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余鹏鲲:英特尔走武林猛虎 过的50年,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借鉴什么


更新日期:2018-08-09 08:13:07来源:网络点击:1146526

原标题:余鹏鲲:英特尔走过的50年,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借鉴什么

【文/ 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余鹏鲲】

今年美国时间7月15日清晨,国际头号CPU选手英特尔在位于加州的分部举行了2018架无人机的联合表演,以此高调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这次英特尔五十周岁的生日庆典无疑惊讶了很多人,因为“奔腾”“迅驰”“睿频”带来的科技感和“灯!等灯等灯”的“杀马特”音效与五十年的厚重放在一起构成了太强烈的时空错位感。

英特尔2018架亮灯无人机构成的intel 50字样的方阵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而能活到五十年的高科技企业可谓凤毛菱角。那么英特尔五十岁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值得中国高科技企业借鉴的理念和做法呢?

对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视是英特尔得享高寿的主要原因

探究英特尔为何如此成功就不得不提到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提出同时也是英特尔重视技术创新的最好的证据,因为摩尔定律并非一个科学上的定律。从一开始的“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到现在的“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其具体措辞已经修改了很多次了。

摩尔定律事实上是英特尔公司技术发展意志的体现,提出的背景是英特尔后来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总结1965年前半导体技术发展时发现,这期间最高性能CPU发展大致符合这样的规律。英特尔重视技术创新速度的决心不言而喻,即英特尔要成为行业平均创新最快的企业之一。

摩尔定律的提出依据(左图,注意1965年后的集成电路发展实际比图中预测的偏慢)及戈登·摩尔(右图)

总结出这个规律可能并不复杂,而把这个规律说出来作为路线图则尤为不易。

因为科技创新从来就不是一条坦途,而高科技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很多企业对待行业科技变化的态度都是咬牙勉强跟随甚至能省就省。

比如世界上大多数运动鞋品牌的生产线都是4-5年更换一次,却很少有运动鞋品牌宣传说自己的生产线保证4年就更新一次。又如世界上的药企平均大约每12-15年研发一种比较成功的新药,却没有哪一家药企提出个12年研发一款有效造福人类特效药的“拜尔定律”。

企业对这种研发风险的抗拒和厌恶是天然的,不分国内国外的。当然借口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浅显的有“我们售后好”或者说“我们的优势是服务”,深奥可以说“消费者买的是我们的文化”、“走贸工技路线”或者号称“引进吸收再创新”。

相比之下,英特尔敢于直面技术竞争的勇气就显得非常可贵。

技术团队和技术能力比技术更重要

英特尔无疑是半导体发展早班车的成员之一,创始人中除了戈登·摩尔之外罗伯特·诺伊斯也是创造过半导体发展里程碑的人,而且英特尔初始技术团队中保留了大量来自于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技术骨干。英特尔拥有的先发优势使AMD创始人感叹:“诺伊斯总是说英特尔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我花了500万分钟只筹集了5万美元。这简直是残忍,但我坚持不懈。”

虽然英特尔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可以在日新月异的半导体设计制造市场中躺赢。德州仪器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人同样拥有先发优势,而从电子管时代就独领风骚的蓝色巨人IBM也是英特尔在半导体制造上的强劲对手。

同时作为英特尔长期以来主要业务的CPU领域从来就不缺乏竞争对手技术上的降维打击和商业上的弯道超车。怎么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反超?我想这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半导体技术队伍。也完美的诠释了技术团队和技术能力比技术本身更加重要的规律。

1974年IBM约克镇研究中心的John Cocke提出RISC(精简指令集)的概念,并由MIPS公司率先实现。RISC可以从数学上证明比英特尔采用的X86复杂指令集精简高效,同时采用Alpha、MIPS、PowerPC等精简指令集的产品在商业上也被证明具有功耗偏低的优势。同时英特尔CPU出于商业考虑,依然兼容16位甚至8位的指令,这就加剧了X86指令集背负的历史负担。

RISC的出现是英特尔历史上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技术上的降维打击,英特尔几乎等于被超算市场拒之门外,服务器市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着险恶的技术竞争环境,英特尔的技术团队一边优化英特尔CPU在桌面端的表现,巩固销售额最大的市场;半导体制造部门同时大力研发新制程,确保英特尔的CPU制程领先于采用RISC的CPU 1-2代,避免市场形成精简指令集大幅优于复杂指令集的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英特尔半导体设计研发部门则大力探索如何使复杂指令集与精简指令集“合流”的问题。也就是在保证X86接口不变的情况下,探索内部使用新的微结构以吸收RISC的优点。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研发,英特尔的CPU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重新占据性能高位。

进入新世纪后,英特尔不仅在桌面端牢牢掌握大多数市场份额,还进一步吃下了服务器和超算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而以往在超算市场大放异彩的精简指令集CPU则除了Power外几乎都消声匿迹。这样的逆转,没有比对手强大的多的技术团队是很难做到的。

世界上前500强超算所使用CPU架构的年份变异图

除了技术上的降维打击,英特尔的CPU还不时面临着AMD的商业上的弯道超车。第一个1Ghz的CPU、第一个单片双核的CPU、第一个兼容X86指令集的64位CPU都是AMD搞出来的。甚至还有一段时间AMD的CPU在市场上一时风光无两,甚至在广告中嘲笑英特尔面对速龙处理器的竞争,根本不敢推出相应的产品来应对。

AMD在广告中嘲笑intel迟迟不敢露面

很多次AMD在市场上的激进表现都使英特尔措手不及,但英特尔总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反制AMD。原因在于英特尔的技术团队总的来说技术强于AMD,技术积累也比AMD深厚。虽然AMD能凭借部分的技术优势和商业模式上的激进创造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总会被英特尔以直道赶上。这就是技术能力与技术团队比技术本身更重要的证明。

在这里可能有部分读者会认为笔者是胡说八道,是抹黑AMD,原因是微软在AMD第一次推出兼容X86的64位处理器和第一个单片双核CPU时支持都特别不利,使得英特尔有机会重新追上来。

其实我也是一个“A饭”(AMD的粉丝)。我认为AMD在研发经费只有英特尔十几分之一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特别伟大的。不过笔者还是不能不说,微软对AMD支持不利,更多的还是AMD的原因。

全世界的操作系统直接和CPU进行沟通的部分大多数都是处理器厂家提供的。由于Windows是封闭的操作系统intel在其中贡献多少不好讲,但是对于服务器和超算市场占比超过90%的linux系统的内核来说英特尔常年是贡献排行榜的第一或者第二,而AMD只是第八或者第九,绝对贡献量也相差6倍左右。

14年末-16年初linux内核贡献量排名,排名第九的AMD没有显示,大致贡献量在2%

英特尔相关产品一上市,windows的支持就有了很大的改进恰恰说明了英特尔提供给微软的内核驱动是非常强大的。内核编写能力同样是技术能力的体现。

英特尔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对于科技企业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国内这些技术引进CPU,如果只是引进了国外的源码,但不具备技术能力,最终还是会在市场竞争中落败。

曾经各地电脑城里的某些电脑店,靠营销手段从一台电脑里赚到的钱比英特尔赚的多多了,利润率也不比英特尔差。今天呢?


相关:

习近平主席特使李小鹏出席 哥伦比亚总统权力交接仪式原标题:习近平主席特使李小鹏出席 哥伦比亚总统权力交接仪式 新华社波哥大8月7日电 8月7日,应哥伦比亚共和国政府邀请,习近平主席特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出席哥伦比亚总统权力交接仪式,并会见新任总统..

移动障碍场搬进大山沟原标题:移动障碍场搬进大山沟 本报讯 赵珠颜、特约记者奉雷报道:“‘威廉’,跨过这个火圈……”8月初,火箭军某团警卫通信连军犬驯导员李志飞在移动障碍场耐心训练军犬,看着军犬“威廉”迅猛越过火圈,李..

上一篇: 小伙嫌工厂太苦半夜逃走 躲废弃屋里啃了7天生玉米
下一篇: 他身患重疾卧床不起 却义务提供“电话叫醒”服务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