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风声丨都市藏娇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别再以讹传讹了


更新日期:2022-09-06 18:10:21来源:网络点击:1922452

作者| 方玄昌

科普作家

在今年长江流域遭遇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大面积持续干旱之时,民间就出现一种声音,猜测接下来会有一场大地震,理由是俗语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现在,“大震”果然来了。9月5日发生于四川泸定的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6.8级,震中附近烈度达到了9度,截至发稿时已经造成66人遇难。

| 四川 海螺沟景区地震救援现场

按照学界惯常的称谓,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7级以上的叫大地震,显然,6.8级已接近大地震的标准;而今年川渝两地因受高温干旱影响最大,也被大家视为这次规模空前的极端气象事件的中心。一切信息似乎都彰显出,泸定地震完美验证了“旱震理论”。

然而这个现象并不能改变对这一“理论”的判断:它依然是无稽之谈,这次所谓的“验证”甚至连巧合都算不上。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源自中国古代,根据《国语》《史记》等史书记载的有限案例,有人给出了这一笼统的归纳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如果不对旱、震两者在关联时间、空间及各自严重程度上加以界定,那么这种笼统归纳很容易成为具有地域适应性的一句废话:但凡一个地方有过发生干旱的情况,未来周围发生的地震都可以算在它的账上。

|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震中及附近乡镇

拿这次发生地震的泸定来说,震中周围50公里内曾记录发生过10次5级以上的地震,你如果追究就会发现,它们一定是百分之百发生在更早的某次大旱之后。

因此需要追问,“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之后”是多久?“大震”要多大才算数?

如果是旱得越久、干旱范围越大,相应的地震震级就越大,那这次地震远配不上“人类气象史上最严重的大面积持续干旱”。

将这一民间说法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是耿庆国,他在所谓“旱震理论”中,将两者的关联时间做了1-3.5年的界定,并给出了“旱得越久、干旱范围越大,相应的地震震级就越大”的论断。他还将民间说法修改为“大震之前往往有大旱”,旱、震关联做了修改。很显然,他和民间说法一样认为,大旱和大震之间存在内在关系。

这类说法其实被科普界无数次反驳,但由于三大原因:科学的声音往往跑不过谣言、公众面对灾难更不容易保持理性、这些声音往往有“科学”包装和官方身份——所以,每一次灾难发生后它们都会再次复活。

公众因此有必要识别这类谬误,且了解识别之方法。我推荐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若有显而易见的反例、且该理论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则可以直接给出鉴定结论。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学会这一步最省事,需要的就是动动脑子。

针对“旱震理论”,地震台网中心曾做过统计,从1900年到2013年,中国共发生了142次强震,其中震前四年内为旱区的情况为79次,比率56%;大旱的情况共发生1297次,4年内发生强震的情况为119次,占9%。两个比例数相差悬殊的原因是,干旱发生的概率远高于强震,总之,统计给出的结论是“旱震理论”并不靠谱。

其实不必如此费事,我们只要把眼光扩大到世界,逻辑就会变得清晰简单:干旱了上百万年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何没有频发超级地震?饱受洪涝之苦的印尼又为何大震多发?

仅仅从现象推导结论的话,如果身在另一个地震多发国、气候温和的日本,或许还得归纳出“风调雨顺之后必有大震”的结论?

第二步:拷问该理论是否明显违背常识;如果是,则要依据“特殊的主张需要特殊的证据”原则。

常识告诉我们,地震发生于地底深处 (比如本次泸定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 ,气象因素则发生于地面之上,作用于地表及浅层地下,两者要发生关联需要突破多大的障碍呢?

因此,“旱震理论”属于极特殊的主张,那就需要极为有力的证据,远不是有限的历史统计数据就能证明其可靠性。

第三步:拷问这种理论是否为主流科学界所接受、论文是否发表在有同行评议机制的专业期刊上。

事实上,在资讯通道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一种重要的新发现都会在极短时间内为世界所知、所共享,打着“一地一族独享”标识的所谓科学发现,往往不值得信任。这在涉及人体健康的医学领域尤甚。

“旱震理论”并不被主流科学界认可。

第四步: 微观上,考察其研究方式是否依据通行的科学规范;考察其研究结果的展示是否符合通行的科学规范——关键是,不能只描述现象,要寻找表面现象之下的内在联系及机理。

细致考察你会发现,“旱震理论”,与地震预报领域的另一位知名人士任振球的“天地耦合理论”一样,都是依据有限的、主观选择性强的案例统计而给出结论,其研究方式接近玄学。

如果是科学理论,就必须要设问:发生在地表的气象事件是如何与孕育于地底深层的地震发生关联的?这既需要强有力的数据、也需要严密的证据和理论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在辨识这类“另类”理论时,普通公众很容易踩的一个陷阱是,被眼花缭乱的专业术语、以及“研究者”的各种头衔和光环所吓倒。其实,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对这些表面唬人的结论,很容易发现其逻辑的漏洞。

以上辨识方法无疑都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准则。也许有人坚定地认为,世上完全可能有比科学更可靠的研究方法,能触及科学所不能抵达的神秘力量。对于这样的认知群体,或许科学和科学普及都无能为力。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张丰


相关:

说一套做一套,美国真是虚伪到家了(观象台)美联社近日报道称,自俄乌冲突爆发、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来,超过3600船俄罗斯商品运抵美国,月均进口额超过10亿美元。一边声称要联合盟友对俄展开“毁灭性的制裁行动”,一边千方百计、遮遮掩掩地维持对俄..

伊拉克之乱,祸根在谁?图为8月29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救护车驶入“绿区”。哈利勒·达伍德摄(新华社发)近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绿区”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起因是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穆克塔达·萨德尔宣布永久退出政坛并关闭其..

上一篇: 普京现场观摩“东方-2022”军演
下一篇: 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开启 规模系全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