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侨外


更新日期:2018-05-23 19:26:58来源:网络点击:1033314

原标题:走进四川省监委

文/ 本刊记者 龙在宇 黄孝光

从去年11月13日,四川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成立,经过两个多月的扎实推进,2月2日,四川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这标志着四川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开启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新篇章。按照管理权限,四川省监委对全省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行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三个多月过去了,省监委运行得如何?如何监察公职人员?在哪些方面推动纪法融合?

近日,廉政瞭望记者走进省纪委监委,通过详细的采访,讲述省纪委监委大楼里的最新故事。

★信访室★

大空间里的大数据

上午8点10分,四川省纪委监委信访室工作人员小李来到办公室。大约20分钟后,他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戴上手套、打开消毒柜取出信件、登记编码、拆信、分类……如此循环往复,看似单调乏味中却又充满“惊心动魄”。

信访室是纪委监委的“第一车间”,占据了整整一层办公楼。

每封信都有编码,好比一个人的身份证

信访室的办公场所中,有两处较为特殊,占用面积也最多。一个是电脑机房,另一个是拆信工作室。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举报的人越来越多。信访室的工作原则是,既要高效处理信访举报件,又要保证举报人的信息不外泄。

拆信工作室是将原来的三间办公室打通后形成的,面积约60平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确保所有信件必须是在一个有多人同时在场的环境下拆开。工作室还装有摄像装置,随时记录工作情况。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句话在此处得到了很好印证。

廉政瞭望记者向信访室负责人请教,如何保证拆封后的信件,在后期的各个环节中不会出纰漏?负责人介绍,拆信这个环节完成以后,还会进行录入、扫描并编码,每一封举报信都会有自己的编码。

拆信工作室角落处的消毒柜,也引起了廉政瞭望记者的兴趣。工作人员介绍,如果说信访室是纪委的“第一车间”,消毒柜就是“第一车间”内的“第一道生产线”。所有信件必须先经过消毒处理,再进行拆封。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信访室始终坚持“信不过夜”的传统,拆封的信件必须在当天处理完成,转送下一个环节。

“最接地气”的部门

如今的信访渠道,除了来信,还有来访、来电与网络,因此信访室这个“第一车间”,也成为纪委监委所有部门中与群众接触最多的部门。

信访室负责人介绍,监督执纪的各项业务工作,大多是从受理检举、控告开始的,而这些检举、控告,大多是通过信访举报提出的。“我们这个部门最接地气了,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

正因如此,信访室的工作人员除了一身正气,大多还练就了一副好脾气。信访室负责人介绍,纪委监委信访室主要是受理检举控告类信访的,但有一些群众找上门来,并没有明确的检举对象,只是倾诉个人的委屈与不满。对这些群众,工作人员也不会生硬拒绝,有时还会耐心开导对方。这些群众发一顿牢骚,接着便离开了。“只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许多时候还是管用的。”

许多群众关心,怎样的举报途径更有效?廉政瞭望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信访室负责人,对方介绍说,普通群众在信访举报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越级信访,举报乡干部的问题,把信往上级纪委寄。“其实,纪委的信访举报件都是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来办理的。按照纪委的工作流程,这些信都会转到相应主管单位。”

此外,一些人喜欢写长信。信访室曾收过上千页纸的检举信,读完都很费功夫。“尽量简明扼要,把关键问题点出来。”

据悉,各类信访举报件会在信访室完成分类。对于检举控告类信访且属于省纪委监委监督范围的,会根据内部分工分送不同室;不属于省纪委监委监督范围的检举控告类,会转送相应层级的纪委监委;业务范围外信访直接转送其它单位。

该负责人表示,纪委监委鼓励实名举报,所有的实名举报,办结后都会回复。但是,对于已经回复的问题,纪委不会重复回复。比如有群众在数年间反复举报某一人,问题也是一样的。如果前面已经回复且没有检举新的问题线索,之后就不会回复。

信访室负责人介绍,近来才有大数据这一概念,而信访举报工作长期以来干的就是大数据的活儿。

信访室承担的另一项职能,就是信访分析,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形成报告提交上级。因此,信访举报工作被称为问题线索“主渠道”,反腐民意“晴雨表”与领导决策“情报部”。

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信访举报工作也面临许多变化。改革之后,信访举报受理范围、监察对象发生了变化。信访室主动对接公检法等机关,区分彼此的受理范围,明确互相流转的方式。

★案件监督管理室★

寓监督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监督

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以下简称“案管室”)是干什么的?一开始记者也有点懵。

采访案管室副主任李洪斌之初,一同采访的记者问:“是不是类似公安的督察?因为纪委监委查办的案件,案管室会负责监督检查。”

李洪斌点了点头,接着又摇起头:“案管室的确有这方面的职能,但我们除了监督检查,还会进行组织协调。”

又有记者提出:“能否将案管室比喻为‘中央厨房’?因为信访室的举报线索,大多移交到了案管室,再由案管室分派给不同部门。”

李洪斌仍在摇头:“从‘中央厨房’送出去的,应该是成品,起码是半成品。我们交出去的大多是问题线索,菜还要别人炒。”

接着有记者说:“或者类似军队的后勤装备部门?查案人员在一线办案,案管室为他们进行后勤保障。”

李洪斌说:“案管室当然有这个职能,但之前说的线索管理、监督检查,似乎又不是后勤装备部门该干的活。”

一问一答间,李洪斌始终没有给出记者想要的答案,却又似乎说出了答案。案管室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部门,集线索管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督促办理和统计分析等多种职能于一身,既是监督者,又是服务者,寓监督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监督。

既“派单”,又服务

李洪斌首先介绍起案管室的组织协调与服务保障工作。监察体制改革后,省纪委监委部分纪检监察室负责审查调查,同时这些部门本身并没有固定的联系地区与机构。因此,这些纪检监察室查什么案,就来自于案管室的“派单”。

案管室接到信访室移送的问题线索后,需要初核调查的,就交给相关纪检监察室去做。李洪斌说,交给哪个室去做,完全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分配的,不会定向指派。

曾有纪检监察室的同事跟李洪斌开玩笑:“我们是滴滴司机,你就是平台。接什么活做,就看平台派什么单。”

滴滴平台不光会派单,还要提供一系列服务,比如路线规划、导航等。这一点,倒与案管室颇为类似。李洪斌举了一个例子,过去,办案人员要查询一些涉案信息,可能要跑几天,在案管室与相关部门建立协查机制后,只要几个小时就可完成。

查办一个案件时,不会由单独一个人拍板

在组织协调之外,案管室还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李洪斌介绍,案管室的监督,并非随机抽查或者事后监督,而是在办案过程中的全程动态监督。

比如,案件调查进行到某一步,纪检监察室需要采取某些调查措施,如搜查、冻结、留置等,必须到案管室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采取这些措施。

“这就不是被动监督,而是主动监督,必须监督。”李洪斌说,比如纪检监察室的办案人员报上来,说要冻结某人资产,案管室就必须审核是否有集体研究意见、填报的要素是否准确完整、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在纪委工作了14年,有过多个岗位任职经历的李洪斌告诉廉政瞭望记者,自己在多年工作中,有一个很深的感触——纪委对于内部权力的监督制约十分重视。案管室所具有的监督职能,就是一个内部制约机制,甚至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查办一个案件时,必须经过多道关口,由多个部门集体来研究决定,不会由单独一个人拍板。“除了案管室,审理室在后期还要进行监督把关。总之,一个案子查办下来,真是层层把关,处处监督。”

未来建立行政处罚信息共享平台

监察体制改革中,从检察院转隶到案管室的人员中,有许多是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这与案管室正在推进的下一项工作有关。

李洪斌介绍,案管室在监督检查案件的同时,也要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分析发案规律、办案形势等。根据多年经验,许多干部违纪,都是积小成大的,这就要求我们把执纪监督的网织得更密更牢,实现抓早抓小。

由案管室牵头,四川正在探索构建行政处罚信息共享平台。李洪斌介绍,公职人员去参与赌博,或是酒驾等行为,被公安机关发现后,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未能及时反馈到单位。这个网建立之后,只要公职人员受到行政处罚或是出现其它不遵纪守法的行为,都会直接在平台上反映。

“只要是公职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有侥幸心理。”李洪斌说道。

★党风政风监督室★

密织监督网络

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以下简称党政室)有关负责人向廉政瞭望记者介绍:“党政室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日常监督,管好管住大多数干部;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党风政风问题,进行监督惩治。”

日常监督,细节处见功夫

严管即厚爱。对于大多数干部来说,犯小错时能及时提醒,红红脸、出出汗,就能避免出现更大的错误。

要求接受函询的党员干部要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明情况,既让被函询的党员干部红脸出汗,又使其他班子成员受到教育。

“看得出来,参会人员都受到很大震动。是真正的抓早抓小,避免干部们继续犯错。”

对干部的日常监督,涵盖范围很广,甚至有许多都是比较细微的工作。党政室相关负责人认为,细微处见真章,越是做这些细微的工作,越要注意细节。

细节的完善,便让监督效果大不一样。函询的手段,纪委一直在使用。不过近年来,又加上了一条:干部接受组织函询的情况,必须在民主生活会上通报。函询情况摆在桌面上,既接受监督又警示别人,受到的震动大不一样。参会的都是一个班子里工作的同志,对于彼此的情况较为熟悉,如果某人在接受组织函询时有所隐瞒,不如实说明情况,这样的方式也能暴露出问题。

“蝇贪蚁腐”,绝不放过

党政室肩负对各类党风政风问题进行监督的职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四风、治理微腐败、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这些近年来群众耳熟能详的活动,党政室均参与其中,并取得显著成效。

“你们这里有以机关单位名义开具发票的情况吗?”每逢节日,基层纪委党政室都会联合商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深入餐饮、娱乐等场所,开展“四风”问题检查,查阅近期机打发票记录、订餐预约记录、集体申办会员卡记录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据介绍,这样的场景在四川各地已成常态。四川在实践中建立归口督导机制,明确了省纪委监委、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机构在开展督促检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狠刹“四风”中的职责和要求,并组成正风肃纪监督检查组,坚持定期深入市(州)、县(市、区)和省级部门开展重点抽查。

打开“廉洁四川”网站,近期通报曝光的一系列“蝇贪蚁腐”典型案件映入眼帘——

自贡市大安区庙坝镇建设环卫中心原副主任伍艳,在办理该镇农户危房改造补助申请中,以办理申请需房屋照片和相关证件复印件为由,违规向农户收取手续费共计1.5万元。伍艳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违纪所得已全部被收缴……

典型案件的批量曝光,而且一律点名道姓,释放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四川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贪污挪用、截留私分、雁过拔毛、形式主义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近年来,四川坚持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密织监督网络。由省纪委监委领导带队,党政室等部门参加,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各个市(州)以及省级单位进行集中督查。

去年,四川在全省范围持续开展两轮历时8个月的扶贫领域“3+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3月至6月开展3项专项整治,包括集中整治贪污侵占、扶贫项目分配安排、脱贫攻坚工作中滥用职权等三方面问题。7月至10月开展“X”项专项整治,各市(州)自主选择1个或几个扶贫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经过两轮整治,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897个,处分2477人。

★纪检监察室(上篇)★

执纪监督防微杜渐

在省纪委监委采访期间,廉政瞭望记者常听到一种说法,叫做“老纪检监察室”。省纪委监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大家习惯成自然的一种叫法。

省纪委监委的纪检监察室,经历过多次扩充。2014年前,省纪委只有六个纪检监察室。2014年,新增三个纪检监察室,总数达到九个。今年的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室增至十六个。

这次采访中,省纪委监委的室主任们,许多都拥有“老纪检监察室”的工作履历。同时,每一个“老纪检监察室”都查办过许多大案要案。

第二纪检监察室就是这样一个集体。不久前,他们刚查办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芦忠一案,该案也是省纪委监委“两规”转留置的第一案。

“我们将不再担负查案的职能”

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莫红,拥有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省高院工作十余年。她平时爱看人文历史类书籍,说话时语调温婉。莫红介绍,芦忠案也是十九大后省纪委“两规”第一案,也是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四川“两规”转留置的第一案。

据悉,芦忠在担任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兴产业推进处处长期间,利用审批发展资金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去年11月20日,芦忠被“两规”,今年2月13日,转为留置。

具有法学背景的莫红,工作中十分强调法治意识。她介绍,采取留置时,《监察法》尚未出台。他们是依据《全国人大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的授权,采取上述措施的。

关于“两规”与留置的话题,外界始终高度关注。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孟涛介绍,“两规”是一种党内调查手段,留置却是依法赋予监委的十二项措施之一,两者具有一些差别。比如,以往“两规”所取得的证据只是党纪政纪处分的依据,不能直接拿上法庭,需要检察院重新调查取证,而留置所取得的证据,可以直接在法庭使用。另外,留置时间是可以抵扣刑期的。

与莫红、孟涛的交谈,从四川“两规”转留置第一案开始,但话题却很快转到其它领域。因为类似的查办案件工作,对于第二纪检监察室来说已是收官之战。“以后,我们将不再担负查案的职能。”莫红这样介绍。

此次监察体制改革,不仅新增七个纪检监察室,更把执纪监督与审查调查职能分开。简单来讲,部分纪检监察室主要负责日常执纪监督,它们各自都有相对固定的监督地区与部门。如果发现问题线索比较严重,需要初核或立案,就不再是负责日常执纪监督的纪检监察室的工作职能。案管室会把这些问题线索随机分派给负责审查调查的纪检监察室继续查办。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设计。”多名接受采访的省纪委监委干部介绍,过去,一个纪检监察室负责监督某几个地区或部门,日常监督是这个室,查案也是这个室。现在把职能分开,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负责执纪监督的纪检监察室在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线索,查案却由负责审查调查的纪检监察室接手。而且负责审查调查的纪检监察室没有固定联系的地区或部门,完全按照一事一授权的原则,随机领取任务。

“该熟悉的地方熟悉,该陌生的时候陌生”

“今天,你挂牌成立,我步入中年,同贺!”

2018年2月2日,四川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在现场的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唐鑫恰逢40岁生日,于是发了如上微信朋友圈。

第四纪检监察室也是“老纪检监察室”之一,在此轮监察体制改革中,同样面临职能转变的课题。唐鑫告诉廉政瞭望记者,过去的纪检监察室,既负责日常监督,又负责查办案件,但因为人力、精力的原因,在查案上投入的资源更多。如今的主要职能就是日常监督,防微杜渐,让绝大多数干部不要进入第四种形态(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因此,自己的工作方式需要与时俱进。

唐鑫每天阅读大量材料,以尽快熟悉日常监督的地区与部门。“如果不熟悉干部情况,不了解当地的政治生态,监督就难以落到实处。”唐鑫说,以往人手有限,目光盯住大案要案比较多。有些小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发函了解情况,对方写出说明材料。如今主要责任就是日常监督,哪怕是一些苗头性问题,也面对面谈一下,提个醒。

然而,在熟悉之外距离感依旧存在。唐鑫介绍,纪委监委的干部熟悉一个地区或部门,完全是一种工作联系,不是依靠私人感情。与被监督对象的任何接触,都应当把握分寸。“该熟悉的地方熟悉,该陌生的时候陌生。”

避免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

对于新工作的理解,莫红有个生动的比喻:“执纪监督就像种树,需要我们时不时去看一看。树是不是长歪了?生病了?烂了又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我们要判断是不是该拔了。”

监督的重点在“治树”而非“拔树”。唐鑫认为发现小问题即应谈话提醒。“纪委监委不是要把监督的多数人都送去监狱,而在于加强监督,抓早抓小,避免好干部沦为阶下囚。”

执纪监督以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工作目标,眼下他们正在探索政治生态的具体指标构成,比如信访量、线索量、党风廉政社会评价等。目前纪检监察室建立了省管干部的廉政档案,下一步将把档案跟人关联起来,该谈话的谈话、该提醒的提醒。“以前大多在要批评、要处理、问题比较严重时才见面,以后主动出击,多跟监察对象联系。”

“坐那儿不是聋子哑巴,我们要带耳朵去听、要带眼睛去看、要带嘴巴去说,关键还要带脑子去想。”莫红要求今后每个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同志,都要用好与被监督对象面对面问诊把脉的机会,必须带着任务去、带着问题回来。

今年二室共派出6人参加所分管20个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他们将与会发现的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汇集成书面报告,提交给委机关。之后,这些建议将被纳入2018年民主生活会的考核要求。

把执纪监督与审查调查分开,实质是调查权限边界划分问题。莫红认为“前台”与“后台”是一种理想化的划分。“如何合理划分‘前台’‘后台’权限,实现既相互制约,又能互为补充,形成反腐合力,推动形成‘标本兼治’的治理效能,是我们当下在改革中需要主动思考、探索和积极实践创新的。”

“我们是改革深水区的游泳者。”莫红说,“能游多深,能游多远,游到哪里,考验的是我们对周遭环境和自身体力、能力的把握。”

★纪检监察室(下篇)★

斗智斗勇惩贪治腐

坐在廉政瞭望记者面前的苟红兵,语调温和,风趣幽默,言谈间不时流淌出真诚的笑容。在记者看来,这与他的身份似乎有些不吻合——四川省纪委监委第十四纪检监察室主任,在一般人印象中,纪检干部应当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但苟红兵的温和与幽默,颠覆了之前的观念。

从进入纪委开始,苟红兵一直在办案一线部门工作。苟红兵告诉廉政瞭望记者:“生活中自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甚至在办案过程中,我也会提醒工作人员,别愁眉苦脸,放轻松些。所有的压力与包袱,应该让被调查对象来背,咱们不能帮他扛。”

谈话不是唯一手段

负责审查调查的纪检监察室,主要职能就是查案。而且与之前不同,它们不再联系固定的监督地区与部门,而是按照一事一授权的原则,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随时做好准备,交办了案件,就集中火力。”

多年来工作在办案一线的苟红兵,认为纪委的办案,在掌握了基本违纪违法事实后,如何进一步核实问题,重要的环节还是谈话。谈话的实质是做思想教育工作,让调查对象受到教育,幡然醒悟,主动配合组织调查。

谈话为何有这么大的威力,打落一个个“老虎”与“苍蝇”?第十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曾毅与苟红兵不约而同地谈到,组织的权威性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才是他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苟红兵在查办一名正厅级干部的违纪案件时,对此感触尤其深刻。这名干部长期在政法部门工作,拥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以及反调查手段。但苟红兵只用一个小时,就突破了案件。

苟红兵面对这名干部,抛出了三个问题。首先,他问,这么多年来,你有没有听说省纪委无辜冤枉过一名干部?对方说,没有。接着,他又问,像你这样级别的干部,省纪委如果没有掌握过硬的证据,会不会动你?对方沉默片刻说,不会。最后,苟红兵问,你认为你的案子会不会成为省纪委办理的第一件冤假错案?对方看着苟红兵,沉默良久,才艰难地回答道,应该不会。这三问,直接让被调查者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一个小时后开始主动交代问题。

“但谈话不是唯一手段。”苟红兵接着说,监察体制改革后,明确了监察委员会可以采取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12项监察措施。总之,查办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既严厉惩处极少数,又教育警示多数,每个案件都要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以静制静”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曾对自己的特战部队网开一面,允许这些本领高强的战士们根据各自喜好改装武器。拿着五花八门武器的战士,却组成了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师。

省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的工作人员介绍,纪委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机关,在大原则上决不允许任何变通。比如办案过程中不能“打夜战”,不能刑讯逼供,这些都是红线,绝不能去碰。但是,各专案组在大原则之下,却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打法。

比如曾毅带领的专案组,他会要求办案人员在谈话时必须穿着正装,佩戴党徽。“就要用一股正气,震慑住对方。”而苟红兵在办案时,却主动“早退”。按规定谈话必须在晚上十二点前结束,到了十点钟,苟红兵也许会主动说,今天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睡个好觉。被调查对象见调查人员这般轻松,心里往往更忐忑,到床上翻来覆去,哪能睡好觉!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于一些态度蛮横的被调查对象,办案人员也会批评训诫,坚决把对方嚣张气焰打下去,但对于某些人,又不妨“以静制静”。苟红兵从某市带一名副厅级干部回省纪委调查,此人被带上车后,连续几个小时一言不发。苟红兵见状,叮嘱车内办案人员,所有人都不说话,手机也关机,让车内听不到一点声响。“他想用安静来对抗,我们就制造一个更安静、更严谨、更肃穆的氛围。”

曾毅在办案过程中,还采取过温情攻势。一名干部被调查后,起初拒不配合,办案人员找到这名干部当初在部队时的老连长。老连长已经70多岁,提笔写下一封信,希望昔日部下能迷途知返。看到这封信后,这名干部顿时泪如雨下,很快开始交代问题。

查案工作无缝衔接

监察体制改革后,部分纪检监察室专注于案件查办,看似工作更单纯,但在接受采访时,苟红兵与曾毅却都提到“本领恐慌。”

苟红兵说,以前的纪检监察室,因为有比较固定的监督地区与部门,对情况较为熟悉,查办案件时上手较快。这次改革把执纪监督与审查调查的职能分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对于审查调查的同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一事一授权的原则接手一个案子,此前可能对当地情况了解很少,这就更考手艺。”

曾毅介绍,改革之前纪委主要负责查清违纪问题,违法线索移交司法机关。新成立的监委,查案领域更广,付出的工作更是成倍增长。如今,不少纪检监察室,人员基本是5:5的配置,有5人是之前在省纪委机关工作的,另外5人是从检察院转隶过来的。大家各有所长,现在是要“进一家门,成一家人,做一家事”,加快进行深度融合。

苟红兵是从留置场所回省纪委监委机关开会的间隙接受采访的,此前一天,他刚从某地级市回成都。“那里留置了几个人,我过去既布置工作,也直接参与谈话。”据他介绍,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查案工作完全是无缝衔接。纪委手里原本在查办的案件,还有检察院移交过来的案件线索,都一直在调查过程中。

苟红兵与曾毅表示,因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还处在试点阶段,下一步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监委机制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创新,提供“四川经验”。

★案件审理室★

纪委监委里的“法律顾问”

省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上班时男性着装以夹克衫居多,女性穿着也是朴素大方。然而当廉政瞭望记者走进案件审理室(以下简称‘审理室’)的办公室,却变换了一种风景——男性几乎全部西服革履,领口系着领带,女性纷纷穿着干练的职业装。他们的办公桌上,书柜内,摆放着各种法学书籍。

当廉政瞭望记者说出这番观感后,拥有法学博士学历的审理室副主任杨宁笑着说:“着装上的差别平常倒没注意,但审理室的确应当成为机关中对法律掌握最熟练的部门。这是由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打个比方来说,大企业有法务部,还有法律顾问,审理室做的事情与法律顾问有些类似。”

与此相佐证的是,如今审理室一共16人,其中两人是博士,有12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案件办得怎么样,审理是最后一关”

审理室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省纪委监委调查的案件进行审核把关。审查调查过程是否规范,适用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是否准确,都要严格检验一遍。在执纪审查过程中,一个案件能否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案件审理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事案件审理工作的人,常年和枯燥的案卷材料为伴,与凝结在文字中的正邪较量为伍,隐于幕后,工作繁杂辛苦。

“案件到底办得怎么样,审理是最后一关。要出‘正品’,不能出‘次品’。”杨宁介绍,力求案件审理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审理室要严把“三关”:事实证据关、定性处理关、程序手续关。审理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前年在对一名正厅级官员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审理时,他们就发现有几项证据需要补充加强。办案人员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而补充加强的证据,在日后的庭审量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纪委查办的案件大幅增加,尤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范围增加,工作流程改变,工作量更是成倍扩张。有一个细节可做佐证——在此轮监察体制改革中,省纪委监委各室中唯一增设了处的,只有审理室,而且一下设了三个处,分别是综合处、审理一处、审理二处。

“工作量明显加大,尽管设了三个处,人员增加了一倍,但所有人依旧处于满负荷状态。”杨宁说,审理室不仅是事后把关,许多时候还要提前介入。采访当天下午三点,杨宁就要率领审理室8名同事赶往留置场所,提前介入几起职务犯罪案件的相关审理工作。

标准提高

监察体制改革中,审理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是审理工作中最明显的变化。改革前对违纪人员的处分是以“处分条例”为准绳,确定违纪点位。对于需要移送检察院的案件,使用的是“纪检监察机关案件质量标准”,是否符合司法标准,还有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把关,最后,还会转换成检察机关的案卷。而在改革后,监委从调查阶段到审理阶段,都要使用法律条款,以监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为标准来审核证据链条与犯罪构成,所有的要素都需要符合监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标准。

审理室如今的16人中,有8人是由检察院转隶而来,王充便是其中之一。他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在此轮改革中,无论转隶人员还是原来在纪委工作的人员,都面临角色的调整。

王充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变化,比如,调查过程中的证据效力也发生了改变。之前纪委的党内调查,所取得的证据并不具有司法效力,需要检察院重新取证。改革后,监委的调查证据,是要直接拿上法庭的。王充说:“对证据的要求高了,我们进行审核把关的标准必然也要提高。”

党性与法律素养同样重要

审理室的职责中,还有一项是对受处分人员进行回访教育。如果说审核把关是晓之以理,回访教育就是动之以情。因此,杨宁认为:“没有专业法律素养,做不好审理工作;没有坚强的党性,也做不好审理工作。”

杨宁说,我们党的方针始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一些受处分的干部,并非一纸决定书下去,就不闻不问,而是要带着感情去工作,让对方感觉到,组织并没有放弃他。

杨宁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省纪委处理了一名处级干部,当时,组织部门正对这名干部进行考察,打算提拔到更重要岗位。处理决定作出后,提拔的事自然作罢,对方一度情绪消沉。审理室的同志多次去到当地,与被处分对象交流谈心。很快,这名干部振作起精神,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业绩。

而且,因为工作扎实,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可,这名干部近来又被纳入组织视野,成为拟提拔的考察对象。杨宁说,看着一名干部倒下去,心中难免会有惋惜。看到一名犯过错误的干部改正错误,更多的一种欣慰,感觉把病医好了,把人救回来了。“一个纪检人要有侠骨,也要有柔情。”

★组织部★

在职能配置与干部配备中体现出内部监督

见到省纪委监委组织部副部长石成银后,廉政瞭望记者开门见山地抛出第一个问题:“这次采访中,走了省纪委监委许多室。这些机构都是纪委特有的,比如纪检监察室、党政室、案管室,其它单位都没有这些机构。但组织部不一样,几乎每个单位都有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部门,各级地方党委也有组织部。纪委的组织部,和别人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石成银思索了一下,说:“在纪委的内设机构中,组织部属于综合保障部门。如果要说特殊,或许是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比如机构设置、干部配备等方面,时刻关注着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廉政瞭望记者与石成银的对话,就从这一点“特殊”开始。

回避机制

石成银说,纪委组织部在配备干部时,突出纪委监委作为政治机关的特殊性,时刻强调回避原则。比如,部分纪检监察室有相对固定的监督地区或部门,那么,这些室的干部,就不能与所监督的地区或部门有太深的渊源。

日常监督要回避,办案过程就更是如此。

回避制度是一种内部监督,但内部监督机制并不局限在人,更体现在工作流程设计以及机构设置方面。石成银举例说,过去处理申诉工作是案件审理室负责,改革后,这一块职能分到了法规室。“因为在审查调查阶段,审理室是有参与的。由一个参与了审查调查的部门来处理申诉工作,效果就不如原本没有参与的其它部门。”

挂图作战

在石成银办公室的墙壁上,办公桌上,有大大小小若干份图表。与他相邻的几间组织部的办公室,也大抵如此。石成银说这叫“挂图作战”。就在记者采访之前,他们刚打了一场大战——全省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

新机构挂牌,大量人员岗位调整,组织部的工作量可想而知。组织部的几名处长说:“那段时间,上班都是‘白+黑’,节假日如果工作没做完还要主动来加班。”

石成银说,监察委员会挂牌履职,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因为是改革,所以没有先例可循。比如编制划转、人员转隶,需要和省委组织部、编办,还有检察院等方方面面协调,工作千头万绪,而且都是之前没有经历过的。

2月9日,成都市青羊区、乐山市峨边县和沐川县监察委员会相继挂牌成立。至此,四川省级、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通过监察体制改革,四川初步建立起集中统一、覆盖全面、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新增转隶干部2000多人,全省监督对象从改革启动前的58万人增加到216万人,将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改革试点任务。

石成银介绍,具体到省纪委监委,新增转隶干部101人。纪检监察室由9个增至16个,加上其他相关室,执纪监督机构部门在内设机构中占比达77%。“全省各市(州)、各县的纪委监委内设机构中,执纪监督部门的占比也全部超过七成。这样的机构设置,体现出聚焦主责主业。”

转隶完成后,融合工作还将持续。近段时间,省纪委监委的干部许多都“搬了家”。据介绍,为了加强交流融合,纪委许多处室都对办公室进行交叉换位。一个办公室内,最好是有几名原来在纪委工作的干部,另外也有几名是转隶的干部以加强深度融合。

大练兵

全省三级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后,新的战役接踵而至。2月28日,“全省纪委监委干部集中培训月”拉开序幕,到4月2日培训结束时,全省有2.1万余名纪检监察干部接受培训,这是省纪委监委第一次全省性、也是近年四川纪检监察系统规模最大的集中培训。

负责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省纪委监委组织部,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次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据悉,本次集中培训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覆盖到省市县乡四级纪检监察干部,邀请中央纪委法规室、省纪委监委领导及有关室的负责同志,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等单位有关专家,聚焦思想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提升两大板块进行专题授课。

“内容丰富、专业实用,非常及时!”在参加多场培训课后,许多受访的纪检监察干部感觉“收获极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在精准发现、精准惩处、精准施治三方面下功夫,既讲‘法言法语’也讲‘纪言纪语’,努力提升执纪执法能力。”

“集中培训月是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成立后,为进一步统一思想、优化作风、促进融合、补齐短板、激发担当,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务实举措。”省纪委领导介绍,如果说监察体制改革第一阶段是集结队伍,第二阶段就是投入实战,“而这次集中培训就是战前大练兵。”

★宣传部★

将廉洁种子播撒到普罗大众的心间

在许多人心目中,纪委无疑具有些许神秘色彩。尤其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纪委的工作大多只干不说,直到十八大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根本性改变。

传递廉洁理念让更多人了解纪委工作,去掉它“神秘的外衣”,正是纪委监委宣传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你们坐在成都的地铁上,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播放的形象宣传片?”省纪委宣传部长谢辉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并从这句问话打开了话匣子。

充满人情味的宣传片

谢辉与新闻宣传工作颇有缘分,他大学学的中文,在校期间就去报社做了实习记者,不过因为各种阴差阳错,最终进入党政机关。“一晃快20年,转了一大圈,没想到会来到宣传部,又和新闻宣传打起交道。”

各级纪委将原来的宣教室改为宣传部,不过几年前的事。那时谢辉还在省纪委案管室工作,对于名称的转变,并未想太多。来到宣传部之后,他却有了一番认真的思索。谢辉告诉廉政瞭望记者,以前宣教更多侧重于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系统内的干部或者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却不一样,是面向整个社会大众。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宣传工作要更加开明开放。

“开明开放需要的是底气与自信,这来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谢辉认为,现在监委的宣传工作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工作任务重,空间也很大,“因为我们说的就是我们做的,我们倡导的就是老百姓期许的。”比如,之前他们拍摄影片,主要是警示教育片,都是给特定人群观看的。如今他们却要拍摄形象宣传片,希望看的人越多越好。

去年,四川省纪委机关推出了全国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制作的第一部形象宣传片《我们永远在路上》。无论你是行走在霓虹闪烁的春熙路,或者拥挤在繁忙的地铁车厢,都能看到这部充满人情味的宣传片。该片以“老中青”三代纪检人平凡的日常工作为视角,通过努力适应纪检工作快节奏的纪检新人,将工作热情化为对群众真情的纪检人,以及长年奋斗在纪律审查一线的纪检老将三个人物为主线,表现了当代纪检监察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情怀。许多观看过该片的群众都表示:“原来纪检人也和我们一样,拥有那么多普普通通的故事……”“打铁还需自身硬,亮相,需要更大的底气和勇气,因为你必须随时接受更严的审视和监督。”谢辉如是评价拍形象宣传片。

宣传部是“新”部门,与潮流同行,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上线才一年多的省纪委官微,圈粉近40万,每天推送几次,形式多样,与网友频频互动。现在正在面向社会征集主题为“廉洁四川·你我同行”的微视频,用新媒体方式讲述大家身边的廉洁故事。

讲究到达率和点赞率

2017年4月底,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成果汇报晚会举行。此次评选活动,由四川省纪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办主办,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出席晚会现场,还有大学生、警察、社区代表等观众方阵数百人。在网络投票期间,共有322万余人次参与了投票,不仅有川内群众,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巴西等国的投票。

灯光亮起,80岁的贺宗才第一个走上舞台,怀里紧紧抱着两本泛黄的线装书。三百年带经而锄,十四代耕读种德,父昭其子,兄勉其弟,血脉延续,锄头与经书,浇灌出子孙的诗书天地。聚光灯下,贺氏家族的“锄经”故事再次被人们翻阅。

“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只是省纪委挖掘本地资源,弘扬廉政文化的众多活动中的一个。据介绍,近年来省纪委宣传部注重加大对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廉洁思想、廉洁元素的挖掘,引导党员干部知古鉴今、鉴往知来。

“文化最具感召力、最具影响力,‘廉’作为四维八德之一,既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以文化人,化风成俗,让廉洁理念根植在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心中,更是宣传部长期的工作任务。”谢辉认为,将廉洁的种子播撒到普罗大众的心间,做的就是预防腐败的大文章。

在报社实习期间,老师反复告诉谢辉,写新闻稿件一定要找到由头。如今他也认为,搞宣传一定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讲究到达率和点赞率。谢辉透露,宣传部正在策划的下一个活动,不仅会与主流媒体携手,还要借鉴一些热播综艺节目的手段,总之是要吊起观众的胃口,让大伙参与进来,有兴趣往下看。

据了解,目前省纪委正大力推进一件管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挖掘巴蜀廉政文化资源,在全省21个市(州)培育和命名一批省级廉政文化基地,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督查组里来了媒体记者

这几年,宣传部与媒体合作“亲密无间”,纪委的媒体形象愈发鲜明、生动起来。同时,媒体思维也能对纪检工作带来借鉴作用。从2016年开始,四川抽调了多名媒体记者,加入省委督查组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记者不再是受邀对某项工作进行新闻报道的媒体人,而是省委督查组的正式成员。

省纪委领导表示,媒体有媒体的优势,把媒体从业人员安排进督查组,就是希望从媒体的角度、以媒体的思维,发现问题。

媒体记者很快进入了新角色,发挥媒体人的特长,发现了多个重大民生问题,被督查组列为反馈意见之“问题清单”,交给地方政府限时回复整改。

参与了省委督查组工作的廉政瞭望记者王兆伟介绍,自己在罗江县时,从镇上坐了一辆摩托车到村里。通过在村里走访,了解到村委会主任被村民举报侵吞粮食直补款,款项被用于赌博挥霍。当天晚上碰头会上,他将这一情况进行了汇报,之后罗江县纪委也做出了反馈。

“记者们平常做调查报道,练就了敏锐的目光,很容易发现问题。”谢辉对督查组记者成员的表现颇为肯定,通过这一形式,既持续形成震慑,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又充分发动媒体和群众监督,解决群众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近年来,四川省纪委致力于打造正风肃纪舆论监督的“麻辣烫”品牌。“麻”就是让监督无处不在、密密麻麻,要义在于纪检机关与群众和媒体优势互补、同心协力,织牢监督天网。“辣”就是让批评直言不讳、警醒辛辣,要义在于媒体出于客观公正、反映事实真相。“烫”就是让“四风”无处遁形、违者烫手,要义在于有违必究无例外、从严查处去侥幸。“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模式以及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的“阳光问廉”电视、网络直播等,就是“麻辣烫”品牌的重要载体。


相关:

117岁老人无病无痛 竟是因为爱吃它本文作者:黄生,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北京市中医学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3代中医世家,祖父和父亲都做了一辈子的军医,黄生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中医药理解深刻,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据报道,山东117岁..

它是冬天“最厉害”的绿叶菜 这样吃可补肾驱寒凡绿叶蔬菜大多偏于凉性,而茴香菜却是温性的,其温热作用在绿色蔬菜中排名第一。很多人都不知道,茴香是冬天“最厉害的绿叶菜”,它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能抗癌、清血管、暖胃寒、固肾阳。茴香分两种,一种是八角..

上一篇: 河南一批干部违纪被处分
下一篇: 台生申请大陆大学人数激增 台相关学校校长被“关切”