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中文不会死 试图垄断中文的大约会启东房产网 死


更新日期:2022-05-23 10:22:37来源:网络点击:1873256

世界上有两种恶俗行为,一种叫媚俗,另一种叫媚雅。

《中文大约已经死了》这种文章,就是典型的媚雅行为。

所谓媚雅,就是认为,任何事情都天然存在两种,一种是高雅上等的,一种是低俗下等的。具体到中文这事,就是存在所谓的雅言,区别于大众语言,远远高于大众语言。

而古往今来的媚雅者,其实都有一个通病,他们并不能创造雅,他们只会车轱辘似地反复喊口号,「高雅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但是让他们真的创造自己规范的好作品时,他们就会「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在他们翻动的三寸不烂之舌之下,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用他们所鄙视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在这些人眼里,空空如也是高级的、文雅的,而「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就是低俗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空空如也,就是春秋时代的流行语。

空空如也出自《论语》,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就是流行语的魅力,它们是活语言,你可以用一个高级的词汇来代替它,但是,对不起,你说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孔子在这里可以说一无所知吗?可以,但是,对不起,一点意思都没有。

流行语的强大,就是它不但能表现出来你用雅言表达的意思,而且非常有趣,它们不仅不会死,而且正因为有它们的存在,中文才不会死。

任何一个认为中文会死的人,应该去买一本《成语大词典》,这里面的每一个成语,每一个典故,都是流行语,正因为它们当时的流行,它们才能留下来,它们就是那个时代的「绝绝子」,「大无语」。

「大无语」这词儿不好吗?我想象不到,还有什么词汇能比「一整个大无语」,更能代表那种无语凝噎的感觉,而知识分子喜欢使用的「失语」,又比「大无语」好到哪儿去了呢?

中文是演进的,如果没有演进,中文还停留在甲骨文的时代。

他们批判流行语的低俗,「家人们,咱就是说今天就是纯纯心肌梗塞一整个EMO住的状态,整一个就是王八退房憋不住了属于是,咱也就是说他非要驾鹤西去撒手人寰咱也没办法纯纯大无语,从今往后姐就是女王的自信大动作了」。

认为这种废话篓子,是智力的低下。

但是,他们不知道,甲骨文为什么字少,不是古人智力高级,而是TMD,甲骨难刻,你让殷商的卜师,刻这么一大段,他要吐血三升。

等到有了竹简,才有了老子孔子。

有了造纸术,才有了两汉散文。

今天流行语的这种繁复,是因为我们可以繁复,是因为我们有了计算机和键盘。

孔夫子到了今天,你认为他还要刻舟求剑,去写先秦的散文吗?

中文死了,这就相当于说,唐诗死了,这就是一句完全正确的废话。

「唐诗」当然死了,因为那是「唐」诗,但是诗歌没有死,诗人之所以不再写「唐诗」,并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那样落后,因为那样丢人,因为那样很傻缺,因为那样很不fashion,因为诗人是要脸的,不能像媚雅者那样不要脸,不能拿那么过时的东西,去给受众。

前几天,我跟儿子读一首诗,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他说,我发现这首诗,跟以前的不一样。

我说,怎么不一样。

他说,以前的诗,都在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这首诗好像没有。

我说,你观察得很仔细。因为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前你学的诗都可以叫写景诗,或者抒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不一样,它甚至都不能叫咏物诗,因为咏物只是一个表象,它更多的是一首说理诗。

他说,那为什么要分这么多种?

我说,因为诗就是个工具,到了晚唐,那种抒情咏物都已经满足不了诗人的表达欲了,他们想要更理性的表达,于是就有了说理诗,到了宋代以后,几乎所有诗都开始说理,所以罗隐可能不太出名,但你可以看出来,他是诗歌风格转变上,一位很重要的诗人。

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宋朝人不可能像唐朝人那样写诗,唐诗抒情,宋诗说理。你学过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你觉得它的的特点是什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儿子说,我不知道什么特点,就是觉得好背。

我说,你说得非常棒,就是好背,好背的原因就是它几乎就不是诗,而是一篇小散文,这就是辛弃疾的厉害,他以散文入词,用写散文的手法写诗。

回到话题,中文死过吗?中文每天都在死啊,唐诗死了,宋词死了,明清小说死了,但是中文死了吗?从来没有,因为中文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在创造流行,更新中文的,有各种有名的诗人,有李白、有罗隐、有辛弃疾,也有各种无名的李白、罗隐、辛弃疾,他们创造不出来诗词歌赋,但是他们也在贡献各种时代的流行语。

《滕王阁序》不是什么天才的苦吟,而是一时的灵感迸发,王勃写《滕王阁序》时,洪州太守阎伯屿本来要抬举自己女婿,已经让自己女婿孟某写下了文章,准备夸耀,结果没想到来个王勃,临时一挥而就,阎太守看到捣乱的,本来大怒,王勃写一句命人报一句,直到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才惊为天人。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笔纸巡让语宾客,物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请宴所,极欢而县。

如果王勃要苦吟,那么不但没有什么《滕王阁序》,连滕王阁都不见得有什么名声,最多不过是一群小丑的盛宴,甚至不会有王勃,因为苦吟这件事,就没有意思了,就不好玩了。

王勃为什么能够一挥而就?因为那就是古人的生活,宴饮就要酬对,盖楼就要赋诗作文,只要他们还在盖楼,只要他们还在生活,就一定会有天才出现,就一定会有天才可以创造天才的作品。

文学也好,中文也好,它不是空中楼阁,它是生活的火花,没有王勃也会有李勃、张勃,因为只要有生活,就总有天才的少年。

我们今天为什么没有《滕王阁序》,因为我们今天没有那样的生活,因为今天我们要盖一座楼,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如果有一个人要在别人建房的时候苦吟一首诗,别人只会说,傻逼,如果是个14岁少年,尚且可以理解,如果岁数再大一点,就更难看了。

苦吟即使在盛行作诗的唐代,也已经够难看了,何况,今天。

贾岛要苦吟,要推敲,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那是因为贾岛是个菜得抠脚的弱鸡啊。

贾岛的故事,就是一个媚雅者的难堪,他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推敲」两个字给李太白,上来就知道敲好,因为李太白有对音韵的天才的敏感,他不用像贾岛一样去思考,他输出什么什么就是流行。

说白了,李太白要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待诏翰林院,怕是早都芭比Q了,贾岛的写法李白不会用,罗隐也不会用,因为他们有生活,他们天生知道自己该写什么。

最蠢的一点,《中文大约已经死了》把中文的毛病归因为低幼化,中文之死,死在太年轻。

用王勃、贾岛、李太白的例子已经够暴露他的愚蠢了,居然把姜文这种傻逼的话拿出来:

「我们手里拿的iPhone手机,是一个老人做的。很多名牌,也是老人在设计。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多年轻人推崇的东西,都是老年人创造、引领的」。

乔布斯跟这些傻逼的区别是,乔布斯从来就没有老过,而他们从来没有年轻过。

乔布斯到死都在玩最新最酷的东西,而不是像这些大院遗孤一样,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在怀旧,20岁的时候是遗少,到了40岁就自动转成遗老,开始老生常叹「一代不如一代」。

年轻人当然不是世界的全部,因为年轻人里也有遗少这种傻逼。

所有感叹「中文已死」的人,其实都在以「拯救文化」之名,行「垄断文化」之实,他们关心的不是中文死不死,而是要定义中文,他们不是要中文有创造力,而是要消灭中文的创造力。

当垄断中文之后,就可以垄断话语权,又回到了他们擅长的时代,他们可以跻身文字贵族,一语定乾坤,创造属于他们的「大无语时代」,文字贵族说得越多,民众说得越少。

要我说,很多流行语固然不太高级,但是相比起话语权垄断的时代,当民众说得越多,文字贵族说得越少,这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

中文不会死,试图垄断中文的大约会死。


相关:

错过第25轮核酸 吉林一居平易近被要求补缴前24轮费用家住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黄土坑街道的李先生5月21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因未关注四平市核酸检测通知,错过5月19日核酸检测,虽已在5月20日主动补测,但仍被要求补缴前24轮核酸检测费用,若不补缴则面临罚款、..

布林肯:想给普京送一首歌 但他们说这不得体《乌克兰真理报》网站5月22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城大学演讲时开玩笑地说,他想将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我们永远不会再在一起》献给俄罗斯总统普京,暗示美国不打算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布林肯称,..

上一篇: 提前还房贷的人 越来越多
下一篇: 改小8岁“60后”变“70后”?春秋岂容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