,发邮件、敲键盘,回忆她的配音生涯、讲述她生活中的人与事。

除了在配音、导演工作上为观众留下了无数经典之外,苏秀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她在哈尔滨上初中时,喜欢打乒乓球,寒假则会用节省的零用钱买冰场的月票,每天上午去滑冰,下午回家做作业。因为乒乓球打的好,她还曾被选入上海电影局代表队。

苏秀在92岁高龄时曾荣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法国驻上海总领事柯瑞宇给苏秀的函件上写道:“您通过卓越的职业生涯为法国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为此而感到骄傲。正是由于您的才华和您出色的配音工作,您让中国观众发现了法国电影的珍品,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秀留给观众的那些经典角色和影片,让人们永远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属于译制片的黄金时代——那时的电影,原片演员好像自然而然地在说着中国话。

而现在,我们宁肯看字幕,也不想听着棚虫千篇一律的配音,太膈应了。

“不管戏多戏少,每配一个不同的人物,就像经历一次不同的人生。我经历过皇后的显赫,也品尝过妓女的低贱,既做过纯情的淑女,也做过资本家的恶毒情妇,还有作家、钢琴家、农妇……谁曾经历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为此而迷恋我的工作,永生不悔!”

如今,斯人已去,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资料来源:光明网、中国妇女报、澎湃新闻等


相关:

凤凰晚报|泰副总理亲迎中国游客;俄军狂攻小城原因披露全网关注

乌克兰情报:俄航母进入危急状态 军方与维修厂推诿责任俄航母冒着黑烟在海上航行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1月9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位于摩尔曼斯克第35修船厂的俄罗斯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进入危急状态。乌情报显示,在维修工作过程中,修理厂决定将航母从主船坞转..

上一篇: 网恋同居4天男子起诉退三金和彩礼 法院:应返还
下一篇: 辉瑞CEO:预计中国合作伙伴上半年开始生产Paxl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