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当战场上只剩下胃的位置 最后两个人,是保留人性还是继续杀戮?


更新日期:2018-08-11 12:48:27来源:网络点击:1149333

本文作者:旭日潮阳

战争的尽头是人性还是杀戮?当战场上只剩最后两人,你又是在为何而战?杀戮VS救赎,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在敌国之间,或者是在两支规模不大而又彼此厮杀的部队之间,这都不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在宏观层面来看,这两者并非是对立的关系,不断地杀戮就是在自我救赎,因为只有消灭敌人,才能保全自己。然而,倘若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这个逻辑是否还能成立,或许就要另当别论了。

The Last BULLET,kill or save ?

我们以往看过的好的战争电影,有铺天盖地的宏大场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有高度逼真的战场还原,当然,更少不了对人性的刻画。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大多数的战争电影就不可避免地以“反战”为主旋律,既然是“反战”,这就注定了这类电影的精髓之处,一定是对人性的刻画与拷问。其实,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题材,好的电影不一定刻画人性,但刻画人性的电影基本上不会差

《最后一颗子弹》(The Last Bullet,又名:《烈血军魂》),这部拍摄于1995年的澳大利亚影片,是经典的刻画人性的反战电影。影片以发生于1945年5月的婆罗洲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年轻的澳大利亚士兵史丹利与日本头号狙击手山川之间的生死决斗。影片不长,只有90分钟,豆瓣评分8.5,算是战争影片的上乘之作啦。当然,豆瓣评论很少,主要由于片源难找,带国语字幕的版本,笔者目前只能在优酷找到,但是清晰度堪忧。查找时要特别留意的是,另一部上映于1973年的罗马尼亚电影与此片重名,注意区分

影片之始以婆罗洲战役50周年纪念晚会为切入,以插叙的方式将观众带回到五十年前血雨腥风。因为战争,年轻的澳大利亚士兵说服女友应征入伍,投身于婆罗洲的广袤丛林,与穷途末路的日军展开轮番激战。在真实的历史中,远比电影中的描写惨烈的多。当时,在与日军的丛林战中,面对日军疯狂的自杀式攻击,澳军曾大规模使用火焰喷射器,许多藏身于丛林中的士兵,都被活活烧死。

婆罗洲,又称加里曼丹岛,世界第三大岛屿,地处东南亚马来群岛东部,分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1945年5月,盟军为夺取前进基地以进攻爪哇岛,同时夺取石油资源,开始攻占婆罗洲。

勇敢还是怯懦?

丛林中的日军已经所剩无几,史丹利所属的澳洲第七联队乘车上山,年轻的士兵们谈论起日军的自杀式进攻,不免生出几分疑惑与恐惧。而此时仍然负隅顽抗的田中454步兵联队,算上伤员,仅剩下区区14人,已是困兽犹斗。在发出为天皇玉碎的电报后,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丛林狙击,集体性的丧失

当你作为一个士兵,眼看着前方阵地打得热火朝天,此时的你会想什么?是迫不及待地上阵杀敌吗?过去我们看的“神剧”,经常会在这样的桥段中,把处在火线后方即将上阵的士兵表现的慷慨激昂,蓄势待发。然而多少年前就有抗战老兵对此作出了批评,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人急着去送死,战士们谈的最多的,往往是女人。

同样在本片中,并未用多的情节去展现士兵的英勇,不管是对澳军还是日军,都着重地去刻画士兵“胆怯”的一面,反战的一面,也是出于人之本性的一面。掌握主动的澳军,没有人对即将到来的胜利感动庆幸,更多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人的思念。

毫无疑问,无论具有多么强大的意志,肉体终究难以抵挡钢铁的蹂躏。无论这些残兵剩勇的自杀式冲锋多么“英勇”,终归扛不住澳军的进攻,留在指挥部里的日军伤兵也只能拉响手榴弹自杀“玉碎”。不过,狙击手山川竟然奇迹般地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同时活下来的还有他的发小兼大舅哥—黑泽。

手持M1加兰德(狙击型M1C)步枪的狙击手史丹利

当最后一颗子弹击发完毕时,空仓挂机,弹夹自动弹出,同时发出声响

头戴奔尼帽,手持“英七七”,澳军丛林作战的标配

已经切腹的日军士兵,大腿下压着一触即发的地雷。 “他也是个士兵,他应受到应有的尊重”——澳军埋葬了切腹的日军士兵。

久经生死的老兵山川,并不会让这种怯懦轻易地显现出来。这不仅是由于对天皇的信仰,更是因为想要在这种生死边缘存活下来,就必须要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眼看着最后一个战友死去,孤身一人,面对众多的敌人,尽可能多地干掉几个,这无疑是正确地选择。

那么倘若战场上剩下的只是你和对手两个人的生死对决,你又是在为谁而战?此时,你的家人、战友,在你脑海中一幕幕地浮现…没有了集体性的疯狂,你的勇敢与懦弱、你的效忠与背叛,没有人能看得见。

倘若你本应该与女友结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但因为战争,此时摆在你眼前的,只是一具具的尸体和随时都有可能贯入你头颅的子弹。人性,还是杀戮?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史丹利看着最后一个战友停止了挣扎,他要复仇

这一切,正是史丹利和山川所面对的… 没有了团队的使命,没有了集体的疯狂。两个人,两条枪,共同主宰着双方的命运。他们似乎可以不必如此,似乎又别无选择…

雨林中两位狙击手的生死对决,将影片的情节推向了高潮。《兵临城下》、《生死狙击》、《美国狙击手》,除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狙击战影片,《最后一颗子弹》无疑也是广大军迷不可错过的一部丛林狙击影片,非常值得一看。

生死瞬间,人性的抉择

澳军投下劝降书,山川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

最后,一个意外出现的小姑娘,打破了这个“僵局”。

小女孩并不知道,前方是一片雷区

史丹利试图击落椰子,触发地雷,史丹利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弹夹弹了出来,但地雷安然无恙。

这一切,山川看在眼里……史丹利直视死亡的目光,透过瞄准镜,射向山川

此时,山川暂时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只要轻轻扣动扳机,子弹就会射入史丹利眉心。但是内心的威胁涌现出来,因为如果这样做,小女孩可能因踩中地雷而丧失。最终,山川选择了救赎,他转身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树上的椰子,地雷被引爆了,小女孩死里逃生。

山川拔刀自刎,史丹利上前,奋力阻止了这一切

50周年纪念晚会上,二人已是白发苍苍。认出对方时,彼此寒暄。

山川接过当年史丹利埋葬黑泽时留下的照片

战场的尽头,是人性,还是杀戮?

史丹利和山川,原本是杀戮、是你死我活的对战,却最终演变成了共同的救赎。这救赎,不仅是对小女孩,也是对他们自己。这就是人性,这就是军魂,烈血军魂

澳大利亚的这部电影,放弃了以往对本国士兵形象的单方面塑造,从敌我双方狙击手的两个视角,展现了两人在战争的尽头殊死对战的过程。时长仅有短短的90分钟的狙击战电影,但却用大量的的桥段展现狙击手内心的博弈,再加上外部战场环境的“局限”,更加有力地烘托出整个狙击对战过程中的紧张氛围。而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两人救下小女孩的场景,却被迁移到了一片开阔地,导演这样的安排,不仅让观众在观影的紧张过程中松了一口气,更是映衬了两位狙击手的内心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煎熬后迎来了最终的解脱。

更有意思的是,本片的两位主角,Jason Donovan (中文名:杰森·多诺文)、玉置浩二,都是当年红的发紫的歌手。

Jason Donovan,1989年,年仅21岁的他,发行了第一张专辑《Ten Good Reasons》,就在英国狂卖150万张,成为当年最畅销的年度专辑。在之后更是获奖无数,后来曾因为吸毒,致使演艺事业跌入低谷。直到十几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

玉置浩二,80年代中国人最熟悉的流行歌手之一,曾带领他的“安全地带”乐队来中国开演唱会。他的作品曾被张国荣、张学友等一众港星所翻唱。

据统计,在二战中,澳大利亚是杀日本战俘最多的国家。而本片在回味那段历史的过程中,却跳出了双方的仇恨,以全人类共有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场战争,拷问人性,引人深思,让人们铭记教训,珍视和平。在这一点上,想必是我们国内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十分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关: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局地有特大暴雨  中新网8月11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11日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1日8时至12日8时,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青海南部、甘肃中东部、四川盆地南部、重庆..

可转债弃购成常态 机构称市场已近估值底部区域   据数据统计,今年6~7月,共有20只可转债发行,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购,弃购金额合计高达18.96亿元。  其中,湖广转债成为今年以来可转债最大弃购对象。此..

上一篇: 见识|异烟肼毒狗倒逼文明养狗,是杀戮游戏还是正义之道?
下一篇: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去战斗”,江苏这2份文件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