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中国尝试家庭垃薇娅老公丁海峰 圾回收分类 西媒:百姓越来越关注环境


更新日期:2018-08-11 20:33:05来源:网络点击:1149828

原标题:中国尝试家庭垃圾回收分类 西媒:百姓越来越关注环境

参考消息网8月11日报道 西媒称,配备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类垃圾箱、新的立法、对公民进行教育培训以及对违规人员进行罚款……中国正在采取各项措施推动家庭垃圾回收。

据埃菲社8月9日报道,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多年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比如,在中国的街道上很少看见分类垃圾桶,就连大城市也不例外。

报道称,中国全球环境研究所一名负责人表示:“虽然政府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但我认为全国人民的意识还有所欠缺。”

他说,新一代人“的确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他们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活标准”,他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可以采取行动来改善环境。

这名负责人还说:“渐渐地,年轻人开始增强互动,他们正加入到环境话题中来,中国人采取行动的兴趣正在提升。”

报道表示,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宣布,正在成立一个工作组,起草有关家庭垃圾回收的相关法律。

中国对家庭垃圾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35%的城市家庭垃圾都要实现回收利用。

目前,欧盟范围内45%的城市垃圾都已实现回收利用。欧盟成员国商定,到2025年,城市垃圾的回收比例至少要达到55%。

报道称,中国政府将保护环境视作中国发展的支柱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并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中国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和未经分拣的废纸等,因此垃圾回收站现在需要寻找家庭生活垃圾来源。

2013年,上海市推行了“绿色账户”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将垃圾分类。

报道称,“绿色账户”已覆盖全市近380万户家庭。居民可通过将垃圾正确分类投放来获得积分,还可用积分兑换日用品,如牛奶、香皂、牙膏、电话卡和公共服务等。

此外,新一代垃圾箱已开始投放使用。这些垃圾箱配备面部识别、监视和垃圾分析等技术,还配置可在垃圾装满时发出提示信号的传感器。(编译/廖思维)


2017年6月13日,1名餐厅服务员将餐后垃圾分类投放。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宁夏银川:“互联网+”让居民垃圾分类更自觉

新华社银川7月31日电(记者 于瑶、温竞华)“你多少分?”“1800多分。”“可以换洗洁精、提纸……”夏日的午后烈日当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永和锦城小区广场“垃圾分类资源垃圾兑换点”的摊位周围却人头攒动,居民们纷纷拿着手里的绿色小卡片,从兑换点的工作人员处换取种类缤纷的生活用品。

绿色小卡片即是智能分类卡,一户一卡绑定一个二维码,居民自己把垃圾分类后装袋,贴上二维码,投进对应类别的垃圾箱,回收人员取出垃圾称重后,扫描二维码并根据重量将相应积分打入居民的卡中,居民便可以用积分兑换自己所需的日用品。

据银川市城市管理局介绍,2016年8月银川市建立了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启动“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方式。通过绑定二维码投放垃圾、微信公众号下单上门回收等方式收集和监控垃圾处理情况,可直观显示各居民小区、单位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减量情况,确保资源垃圾全程可溯化。

“以前会把纸板子、啤酒瓶等当垃圾扔掉,觉得卖废品也卖不上价,现在可不一样了,值钱呢!”居民徐静从这项工作开展之初就积极参与,此前已经兑换过牙签和花露水,刚刚又用3900分积分换了一袋大米,“扔垃圾有积分,攒一段时间就能换袋盐、换袋醋,不用跑到外面商店买。小区环境好了,自己也能得实惠!”

如今永和锦城小区的智能分类卡用户注册率已达81%。银川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建华说,“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解决了回收人员不好找、价格不透明和普通拾荒人员上门回收不安全等问题,记录下来的废品信息、流向,也为城市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持。

截至目前,银川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包括52个居民小区、16所学校和78家区直机关单位,覆盖人口35万,已举办“垃圾换物”兑换活动580余场,微信预约上门回收22.5万单。

(2018-07-31 17:14:08)

【延伸阅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在哪儿_光明日报_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困扰了人们多年。最近,这一难题的解决有了新进展——日前,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46个重点城市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

“一年多来,各地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不可否认,目前这项工作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海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让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体味更多获得感。

垃圾分类面临诸多挑战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较低、准确率较低,已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的一个突出问题。记者在北京某小区观察发现,该小区居民楼下放置有三类垃圾桶,分别是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但每天早晨,所有垃圾桶中的废弃物都呈现无序状态,垃圾分类的宣传板沦为摆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袁州学校,师生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新华社发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短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都需要建设配套设施。目前,部分城市对生活垃圾先分后混,只是在投放环节配套了分类投放的垃圾桶;有些城市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但在处理环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害垃圾运输和处置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清运处置不及时;厨余垃圾量大、含水率高,处理难度大。”杨海英指出。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也亟待建立。据了解,目前,国家层面专门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尚属空白,相关规定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系统性不强,且以鼓励、倡导为主,刚性约束力偏弱。

“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仍需加强,还没有普遍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习惯,尚未从‘要我分’转变到‘我要分’。不少地方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还停留在面上,有的只是搞一阵风、表面化的活动,没有真正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培养一代人的重要抓手来抓,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尚未入脑入心。”杨海英坦言。

垃圾分类呼唤制度建设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拉开了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序幕。但不少人感到,垃圾分类总体进展缓慢。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里?

“关键是以往我们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搞垃圾分类、具体分什么,目标与途径都不清楚。”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指出,不少人认为,光靠鼓励、倡导和宣传很难说服大家将垃圾分类,而且还有人质疑:“我将垃圾分类了,怎么来了一辆垃圾车还是装在一起拉走了?”

对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分类处理系统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形成高效顺畅的系统。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均是政府责任。”居民应当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也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特点,适度超前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并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提升优化。

近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公共机构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据国管局节能司副司长洪波介绍,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一些地区已率先建立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包括福建、贵州、江西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内的21个省(区、市)已经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41个城市正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14个城市已经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杨海英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推进工作小组,总结地方立法经验,尽快形成法律草案;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修改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应当久久为功

“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治理工作,涉及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多个利益相关方和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刘建国说。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地处理垃圾,以改善环境质量。到底分什么、怎么分,应视当地垃圾处理系统现状与规划而定,因地制宜。”杨海英说,各地要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制度设计、全社会参与等方面逐步推进。”

“垃圾分类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做好正确的投放。人们的消费模式要改变,追求简约生活、拒绝浪费,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另外,要积极使用再生资源产品,为再生利用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徐海云说。

“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持续推进。”杨海英透露,今年年底前,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指导少数设施不足的市、县加快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夯实生活垃圾分类的硬件基础。“做好这项工作不是要大家拼投入,而是要让每个城市真正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同时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经过总结,推广至全国。”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9日 10版)

(2018-07-09 10:06:46)

【延伸阅读】港媒称垃圾分类可解北京垃圾围城问题:应强制执行

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 港媒称,北京的居民去年产生了逾900万吨生活垃圾,而且这一数字一直在稳步上升。市政府希望更多的人认真对待垃圾分类,还计划增加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使用。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日报道,近10年来,王莉莉(音)总是会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家中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然后再把它们送到小区里的一个回收点。

接下来,环卫工人会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把它们分成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然后再送去作进一步处理。

71岁的王莉莉住在中国首都的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地区之一。因此,她已经变得讨厌过度包装,而且一直在教她6岁的孙子进行垃圾分类。

她说:“这不是很难,6岁的孩子也能做到。”

报道称,目前,北京市大约40%的生活垃圾被倒入垃圾填埋场,但这些填埋场被认为对环境有害,而且会产生恶臭污染问题。其余的垃圾要么被焚烧,要么被进行生化处理。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设施处副处长张跃升说,市政府已经加快了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到2035年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他说,市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挽救可回收资源,而且还能够通过去除不适合焚烧处理的物质来提高焚烧效率。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北京市323个街道中有大约30%已经开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到2020年,这一比例有望上升至90%。

在王莉莉所在的街道,分类后的垃圾每天两次被运往位于北京南部的马家楼垃圾转运站,在机器的帮助下继续进行垃圾分类工作。

在一条巨大的传送带上,风扇将塑料袋等较轻的垃圾分离出来,而直径小于80毫米的垃圾则从传送带的筛孔中落下,被送往填埋场。

站长王立山(音)说:“这个转运站每天要处理来自北京四个城区的2000吨垃圾。”

他说:“如果垃圾分类做得好,我们就能处理更多垃圾。”

报道称,较大的垃圾会被送往“生物质能源项目”——北京首钢公司在门头沟区运营的一个大型垃圾焚烧厂。这家工厂每天能够处理3000吨垃圾,大约占到北京日产出全部生活垃圾的八分之一,并计划将处理能力再提高一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宋国君教授说,垃圾分类在北京已经试行了十年,但必须强制实施才能使效果最大化。

宋国君说:“我们呼吁在源头对垃圾进行强制分类,不管是家庭还是企业。”他还说,不分类的家庭或企业应该受到处罚。

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固体废弃物管理处负责人冯向鹏说,解决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不仅要靠回收利用,而且首先要减少垃圾产生量。

他说:“限制过度包装和减少不可回收垃圾的数量也有助于推进垃圾分类。”(编译/王雷)


2018年6月5日,志愿者在活动现场向社区居民介绍日常生活垃圾如何分类。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07-05 07:45:01)

【延伸阅读】生活垃圾分类不要“形同虚设”——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生活垃圾分类难题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高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1日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认为,很多地方生活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奖励政策、实行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等方式,让生活垃圾分类真正取得实效。

有委员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仍不理想,一些地方免费交给各个单位的分类垃圾箱没有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雪说,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第一步。垃圾分类处理可以细分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其中分类投放和分类处理尤为重要。尾端的分类处理需要完善相应的设施,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首端的分类投放需要全民参与,源头分类投放做不好,后面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

与会人员建议,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引导,更要将居民个人分类投放行为加以规范,甚至从法律层面加以明确,对个人形成有效约束,真正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机制。

韩晓武委员还提出,垃圾减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而且可以节省大量资源。他建议,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如限制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规范产品包装行为、改进包装材料和设计等,力求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产生的垃圾。同时,制定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法规,使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有法可依,并对违法行为追究责任。

与会人员提出,要重视生活源中的危险废物问题,如家庭产生的过期药品,已被明确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但面临无人回收、无处回收、难以回收的尴尬局面;家庭报废的节能灯,如处置不当,也会对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应该引起关注。

(2018-06-23 19:10:36)

【延伸阅读】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百姓关注)

没有产业链,分类难落实

垃圾分类强调了多年,但成效并不明显。在不少城市街头,虽然随处可见标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很多时候形同虚设。有人不会用,有人不想用,不少属于可回收物的垃圾混在不可回收物的垃圾堆里。

一件变废为宝的好事,缘何叫好不叫座?一方面,与广大市民没有形成垃圾分类意识或有垃圾分类意识但无垃圾分类常识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垃圾分类的“出口”不畅有关。

首先,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在大中城市已成标配,但在不少小城市或集镇乡村,设施滞后,大多数垃圾只能归到一处填埋。其次,不少地方没有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或者街道有垃圾分类桶,但楼道里依然一桶装。有的地方小区分类了,但运输时又混在一起。第三,垃圾分类、垃圾利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资源综合利用由发改部门主管、生活垃圾分类由住建部门主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污染排放则由环保部门监管,“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导致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难以形成完整链条。

目前垃圾处理是政府主导,但废品回收是市场主导,各地尚未形成垃圾回收、利用的产业链,资源回收处于散、小、乱、污的状况,制约了垃圾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笔者认为,垃圾处理,前提是分类,核心在处理。垃圾处理“出口”不畅,垃圾分类得不到落实。因此,改善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垃圾精细化分类,抓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很有必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要求,完善资金、税收、市场和技术服务等政策,构建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产业链,使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

当垃圾分类不再是赔本买卖,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就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湖北宜城市 胡元军

生活垃圾多,回收成本高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事,关键是谁来为分类买单。”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笔者的一个环卫朋友这样解释。

据这位朋友介绍,像建筑垃圾、电子垃圾等具有回收价值的垃圾,推行分类回收不难。生活垃圾由于源头多、分布面广,呈小而散的局面,往往回收成本大于回收价值,从市场投资角度看“无利可图”,很少有企业愿意从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业务。另外,环卫工收入低,工作辛苦。在工作中,环卫工满足于完成责任区内的垃圾回收任务,而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责任意识不强。

生活垃圾分类不是做不了,而是谁都不愿意做。居民为了图省事,不管是不是可回收利用,均用一个垃圾袋打包,一扔了事。环卫工,回收垃圾时怎么方便怎么回收,往往把垃圾统统扔进垃圾车厢里拉走了事。环卫部门作为生活垃圾处置的责任主体,一方面苦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场所、设备不足;另一方面受制于人力、经费等因素,宣传普及、硬件保障力度不够。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多个责任主体,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首先,确立责任主体意识,不能认为垃圾分类是小事,就不当一回事。其次,分段明责,环卫部门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投入和管理,既要加大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建设,从技术角度提供解决方案,也要做好分类前期工作,增加分类垃圾桶投放,增加一线环卫力量等。第三,营造社会氛围,居民把好垃圾分类的第一道关口,按照分类要求规范包装、丢弃垃圾。另外,政府职能部门、环保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要将垃圾分类作为重要环保课题进行研究,推动环保理念进入千家万户。

江苏扬州市 李 政

宣传要加强,指导需跟上

近日,在县城一大型垃圾转运站,发现垃圾堆放繁杂,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就连居民锯掉的树枝也放在垃圾里。垃圾装卸工装运困难,先得把树枝、建筑垃圾等有障碍性的垃圾分拣出来,然后再用铁锹装运,费力费时。

多年来,国家一直推行垃圾分类,但是不少地方,为啥垃圾还是混杂堆放、混杂装运、混杂处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一些居民不知道垃圾混杂的害处,不清楚垃圾分类的好处,不知道能变废为宝,不习惯垃圾分类,习惯随意丢弃堆放。

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源头治理。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充分宣传垃圾混杂的害处和垃圾分类的好处,比如垃圾填埋的高昂费用、垃圾回收可利用的经济价值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环保价值,培育居民自觉分类的良好习惯。只要每户居民都对垃圾分类储藏、分类处理,整个垃圾处理就顺理成章了。

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城市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培训,指导垃圾分类,把垃圾准确的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河南西华县 彭世繁

垃圾分类箱,有的成摆设

每次去放垃圾,都能看见小区保洁工在垃圾箱里翻捡可回收的酒瓶、书报、包装盒之类物品。看到他们那么辛苦,我和妻子在收拾垃圾时,特意在家里先作了分类,拿出去分别摆放。但小区规定所有垃圾必须放入箱内,分类也就成了多此一举。

小区摆放的是车载大垃圾箱,3至4天清运一次,有时一天左右就被塞得满满当当,可回收不可回收的都一股脑儿送进了垃圾场。之所以垃圾分类无法有效推进,短板在于没有垃圾分类设施。我所在的小县城一开始在县城广场曾经摆放过分类垃圾箱,但不到一年就全部废弃。原因是市民基本没有垃圾分类意识,随意乱扔乱放,后来只能不了了之。

推进垃圾分类,首先必须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全面动员、严格执行。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在方便垃圾投放上下足功夫。做到补齐短板,管理规范,督查得力,常抓不懈。日积月累,人们的行为自然会从被动走向自觉。

云南姚安县 董家成

强化法治规范,提高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街道办工作人员,环境卫生整治是一年365天要面临的必修课,其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垃圾处理。我们处于老城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各类零散的福利房、集资房比较多,大型的、规范的物业小区很少,基本上都要靠各社区聘请保洁员进行保洁。好环境大家都想要,可轮到自己就不讲究了,垃圾随便丢放是常有的事。前些年,每天接到垃圾处理方面的投诉、来电是最多的。

经过这几年城市创建的努力,各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各栋楼楼道的垃圾通道全封闭了,楼下摆放了垃圾箱。居民基本上能做到垃圾装袋,定点投放,但也基本上是一袋装。社区工作者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发放分类的相关常识,往往又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和配合。很多居民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没有那个闲工夫。部分居民倒是作了简单分类,但总体占的比例小。在垃圾清运的时候,又是一起进了垃圾车。

我们也尝试了一些办法,不断宣传、劝导,但在缺乏有效规范和制约的情况下,居民还是缺乏责任意识。

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治理工作,涉及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多个利益相关方。

笔者以为,除了在分类处理系统上形成闭环以外,关键还是要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做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比如德国对于违反垃圾分类的最轻处罚是警告,警告无效则罚款,如仍未奏效,清洁公司会对违反规定者提高收费标准。用法治规范起来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垃圾分类这道“必答题”才能答出好成绩。

湖北丹江口市 舒 毅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2日 19 版)

(2018-05-22 10:39:34)


相关:

奥斯卡新增“最流行影片奖” 外媒:欲挽回惨淡收视原标题:奥斯卡新增“最流行影片奖” 外媒:欲挽回惨淡收视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郅晨格】“在这些电影获得奥斯卡奖前,你看过它们吗?”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报道,一项街头调查显示:奥..

韩朝体育交流升温 撬动半岛局势新转折原标题:韩朝体育交流升温 撬动半岛局势新转折   中新社首尔8月11日电 题:韩朝体育交流升温 撬动半岛局势新转折   中新社记者 曾鼐   8月11日,首尔世界杯体育场内人声鼎沸。韩朝统一工人足球运..

上一篇: 俄将针对美国新制裁研究对等回应措施
下一篇: 哲蚌寺雪顿节展佛 西藏信众共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