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风声丨防疫外贸代理 中的正义:非论哪种病患,都应获获救治


更新日期:2022-04-07 10:44:03来源:网络点击:1851458

Image

Image

作者|宋华琳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而在坚持清零策略不动摇的情况下,随着一些城市确诊和无症状病例的数据持续增长,其他“常规疾病”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也在不同城市显露出来。

对这些病患的不幸遭遇,除了抱以同理同情,以绿色通道、应急处理等方式尽快解决外,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当特定时间段、特定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不敷之需时,涉及到医院床位的提供、医护人员的配置,乃至个人防护设备、核酸检测资源、疫苗资源的配置,这不仅仅是医学伦理问题,也是需直面的法律和政策议题。

Image

平等对待每位新冠肺炎感染者

我国《宪法》第4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护人民健康”。

以上两条,共同构成了我国关于医疗卫生的“国家目标”条款,宪法以其规范功能,引导、督促着国家通过制度建构和制度实施等方面的努力,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此外,《宪法》第33条第2款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原理性、概括性的宪法权利。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33条进一步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患者。在新冠肺炎诊治中,应贯彻“相同事物相同处理”的平等理念,平等对待每位感染者、患者;也即,平等理念构成分配正义的核心要素。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检测、筛查和救治,尽最大努力做到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样的制度与公共政策设计,不仅是生命至上理念的体现,也是平等原则的体现,以努力缩减乃至消除“事实上不平等”的状态,保证每个新冠感染者都有平等获取医疗资源的权利与机会。

Image

对不同症状患者分类救治是真正的平等

然而,在平等原则之下,不仅禁止“对于相同的事物作不同的处理”,即“差别对待的禁止”;还禁止“对于不同的事物做相同的处理”,即“相同对待的禁止”。

前一个“禁止”容易理解,而后一个“禁止”则需要对平等原则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意味着,就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患者的救治,应针对症状的不同,做到分级、分层、分流诊疗救治,从而实现科学和精准地防控。

目前,无论是无症状感染者、轻症,还是普通型、重型患者,通通送到医疗机构隔离救治的做法,未能充分体察性质不同事物的不同点,貌似“相同事物相同处理”,实则可能是“对不同的事物做相同的处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有违平等原则。

医疗资源配置,应遵循“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的箴言,特别是考虑我国的经济和财政状况,更需要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为不同程度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妥善分配与病情相称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

2022年3月1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中,吸纳了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度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救治措施,规定“根据病情确定隔离管理和治疗场所”,要求对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等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轻症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这体现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精髓。

Image

具体而言,在病例分类救治的指引下,应当优先向症状最重者配置最多的医疗资源,优先照顾最有医疗需要的群体。

那么,谁是“高优先”(high-priority)次序的群体?重症患者优先(Sickest first)应该确保让有肺炎表现、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及老年患者,收治到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救治;而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推进有效抗病毒药物使用,以便实现关口前移,防止轻症转重症,防止出现重症和死亡。

从国外的情况看,大部分轻症患者,无需到医院进行治疗,也能康复。而且,对于需要专人照顾的儿童、其他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而言,集中隔离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照护。

为了防止医疗卫生资源挤兑,提供更为有的放矢的诊疗,建议未来及时修订《诊疗方案》中的相关要求,让有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居家隔离。与之同时,建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研究和出台居家隔离的指导原则,就居家隔离的活动范围、清洁和消毒要求给出指引。

对不同新冠肺炎病例类型、实施不同的应对措施,其要旨就在于斟酌规范事物性质的差异,设定和实施合理的差别对待。这个差别对待的目的,有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毕竟医疗卫生资源有限,不能因“生命”无价,就对所有疾病“不惜一切代价”。

特别要说明的是,如上建议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松,而是与当前我国防控形势的精准对接。一方面,有助于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度为身心俱疲的医护人员缓解压力,从而把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例集中收治到医院里面来,保证救治效果。

Image

另一种平等:其他病也是病

当下,除了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量亟待救助的新冠肺炎患者,还有不少病症危重的非新冠肺炎患者也在等待救助。

这提醒我们,要公正统筹地配置稀缺的医疗资源,还要平等对待新冠肺炎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保证其他疾病患者特别是危重疾病患者的就医权利,谨防“按下葫芦浮起瓢”,避免因疫情防控挤占医疗资源,造成其他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上升。

Image

当务之争,是统筹新冠肺炎防控与正常的医疗服务、医疗秩序的保障。客观上,新冠肺炎防控给位于封控区、管控区的群众就医带来诸多不便,但对于那些需要看病就医、特别是危重疾病的老百姓,要能让他们“走得出小区,进得去医院”。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应急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优化救治转诊流程。比如,可按照分区分级管理原则,安排封控区、管控区人员到辖区定点医院就医,确需在辖区外就医的,由社区统筹安排转送至定点医院就诊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30条规定了首诊负责制,第27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服务。面对有就医需求的群众,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特别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的结果作为推诿拒绝、延误治疗的理由。

各医疗机构可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立缓冲区域,在核酸检测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收治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放化疗患者以及孕产妇、老年人、新生儿等特殊群体,也可指定医疗机构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则应允许开具长期处方。

以上,构成了我们在大疫当前,仍要保证每个病患——不论是否新冠感染者,都受到相应的照顾或医治的权利与机会。

作者|宋华琳,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医药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张丰


相关:

连系国安理会进行生物平安问题会议 中方亮相当地时间4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生物安全问题阿里亚模式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表示,中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深受生物武器之害,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

任正非签发!华为谈专利会议纪要曝光华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内部是如何看待专利的?4月6日,华为在心声社区公开了一则由任正非签发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纪要首先指出,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促进技术公开并被业界公..

上一篇: 上海市政协:全体委员迅速步履起来 就地就近加入自愿处事
下一篇: 对话海底捞CEO:从张勇到杨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