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内地许昌日报 首批289名法官、检察官助理接受任命


更新日期:2014-09-05 10:59:31来源:网络点击:160721

新华上海快讯:5日上午,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在上海接受任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大陆产生的首批法官、检察官助理,也是上海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工作的重要一步。记者黄安琪

早前

上海部署司法体制改革:

据东方网报道: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7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举行,研究和部署上海司法改革试点推进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实施意见》。上海的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和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内容。

据悉,上海已经确定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二分院及徐汇、闵行、宝山区法院、检察院等8家单位先行开展为期半年的改革试点,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在全市推开。

试点方案包括五个方面

一、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划分人员类别,核定法官、检察官员额。突出法官、检察官在司法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三类,分别占队伍总数33%、52%、15%的员额比例。实行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设3-5年的过渡期,逐步推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以法官、检察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人员结构,促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健全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建立以专业等级为基础的法官、检察官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分级管理的司法辅助人员薪酬制度;细化法官、检察官延迟申领养老金办法,建立符合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特点,有别于一般公务员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体系,增强法官、检察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为依法公正履职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

三、完善司法责任制。推行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凸显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在办案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司法机关办案组织,实现办案组织专业化、扁平化;建立办案人员权力清单制度,加强对司法权力的制约监督,形成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管理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四、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体制。

 

五、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省级统一管理机制。

改革亮点: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称,本次司法改革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法官、检察官的员额制”——将法官、检察官缩减至法院员工总数的33%,剩余52%的人将成为司法辅助人员,15%的人将成为行政管理人员。法院运行将“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各级法院的法官数量目前大约占总人数的50%至60%,也就是说,至少将有17%的法官要从“医生”变为“护士”。

现状:

办案多少和质量如何对法官职业晋升基本没影响

我国基层法院长期存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上海司改方案”为何还要大幅度削减法官数量?

“减到现有法官总数量而不是全体法院员工数量的33%,还差不多。”游伟告诉记者,长期在一线实际办案的法官数量,其实并不多。

据他介绍,有的法官,因为办案优秀当了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甚至副院长、院长等,一经提拔后,就不办案了;有的法院“领导”,从其他机关调来,虽有“高头衔”,却不会办案;还有的行政人员,被提任上处长、工会主席等行政级别后,也会同步提升法官等级,但还是不会去一线办案。

上述情况造成了现今的尴尬局面——很多年轻法官进入法院之后,一开始“拼命办案”,但最终目的却是有朝一日被提拔当上“领导”,可以“不办案”,甚至有机会“管人”、“管案”。

记者从不少青年法官口中了解到,办案不仅辛苦,还需要应付方方面面的关系,工作压力极大。但是,办案多少和质量如何,对于一名青年法官的职业晋升、薪资涨幅,“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一个不低的行政级别,却能为青年人带来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法官职称”。

根据我国《法官法》,“法官”这一专业技术职称被分为12个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二至十二级法官分别为大法官、高级法官和法官。其中大法官分为两级,高级法官分为四级,法官分为五级。

然而,影响法官薪酬高低的,却并非“法官职称”等级,而是行政级别。

王福华告诉记者,在中国,“办案”是件苦差事。如果把“法官”比喻成一个医生,那这个医生既要会做大型手术,还要干一些护士的活儿,又要充当麻醉师、手术缝合医师、配药师等。

他记得自己当年在法院工作时,一年平均要办300多个案子。除了庭审,还要负责调查、交换证据、找人谈话等一系列工作,“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办案之外”。干了3年,他转到了法院研究室工作。没多久,就辞职了,“这不是我想象中应该有的法官生活”。

“你随便去问一个一线办案的正科级小法官,如果让他去机关党委甚至工会工作,但可以提个副处级,我想他一定会去。”游伟认为,这种体制,遏制了一部分优秀青年办案法官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化发展。

既得利益者能否给自己“削权”,考验改革智慧

王福华的经历,代表了一部分从法院离职的青年法官的想法。而此次上海的“精英化”司改方案,让他们中的不少人嗅到了希望。

一片叫好声下,退休13年的老法官罗卫平,也接到了一些昔日同事打来的电话。年轻的审判长们向老师表达担忧——那些在后勤部门、机关党委、办公室等部门长期工作的“高级法官”们能不能“让贤”?进入33%所谓“精英法官”队伍的,会不会还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罗卫平对于上海率先进行司改举双手拥护,但对此方案的后续“执行问题”,他仍在观望。

“如果‘谁进33%’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一批优秀青年法官离职,这就要考验改革智慧了。”他说。

而要解决上述担忧,司法系统的“去行政化”,也许是釜底抽薪之策。

过去在法院系统,脱离“办案”苦海、拿到“行政领导级别”稳赚不赔。新政出台后,或将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面临“做官,还是做法官”“二选一”的抉择,但新政并未明确提及,是否允许“双岗位”同时并存。这令游伟感到司法系统的“去行政化”任重道远,也让一些公众“浮想联翩”。

“让既得利益者自己给自己改革,确实挺难。”游伟告诉记者,在这一“革自己命”的“上海改革方案”中,还有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缺失了。“方案缺了一条‘无法定事由、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审判、检察岗位’。”他认为,这是对法官的最根本“职业保障”之一,能保证法官、检察官在办案时“不怕得罪人”、“只服从法律”。

罗卫平坦承,对法官而言,自己所办的20个案子里,出现一个受到“行政干预”的案子,很多法官就会“受不了”。“过去‘行政干预司法’问题,令很多法官感到沮丧。”他认为,方案出台后,这样的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

“假设一个案子,院领导或者上级来打招呼、批条子,你究竟该如何选择?”游伟说,如果不把领导们“调人”的权力限制住,独立审判权就无从谈起,“你判的领导不满意,或许就有可能被调到二线部门去,这怎么能保证法官坚持只服从法律呢?”

但问题是,领导们都已经习惯过去的工作方法,他们能那么积极地给自己“削权”吗?

“方案是出来了,但在操作上,难度不小。”罗卫平认为,未来两三年内,同级行政机关可能还是会对法院办案有一定的制约,“具体操作有一个过程,没那么简单,且看未来方案如何落实。”


相关:

苏妙玲第一主打《眼神总会认得》首播 金牌班底打造上周,天娱传媒首度曝光了新生代女歌手苏妙玲2014国粤双语大碟《漫步失物招领处》的第一版“寻访”海报。在歌迷的万千期待下,苏妙玲再次暖心发声,第一主打《眼神总会认得》电台首播获全国20城DJ零差评。今日,完..

张惠妹等“4天后”为慈善开唱 林青霞低调现身华语歌坛“四大天后”林忆莲、那英、张惠妹、蔡健雅前晚在香港举行慈善演唱会,与主办单位一同捐出300万港元给“护苗基金”,帮助那些受性侵犯和家暴伤害的儿童。“护苗基金”创办人萧芳芳现身舞台,当众向四人单..

上一篇: 陌陌公司落实《规定》取得成效 封禁650余万注册资格
下一篇: 俄媒:中俄正就苏35战机进行谈判 尚未签署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